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晗



摘要: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其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對此,需要對基于VBM框架的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式展開研究。通過明確基于VBM框架的價值型財務管理目標、確定企業價值評估指標與驅動因素、選擇企業價值創造基本財務路徑,打造VBM框架下的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式,為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VBM框架;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式
引言
在經濟學領域當中,企業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利潤的最大化,而企業的凈利潤和年凈產值的變化情況也是企業中各高層領導及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傳統的VAM框架的建立是根據資本市場與現代化企業中的制度發展而來的理論和方法,主要是從價值的角度出發,通過企業創造的價值分析,促進企業價值增加,在該框架下,強調的是對財務管理中各個環節的納入價值進行評估和管理[1]。而VBM框架是近幾年出現的,并被廣泛應用于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型當中,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企業中財務控制及管理流程的改革,同時也對管理理論和所運用的工具造成了更加深遠的影響。因此本文開展基于VBM框架的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式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基于VBM框架的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式研究
企業的價值是主導經營者進行經營和決策的主要風向標,基于VBM框架的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式由傳統的借資金供其買入證券或出具證券供其賣出證券的業務,轉變為對企業發展戰略、管理流程以及企業經營管理等全方位接入的管理模式,表1為基于VBM框架的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式。
根據表1構建的基于VBM框架的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式可以看出,該模式是以企業的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的管理目標,將企業的價值評估與驅動因素作為基礎和核心,通過投資活動、經營活動、融資活動以及價值規劃等多種不同路徑創造企業價值,從而實現可持續的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式[2]。下面針對價值型財務管理目標、價值評估指標與驅動因素以及企業價值創造路徑三個方面,對基于VBM框架的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式進行詳細的說明。
二、明確基于VBM框架的價值型財務管理目標
為了將價值創造管理轉變成實際可操作性的程序和體系,首先應當明確該模式下的價值型財務管理目標。價值型財務管理目標的明確與企業中各個利益相關者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是各利益相關者共同協商的結果,都是從企業長期發展的穩定性和總價值的增長得出的,因此,基于VBM框架的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式采用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管理目標,從而保證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以更加穩定且持續。企業價值的最大化是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采用最佳的財務政策,并增加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的考慮下,不斷提高企業的財富,最終使企業的總價值達到盡可能最大。將其作為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式的目標,可以使企業更加注重在發展過程中各方面利益,保障企業可以更加長期、可持續地發展,結合貨幣時間價值及風險因素的綜合考慮。
三、確定企業價值評估指標與驅動因素
企業價值評估是企業基于VBM框架的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式中的基礎,在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中,關鍵的是找到創建價值的決定性因素,即評估指標[3]。本文選擇的企業價值評估指標為折現現金流量和經濟利潤兩種。通過折現現金流量指標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企業現金流量風險的折現率對未來預計的企業向銀行融通資金的現金流量,從而更加明確企業的資本化價值。折現現金流量指標的評估計算公式如下:
公式(1)中,Q表示為企業資本化價值;y表示為企業資產年限;Mt表示為第n年的現金流量;e表示為企業預計現金流量存在的風險折現率。將折現現金流量作為企業價值評估的指標外,還可將經濟利潤作為另一種評價指標。在計算經濟利潤的過程中不需要將企業財務會計賬目中記錄的費用開支考慮其中,只考慮財政業務所占用資本的機會成本即可,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任何時期創造的價值。因此,經濟利潤指標的評估計算公式為:
