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金融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源動力,隨著農村中小企業的崛起,農村金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分析了湖南省農村地區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及不足,并結合國內“互聯網+農村金融”先進的發展模式,提出了湖南省發展“互聯網+農村金融”的路徑。不僅能為湖南省農村金融發展獻策,還能為其他省市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湖南省;互聯網+農村金融;農村中小企業
農村金融是為農村居民和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是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源動力。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于農村經濟的重視,農村中小企業不斷涌現,但是這些企業在擴張中往往會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而由于缺乏抵押品,農村中小企業很難從大型商業銀行獲得貸款和資金支持。一方面,農村金融的出現有效解決了農村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因此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的農村金融的固定貸款模式難以滿足農民多樣化的需求,農村金融機構也逐漸失去發展活力。另一方面,2017年初,中共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各大金融機構為農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支付結算等金融服務。政策利好下,各大金融機構加快農村金融布局,相繼推出“互聯網+農村金融”產品。
湖南作為中部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多,農業產量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湖南農業增加值達到1 856.6億元。近年來,湖南省穩步推進農村金融業發展,積極構建農村信用體系。目前,我國五大商業銀行在湖南省大部分農村地區設有分行,農村商業銀行分布也較為密集。但在湖南省“互聯網+農村金融”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在農村金融互聯網技術發展方面與河南、安徽等省份還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農村金融機構征信體系不完善,小微企業信貸缺乏靈活性,農戶消費貸款意識淡薄等方面。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的金融發展模式越來越不能滿足農村中小企業多元化的需求,因此湖南省農村金融機構需結合互聯網時代的新要求探討一條新的發展之路。
通過湖南省農村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優缺點,并結合國內先進的“互聯網+農村金融”發展模式,提出了湖南省互聯網+農村金融的發展路徑:如大數據精確信貸、改善融資結構、普及農村金融知識、提升農村金融能力等。既能為湖南省農村金融發展提供建議,也能為其他省市發展“互聯網+農村金融”提供參考。
一、“互聯網+農村金融”的發展背景
2016年《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和中央一號文件等指出要規范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從而緩解農村中小企業及農戶的融資難問題。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金融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越來越受到重視。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農村金融獲得了快速發展。全國農業貸款余額由2011年底的14.6萬億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32.7萬億元,各大商業銀行的農業貸款余額也在逐年增加。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農業銀行涉農貸款余額達3.37萬億元,建設銀行涉農貸款余額突破1.7萬億元,工商銀行涉農貸款余額超過2萬億元。
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手段已不能滿足農村金融發展的需要。互聯網金融以其強大的便利性和擴散性影響了農村金融的發展,在農村地區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特別是互聯網金融與電子商務平臺的同步發展,帶動了互聯網金融的快速滲透,影響了農村金融形勢。
二、湖南省“互聯網+農村金融”的發展優勢與不足
湖南省雖然是農業大省,但在互聯網農村金融領域起步較晚,在農村金融發展方面與河南、安徽等省份還有較大差距。尤其是農村金融的大數據領域,安徽省等省份已經實現了大數據技術在金融機構的廣泛應用,農村中小企業的貸款流程日趨標準化和便捷化。在“互聯網+農村金融”領域,湖南省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湖南農村金融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一)優勢
湖南省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大省,農業在全省經濟中占據較大比重。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對農業的滲透,湖南省興起了一批農產品電商企業,他們借助淘寶、京東、抖音等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大大縮短了供需雙方的距離,減少了農產品的銷售環節,降低了銷售成本。通過互聯網電商平臺,炎陵黃桃、湖南冰糖橙和湘西獼猴桃等農產品被銷售至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國,成為當地的名片,帶來效應。
此外,湖南省的農村電子商務交易規模也日益擴大,數據顯示2017年,湖南省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約1 800億元,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額達101億元,在全國排名第12位。省內的貧困縣(湘西、懷化等地)也通過農產品種植來實現脫貧,建立了一批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而農村電子商務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湖南省眾多的農村中小企業為農村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客戶基礎。
