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宇
【摘 ?要】最近這些年隨著智能設備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行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微博,微信和抖音等新媒體媒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新媒體傳播已經成了現代人們最受歡迎的傳播方式,但是在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中,新媒體傳播相比于傳統媒體傳播有什么優勢或者劣勢呢?
【關鍵詞】新媒體;公共衛生事件;傳播;受眾
引言
在新聞傳播學界,一直都特別重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輿情傳播與治理。事件從初期開始,科學界對其的認識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當然媒體和廣大公眾也必然是從無知,恐慌到了解,應對,防控的一個過程。但是公眾作為受眾群體,他們的轉變過程大部分都是通過媒體傳播和宣傳。這不僅說明了媒體傳播在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重要性,也給復雜的媒介環境和媒體工作者帶來巨大的挑戰。而在當下,新媒體傳播無疑是最受歡迎的傳播方式,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以下是我對新媒體傳播對此次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的一些看法。
1.新媒體傳播對公共衛生事件的正面影響
1.1及時的傳遞信息
在公共衛生事件爆發初期,廣大公眾對于事件的了解是微乎及微的,而新聞媒體具有檢測環境,預警危機的社會功能,有必要也有義務把有關于事件的最新最全的信息傳遞給公眾。而且由于新媒體的零滯性,在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的報道中也比傳統媒體更好的發揮預警和監視作用,在公共衛生事件中,新媒體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像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可以第一時間發布信息,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讓人們以最快的時間進入隔離狀態,避免了危機的升級。
1.2正確的引導輿論
在公共衛生事件突然爆發后,大部分民眾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出現對事件的恐慌心理和消極的行為。在這種時候,媒體就會站出引導輿論,幫助民眾們正確的認識和分析事件,提高民眾心理承受力。但是由于傳統媒體屬性過于“官方”,受眾接受程度相對較低,而新媒體擁有傳統媒體沒有的優勢,微博大V,抖音紅人,商界名人等“意見領袖”都擁有大量的粉絲,他們相比于傳統媒體大大拉低了與受眾的距離,他們在公共衛生事件發布聲援危機處理者和提醒民眾注意事項等信息,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導輿論的作用,給人們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微博,微信或其他新媒體都具有評論的功能,目的是給民眾設置一些輿論空間,讓民眾可以有地方發泄不滿的情緒。新媒體在這期間扮演了“解壓閥”角色,維護了社會群體的正常生活和社會關系。
1.3更好的發揮媒體監督功能
公共衛生事件中,也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比如一些地方部門存在形式主義或者官僚主義等問題,在應對突發衛生公共事件上不能很好地處理,還有的不良商家在公共衛生事件期間不斷地哄抬物價,想趁機大發一筆“國難財”,嚴重影響民眾的正常生活。有的民眾在新媒體上披露這些現象,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一些地方很快采取措施整治公共衛生事件防控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問題,政府也很快出臺政策來抑制商家的漲價問題,保障民眾生活水平。新媒體在輿論監督過程中發揮的獨特作用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
2.媒體傳播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負面作用
2.1謠言的泛濫
在網絡發達的時代下,我們越來越難以分辨謠言和真相,特別是在一些重大衛生安全事件期間,謠言會成倍的增加。從公共衛生事件爆發后,謠言的出現就從未中斷過,謠言會大量傳播,影響惡劣,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環境下,再加上網絡言論主體多樣化和匿名性特點,謠言會很快的產生并快速地傳播。謠言的產生是無法避免的,所以一些新媒體只能通過辟謠來減少謠言帶來的影響,如微博就開啟了“微博辟謠”,每天16點到17點發布整合辟謠內容。謠言如果過多的話,會影響人們的的團結,影響官媒的權威。
2.2媒體工作者自身的情緒介入
很多的網絡自媒體所創造的內容僅僅是想讓讀者在閱讀之后產生“情緒”,而并不是讓受眾獲得更深一步的自我思考。一些新媒體工作者為了博人眼球引起關注,內容通常會讓讀者對某物或者某人產生敵對情緒。以情緒引導為主要目的是自媒體經營的常規手法,但是在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期間,這種方法的弊端會被加倍放大,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
2.3自媒體的不規范化
在傳統的大眾傳媒流程中,新聞信息的發表要經過層層篩選,處處把關,在通過一些公共傳媒渠道傳遞給受眾。但是新媒體傳播卻沒有這些限制,沒有嚴格的制度規范,普通人也可以在自媒體上發布信息,但是沒有了嚴格的規范,許多自媒體發表的信息真假參半,大多都是博人眼球,嘩眾取寵的文章。在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期間,自媒體如果不嚴格按照規范,導致新聞失實過多,會造成不可預估的后果。
3.正確客觀的對待媒體傳播
3.1有選擇的接受媒體信息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大眾傳介環境之中,接觸到大眾傳媒,是現代人重要的生活內容,現代人每天幾乎花掉四分之一的時間在這些媒介上,從中獲取到各種各樣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的來源是五花八門的,受眾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來辨別這些信息,從中挑取對自己有用的,真實的信息。在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期間,人們更要增加自己的辨別意識,不能盲目的相信媒體,特別是一些自媒體發布的信息,要自己學會判斷信息的真偽,冷靜思考才是疫情下受眾的正確態度。
3.2對新媒體的綜合治理
新媒體傳播相比于傳統媒體傳播有很多優勢,但是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需要改進。在新媒體傳播中工作的新聞媒體工作者需要有進一步的規范,特別是在這種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期間,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一樣,充當著信息的“把關人”角色,要加強對各類疫情信息的來源和內容進行核實,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政府部門也應該穩步推行網絡實名制,防止有人匿名在新媒體上發布一些不負責任的信息,實名制可以有效地為新媒體發展建立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
3.3豐富新媒體傳播內容深度
受眾獲取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大都是一些片段式的信息,使受眾不能從中獲得更深層次的信息需求。為了滿足受眾的需求,在發生公共衛生事件后,新媒體工作者需要對事件進行深度分析和專業解讀,讓受眾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新媒體需要引導受眾自我思考,提高受眾的判斷能力,從而引發更深入的思考。
4.結論
新媒體傳播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起到了傳遞信息,引導輿論,安撫民心的重要作用。微博,微信和抖音等新媒體在公共衛生事件期間的有著巨大的作用,這些新媒體相比于傳統媒體有著傳播速度更快,信息覆蓋面更廣,交互能力更強等特點,在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影響力慢慢超過了傳統媒體。但是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使得一些缺乏專業媒體人素養的普通民眾被賦予了信息發布者的權力,這在一方面是可以提升公共衛生事件報道信息的實時性和多樣性,更好的發揮媒體監督的作用;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新媒體的傳播主體呈多樣性發展和新媒體傳播的不規范,這就造成了公共衛生事件期間謠言的增多,造成了民眾的恐慌。我們要正確的看待一個新興事物,雖然新媒體傳播有許多不規范的地方和缺點,但是也有許多優勢是傳統媒體無法做到的,我們可以慢慢完善新媒體傳播中的不足。在這次疫情中,新媒體也讓世界看到了我們中國人民頑強的意志和團結的信念,我相信我們的國家肯定會走出困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
[2]彭蘭《網絡傳播概論》
[3]田勝文《網絡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