公式(2)中,P表示為企業經濟利潤指標;C表示為企業投入資本;R表示為企業投入資本報酬率;a表示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其中企業投入資本C的范圍應當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a的計算范圍保持一致。因此,若在計算過程中值包括權益資本,則只計算企業股權成本即可。若P=0,則表示企業每年的息前稅后利潤與債權人及企業股東所規定的收益相同,且預計自由現金流量的現值和企業投入的資本之間也無較大的差異,企業在這一發展過程中的價值不增加也不減少。
確定企業價值評估指標后,還需要對企業價值的驅動因素進行明確。企業價值的驅動因素是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各項經營活動以及財務運行效果產生較大影響的運動因素。根據本文上述確定的兩個評估指標得出企業價值的驅動因素如表2所示。
在一定時間范圍內,企業自由的現金流量與息前稅后利潤、折舊與攤銷成正比,與營運資本增加和資本支出成反比。通過自由現金流量可以追溯企業價值的根源,其變化情況代表著企業發展過程中實際可控制和支配的價值變化情況[4]。由于企業價值和企業的資本成本之間存在的反比例關系,企業價值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降低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價值。而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又受到企業索償權持有者對企業整體收益及風險的衡量。引入持續時間作為企業價值的驅動因素是為了提醒企業將目光投向未來的現金流轉,而不局限于短時間內的資金流量增加或減少。當企業保證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凈現金流量是增加的,則企業的總價值就會不斷增加,企業才能夠獲取到市場中更多的競爭優勢,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價值。
四、選擇企業價值創造基本財務路徑
企業價值創造基本財務路徑可根據企業價值評估指標與驅動因素進行選擇,可分為投資活動、經營活動、融資活動、價格規劃、價格控制和價格評價六種不同的路徑。六種路徑又可細分為資本預算決策、營運資本決策、競爭戰略、價值鏈優化、個別資本成本、資本結構優化、價值重組、價值預算管理、價值績效評價、價值激勵制度制定等多個子路徑。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投資活動、經營活動以及融資活動影響企業的價值創造,從而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企業具備良好的投資活動以及經營活動會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企業在競爭市場中具備競爭優勢的時長,從而更好地實現企業價值的提升。
投資活動是企業發展后期所有經營活動的開始,其成功與否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發展。因此,企業在作出投資活動的判斷時應當結合多種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綜合考慮,并采用正確的評價方法,從而作出最正確的決定[5]。經營互動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創造價值的主要源動力,同時也是企業能否正常運行的根本依據。企業不同財政業務的特征,對應著與企業發展時價值驅動因素相符的績效指標,衡量并評價財政業務所能創造出的價值。融資活動直接影響著企業投資得到的利潤成本,因此應當在融資活動前首先制定更加完善的融資決策,并明確融資的規模、方式、時機等因素,通過降低個別投資得到的利潤成本,提升企業整體的資本結構,從而提高企業的價值。
企業的價格規劃、價格控制和價格評價是由財務管理的職能角度分析得出,與上述三種路徑相互影響。價值規劃是由衡量企業創造的價值角度提出的,通過對企業價值的重構分析找出當前企業內部的重構機會,從而更加有效的發現企業價值創造的可能途徑。價值控制是由衡量企業創造價值的預算體系中得出,并將體系作為標準控制企業財務管理。利用先進的科學手段編制財務預算,并對財務進行有效的控制,實現企業的理財目標。價值評價是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式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包含了績效評價體系的制定以及相應激勵制度的制定。利用評價體系對財務管理部門進行適當的選擇,并激勵企業員工達到最優的水平。
結語
通過本文研究得出,VBM框架是企業解決財政業務融合問題的理論基礎,基于VBM框架,可將企業中多種不同的財務路徑、決策模型、管理手段等充分融合,是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式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利用該模式對企業財務進行管理,可以優化企業財務的資金流,促進企業最大化價值的獲取。
參考文獻
[1]孫丹屏.多元化投資管理公司財務管控模式的構建——以Z煙草工業投資管理公司為例[J].中國總會計師,2019(02):042–043.
[2]莊子萱,許忠榮.基于CDIO理念的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研究——以宿遷學院為例[J].商業經濟,2019,68(04):174–175+190.
[3]朱建芳.集體企業吸并背景下的財務價值創造探討——以電力集體企業為例[J].中國商論,2019,59(11):188–189.
[4]羅繼德.航空制造企業構建業財一體財務共享體系研究——基于某航空企業管理實踐[J].航空財會,2019,01(01):060–064.
[5]楊華華.物流運輸企業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應用研究——以Z石化管道公司為例[J].現代商業,2019(28):04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