(二)不足
1.湖南省農村金融深化程度較低
湖南省農村金融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信用體系不完善的制約。由于農村資產的特殊性,農村中小企業通常缺乏抵押物,也缺乏征信記錄。此外,大部分農村中小企業屬于家族式合伙經營,缺乏透明的財務制度和規范的管理制度,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往往無法對其資產進行準確評估。這樣一方面會導致金融機構逐步減少對農村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農村中小企業很難從金融機構獲得比較高的貸款,另一方面也會增加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導致逾期率、壞賬率較高,盈利性較差。
2.論農民消費貸款意識
目前,湖南省農村消費貸款認識較淺,金融知識較為薄弱。通過調查,湖南省大部分農村居民缺乏對銀行借款和還款過程的了解,在農民的意識中,金融機構的貸款需要支付高昂的利息,因此很少有居民選擇金融機構貸款,而傾向于向親戚朋友借款。
3.農村信貸缺乏靈活性
隨著湖南省農村電子商務企業的快速發展,其對于信貸的需求日趨多元化。傳統的金融貸款主要是質押貸款,但是這些電子商務企業缺乏抵押物,其主要資產是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作為質押條件。因此湖南省農村金融機構信貸模式缺乏靈活性,無法滿足企業多樣化的信貸需求。
三、湖南省“互聯網+農村金融”實現路徑分析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的不斷變革,金融技術也隨之快速發展,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在農村金融中,為農村中小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是未來農村金融的重要任務。借鑒我國其他省份的“互聯網+農村金融”的創新模式,提出湖南省“互聯網+農村金融”模式的主要路徑:
(一)大數據精準授信
農村金融的復雜性在于不同經濟作物的差異性和數據的不透明。2017年農業部《關于建立農業資產和農業生產經營單位信用檔案的通知》提出要建立農業資產和生產企業的信用檔案,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業資產和農業生產企業數據的透明性,也為金融機構信用貸款提供了數據來源。
目前,在政府支持下,國內一些省份逐漸建立不同地區、不同作物、不同地域的農產品數據庫。并利用大數據處理技術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準確的信用數據,大大地降低了農村金融的信息獲取成本,也降低了信用貸款的風險。
湖南省農村金融機構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采集的電子交易數據,形成大數據資源,構建用戶信用評價體系。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為其授信提供調查依據,為農戶和小農戶企業提供低息貸款,確保貸款有效用于農業種植,解決傳統金融機構信貸數據不足的問題。
(二)完善擔保結構
目前,農民貸款難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抵押物。我國許多地方的不同金融機構開始探索提高擔保水平的途徑,如政府主導的信用認證制度,多戶擔保責任制度等。
從湖南農村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的實際情況來看,貸款擔保貸款的構成是農村信用擔保的主要方式,約占40%,其次是無信用擔保,約占30%,抵押、質押貸款比例較低,但抵押貸款質押風險很小。近年來,隨著湖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湖南省各縣市紛紛開發當地的農業電子商務市場,但由于資金不足,導致種植業無法實現規模化,因此為了滿足這部分農戶貸款的需求,湖南農村金融機構可以進行資本合作計劃,即金融機構與農戶的集合資源優勢是實現雙贏的有效模式。作為投資者,農村金融機構墊資將農業生產資料賒銷給農戶,用于其他經營活動,農戶將部分固定資產或流動資產抵押給金融機構。這不僅解決了農民獲得外生資金的問題,也降低了金融機構貸款的風險。
(三)普及農村金融知識
湖南農村居民對信貸、消費貸款和互聯網金融了解較少。他們主要依靠熟人和親戚的貸款。農村金融知識的普及和培訓有待加強。調查顯示,30%以下的農民在尋求外部資金時會考慮農村信用貸款,主要原因是對貸款流程不熟悉以及對金融機構貸款高利息的擔憂。因此,湖南農村金融機構應該為農民和農業企業提供教育服務,政府應該與金融機構合作,構建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個人、金融機構和政府共同努力,共同促進農村金融能力的提升。
四、結論與展望
湖南是我國農業大省之一,農業經濟對于整體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本文從湖南省農村金融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湖南省“互聯網 + 農村金融”發展的優勢及不足,并結合國內其他省市“互聯網+農村金融”先進的發展模式,提出湖南省未來發展“互聯網+農村金融”的路徑。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目前湖南省農村金融發展面臨的困境,還能為其他省市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劉志平.互聯網金融對農村金融的啟示[J].中國金融,2015(3).
[2]闕方平.“互聯網+”時代的農村金融發展之路[J].銀行家,2015(12).
[3]張啟文,張興凱.新型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研究——基于農村電商視角[J].會計之友,2017(16).
[4]農業銀行江蘇省分行營業部課題組,梁未.關于推進“互聯網+農村金融服務”的思考[J].現代金融,2017(11).
[5]中國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課題組.黑龍江省“互聯網+農村金融”核心問題及政策探研[J].黑龍江金融,2017(4).
[6]阮文希.“互聯網+”時代下臺州市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
[7]朱暢.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服務三農的途徑[J].現代金融,2019(1).
[8]朱昊,金環.“互聯網+鄉鎮金融”的改革與創新[J].時代金融,2018(24).
[9]農村金融時報.用互聯網金融推動三農發展[J].鄉村科技,2017(6).
作者簡介:楊慶軍(1972—),男,湖南祁東人,支部書記、行長,主要從事互聯網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