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蘇州經濟經過幾十年的高速增長也涌現了一批高質量發展的民營企業,在階段轉型的關鍵時期,構建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民營企業評價指標體系亟待推進。本文立足于高質量發展,構建了多元的民營企業發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從企業盈利能力、創新能力、風險防范能力、質量管理水平、員工福利水平以及環保安全水平六個維度對民營企業進行評價。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民營企業;評價指標體系;創新驅動
一、理論研究背景
目前許多文獻中構建的高質量指標適用范圍多涉及宏觀層面。徐瑞慧的高質量發展指標及其影響因素一文中參考IMF增長質量指數的構建方法將指標分為增長基本面、社會維度、環境保護三個層次。呂薇的探索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一文中建議建立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要做到總量指標和人均指標相結合、效率指標和持續發展指標相結合、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社會高質量發展相結合。盡管任保平,李禹墨的新時代我國高質量發展評判體系一文中提到高質量發展應在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都有所表現,但對于微觀層面的指標鮮有涉及。張麗偉,田應奎的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多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文中雖然對微觀層面的指標從產品質量、市場質量、企業質量及其評價三個面羅列了數十個參考指標,然而部分指標為難以衡量和收集。就目前針對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建立,我們國內的研究仍然是遠遠不夠。
由于蘇州處于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成果優于大部分地區,營商環境較好,一味套用一些文獻中微觀層面衡量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本文意圖根據企業內外部對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綜合考量蘇州民營企業實際情況,細化微觀層面指標,建立一套適用于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并根據此體系對蘇州民營企業現存問題提出建議。
二、高質量發展的涵義
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核心是要將不可持續的舊動能轉變為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改變原本大量投入生產要素來實現擴張和發展的舊模式,逐步變革為用創新驅動發展。高質量發展要求企業從粗放式的野蠻發展轉化為科學化的新型發展方式。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是將國富和民強緊密聯系,在提高企業自身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同時要求其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督促企業從社會汲取資源的同時也要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據此,本文將民營企業的高質量劃分為六個方面:盈利能力、創新能力、風險防范能力、質量管理能力、員工福利水平和安全環保水平,并建立指標體系,以此評判蘇州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三、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一部分民營企業經營比較粗放,熱衷于鋪攤子、上規模,負債過高,在環保、社保、質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規范、不穩健甚至不合規不合法的問題。因此民營企業在實現利潤增長的同時,要以創新作為推動力,把穩健性作為保障,在環境保護與安全、員工福祉、質量管理等方面齊頭并進。依據上述原則,本文建立了六個一級指標:盈利能力,創新能力,風險防范,質量管理,員工福利,環保安全。在一級指標下又細分為10個二級指標,以此對一級指標進行詳細描述和具體分析。
(一)盈利能力指標
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盈利作為企業的根本目標,是評判一個企業發展狀況的重要方面,并且企業的盈利能力與當地稅收、吸納就業等情況息息相關。本文選取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作為反映盈利能力的二級指標。其中,凈資產收益率反映了企業對投資人、債權人利益的保證程度。總資產報酬率反映了企業資產利用效益和盈利能力。
(二)創新能力指標
在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中,創新是其中最為關鍵的核心競爭力。黨的十八大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和論述中也反復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在創新理念的引導下,企業會加大對新產品的研發程度,加大對高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育,加大對市場需求咨詢的洞察,由此就可挖掘出更大的發展商機和發展潛力,將企業的發展推到一個歷史的新高度。本文選取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率作為創新能力指標的二級指標。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率反映了企業研發投入的程度,也是國家認定一家企業是否屬于高新技術企業的衡量標準之一。
(三)風險防范指標
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命線,一個公司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入關系到其支付股利、償還債務的能力,還關系到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安然事件、中航油事件以及德國最大影視傳媒集團基爾希集團宣告破產等,這一系列倒閉破產事件,大都是因為忽略對企業財務風險的有效防范和控制而導致企業財務狀況惡化甚至資金斷流。可見,一個企業想要實現可持續的長期發展,就必須要學會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本文選取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作為風險防范指標的二級指標。流動比率能夠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資產負債率能夠衡量企業對外部資金的運用能力以及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只有維持在一定的水平才能在股東利益與財務風險間取得平衡。
(四)質量管理指標
高質量發展從企業經營層面理解,包括產品服務質量的可靠性與持續創新、品牌的影響力、綜合競爭力等,而產品服務質量的可靠性是打造企業品牌的前提條件,是綜合競爭力的核心部分。一方面,消費者對產品與服務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爭奪市場份額的關鍵因素已從價格逐步轉為品質。另一方面,質量管理水平體現了企業的素質以及社會責任感,可靠的質量管理體系能在最大程度上使企業利益與客戶利益保持一致,是對消費者的負責,同時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本文采用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作為質量管理的二級指標,這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國際標準之一,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將ISO9000系列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隨后,各行業也將這一標準轉化為行業標準。具有權威性。
(五)員工福利指標
在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指的是人才之間的競爭,隨著全球一體化的不斷深化,我國企業在獲得巨大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提高企業的薪酬福利待遇水平,能夠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合理地利用企業的人力資源,幫助企業實現持續穩定的發展。由于我國絕大多數企業員工福利相對較少,而且形式比較單一,難以符合當前時代發展的特點,也無法充分滿足員工的心理需求,從而起不到良好的激勵作用,阻礙企業發展,故員工福利是衡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本文設置員工福利率、人均工會教育經費為二級指標。員工福利率能夠體現企業對員工的基本生活的保障程度,較高的員工福利率一定程度能夠吸引人才引進。人均工會教育經費表現一個企業在員工未來發展的投入付出,一定程度上體現企業對人才的培養以及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六)環保與安全指標
在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中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綠色。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企業發展不能以環境的破壞作為代價已經成為共識,但對于部分高能耗高污染企業來說要做到環保需要付出較大努力,所以應將環境保護也納入衡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因素。同時,安全生產是企業自身與外界社會共同的追求,既考核了企業的管理能力也體現了企業對社會的責任。本文設置是否取得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是否通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作為二級指標。ISO14000認證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制訂的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能廣泛適用于不同地區和企業。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當今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安全生產管理的標準體系。
四、結語
2017年黨的十九大首次推出高質量發展,時至今日,“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全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民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要深刻了解自身并加以改進,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為明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維度并進一步進行評價,本文基于現有的文獻以及蘇州民營經濟發展現狀,從企業盈利能力、創新能力、風險防范能力、質量管理水平、員工福利水平以及環保安全水平六個維度構建了蘇州市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以期為蘇州市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評價工具,以評促改,推動蘇州市民營經濟實現新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馬茹,羅暉,王宏偉,王鐵成.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及測度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9(7).
[2]林兆木.關于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幾點認識[N].人民日 報,2018-01-17.
[3]張麗偉,田應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多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中國統計,2019(6).
[4]史丹.從三個層面理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N].經濟日報,2019-09-09(014).
作者簡介:陸玲波(1999—),女,江蘇江陰人,江蘇大學本科在讀,主要從事會計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