葉飛
◆摘? 要:在核心素養提出后,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有所提高,這就說明教師為了適應核心素養應進一步轉變自身的行為和角色,適當拋棄傳統的教學思維,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方法。在達成核心素養的要求的同時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積極引導學生,做好引路人的角色。
◆關鍵詞:核心素養;教師角色和行為;轉變
學生應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題,可在傳統思維中,老師往往在教育教學中起決定作用,老師一般按照自己的行為習慣和教學規劃左右學生的學習進度,忽視了學生本身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壓力,導致同一節效果差異很大,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將本課課本吃透還了解了許多課外知識,而學習能力較差或反應較慢的學生則留下了許多未解答的疑問,最終導致少數同學的掉隊。在核心素養下,教師應將自己的角色由指導者轉變為引導者,將自己決定學生學習進度的行為轉變為幫助學生學習的行為。
一、促進教師由知識傳授向培養核心素養轉變
教師一般是一個受過較高等教育的人群,知識儲量都比較豐富。以前教師的教學都偏重于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以致少數學生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過于依賴教師。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可適當弱化對教學內容的過分強調,可以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設計一些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首先應從自身做起,提高自身教學素養。
例如,不拘泥于課本知識,利用外出學習的機會提升自身素養,在教學中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甚至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節奏來設計教學計劃。在目前的高中階段,語數外三門每天起碼有一節課,大部分時間一天會有兩節課。語數外三科的教師就可以根據本學科自身特點安排教學任務,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后,可專門利用幾個課時來培養核心素養。可以通過情景劇的形式培養學生的理解力,借助自習課的時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利用班會課的機會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雖然目前高中階段的教學任務安排時間緊、任務重,但教師應明白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通過舉辦類似的活動,使學生適應新形勢下核心素養的要求,也有助于提高教師業務能力,促進教師由知識型向素養型的轉變。
二、教師應注重因材施教
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到了獨立自主的年齡,個人性格、生活環境不同導致了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積累經驗,認真觀察、分析學生的性格心理,將性格相似的學生組成小組,根據每個小組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和目標。例如在學習高中數學課程《棱柱、棱錐、棱臺的表面積和體積》時教師可根據學生們的接受能力和學習基礎大致分為快、中、慢三組。對快組來說,成員基礎較好,之前對于圖形特點學習起來得心應手,就可以在課堂上安排快組成員學習與本課相關的更加有挑戰的知識,像棱柱、棱錐、棱臺體積之間的關系,或者組合體的表面積這種試著去推導。中組的學生學習能力一般,教師要注重對中組學生核心素養的初步養成,可以先為中組學生列出本課的學習提綱,依據課文內容提出幾個問題,幫助中組學生建立自主學習能力。慢組成員因為多方面原因稍落后于進度,教師不能心急,更不能放棄,要將工作重心向慢組適當傾斜。在學習本節課時,應降低要求,減輕學習壓力,可以先帶領復習之前學過的相關圖形的特點,觀察它們的差異性,然后慢慢引入棱錐、棱柱、棱臺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鼓勵課后多去練習和觀察,發現圖形的結構美和數學魅力。
三、注重學生和教師素養同時提升
中國目前的教育一般被稱為“應試”教育,尤其是高中階段的教育始終為“高考”兩字服務。教師應適當改變這種將考試成績看做一切的過激心態,應明白成績不是唯一,學生的素養提升才是重中之重。
(一)不以分數批判學生好壞
有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以分數作為學生的唯一標準,忽視其他學生其他方面的特點。將成績好的學生稱作好學生,將成績差的稱作壞學生。在扼殺了學生天性的同時使學生喪失信心,也否定了教育工作的本質目的是培養品德兼備且能為國家做貢獻的新一代青年。
(二)改變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各學校為檢驗教師教學能力,促進教師業務能力提升,會不定期的舉辦聽課活動。但有些教師為了贏得其他老師贊揚或某些榮譽,會提前將本課內容給學生上一遍,并教導學生作假,這種行為是萬萬不可取的。為避免這種行為,學校應改變憑一節課評價教學工作的方法,采取新途徑。例如,學校可以隨機抽查聽課以便檢驗教師平時的教學水準,還可以從班級的班風方面著手觀察教師的教學方法,重點關注班級中的問題學生,留心教師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不能只注重教師所帶班級成績是否提高,應通過運動會等活動檢驗班級學生綜合能力高低。
四、結束語
新課改的到來是對教師的一次考驗,也是教師提高自身業務能力的一次機會,教師應積極轉變思想,轉變自身行為和角色,將教師的核心作用弱化,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新形式。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關注自身素養,為學生做好表率,起到模范帶頭的作用,以適應新形式下教育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劉燦艷.淺談核心素養時代教師角色和行為的轉變[J].考試周刊,2017(39):34-87.
[2]朱文萍.淺析核心素養下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J].數碼設計(上),2018(09):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