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雨雨
摘 要 在產業不斷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趨勢下,高職教育的發展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重要地位和所發揮的作用越發凸顯,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過程實施是關鍵。本文通過淺析高職教育現狀,結合職業教育改革方案要求,探究在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職學生過程中實施目標教育的重要性和路徑。
關鍵詞 高職 職業教育 目標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5.082
Abstract Under the general trend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height. Its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ar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high-quality workers and technic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is the ke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program,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and path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rofessional target; target education
0 引言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出臺,是進一步對職業教育重要地位的說明,更加清晰了高職教育的定位,為高職教育的推進提供了指導思想、基礎的政策保障以及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1]據教育部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有職業院校1.17萬所,年招生928.24萬人,在校生2685.54萬人,伴隨著2019年的百萬擴招,高職隊伍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具有過程可操作性強,效果明顯的實施辦法,這就對職業教育工作者在實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中提出挑戰,尤其是作為一線思政教育工作者,更要走在高職學生思想陣地的最前沿,做好指引服務工作,緊跟時代要求,在實踐發展中不斷探索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科學路徑。
1高職教育現狀分析
(1)職業教育生源質量有所降低。高職的大規模擴招,必然會影響學生的生源質量,從2015年的348.4萬到2018年的368.9萬人,再到2019年提出的百萬擴招,高職人數已達歷史最高峰。目前為止,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共有學校1.03萬所,其中高職院校1418所。對于辦學水平較高的高職院校來說,在招生過程中為了完成招生計劃,降低錄取分數導致其生源質量降低;對于社會認可度低,辦學水平一般的高職院校來說,只有進一步降低錄取分數,才能保證完成招生計劃。這就對高職院校提出要求,必須思考如何針對生源質量下降,但又能培養出與時代接軌的高技術復合型人才。
(2)職業資格證書協調機制和管理體制有待更加完善。職業教育改革方案中提出“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提出了目標要求和具體的執行辦法。在職業教育過程中,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畢業就業率和社會競爭力,存在專業對應的資格證書與企業實際需求偏差現象,缺乏與企業實際需求同步接軌協調機制,因此必須在實現職業證書的有效性和實用性方面下功夫,得到社會、企業、政府的高度認可。如何在快速發展中高質量落實國家對職業教育提出的總體要求和具體指標,還需社會、企業、政府、職業院校共同努力,所以首先要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到1+X證書制度創新的重大意義。從管理角度應積極進行改革,職業教育在改革過程中必然會受到傳統辦學和管理觀念的影響,改革是系統工程,還需從多方面積極變革,實現管理體制多樣化、靈活化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3)高職學生自我定位的認識有待更加明確。職業教育改革方案中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是對職業教育對社會發展重大作用的充分肯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是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可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2]“00”后普遍家庭生活條件優越,自我定位較高,這就導致部分高職學生審視自我的時候存在優越感喪失,心理落差較大,認為自己畢業后就是一線工人,對國家和社會對其期望的認知存在偏差現象,成長缺乏動力,核心自我評價降低;從學校層面,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引導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從培養機制和專職職業生涯指導教師方面度存在一定的短板,對學生的指引效果不是很明顯。同時由于學生的實際社會經驗不足,造成對自我認知不準確現象,不能從更加理性的角度審視社會實踐情況。
2高職學生實施目標教育的重要意義
(1)幫助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人生是計劃的過程,計劃的主人是自己,計劃做得具體,執行做得確實,勝算必然屬于自己。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職教育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發揮高職教育作用的主體永遠是學生,高職教師在教育實施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為了不斷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真實效果,首先要從研究新時代新生青年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方面入手,只有了解了學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有針對性的引導其制定職業生涯規劃,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從學校層面應不斷應提高對學生的服務意識,不能只以專業課程為重點,輕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應積極從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建設方面下功夫,從師資力量、學生社會實踐、學生個體性格特質分析等方面持續研究,適時更新應對學生發展的相關機制,正真做到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的辦學理念。
(2)提高學生對高職教育所發揮重要作用的認知。高職教育的異軍突起,可看出國家大力支持和鼓勵更多的青年群體接受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對于受教育者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在高職教育的變革時期,抓住國家給予的好政策,緊跟新時代新步伐,在奮斗中將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充分發揮是關鍵。對學生的引導必須建立在學生真正理解和了解職業教育內涵的基礎之上,國家宏觀政策的實施、市場需求分析、社會經濟發展分析都是必要了解因素,明確新時代青年的使命和擔當。這就對職業教育主導者提出了明確要求,引導學生明確個人理想目標,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逐步明確自己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將學習過程由被動變為主動,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提高自我管理意識。
(3)引導樹立正確就業觀念,明確各階段奮斗目標。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尊重個性,發展個性。根據眾多學者或者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高職學生的就業率整體高于本科,但是對于高職學生畢業后短期內的就業相關數據少之又少。畢業前的違約、畢業后短期內頻繁的工作更換現象,無疑造成了社會就業資源的浪費,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就業市場秩序,同時也是高職畢業生對于自己定位存在迷茫現象的一種體現。主要原因可歸結為高職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期望值過高以及對自身定位的不準確,另一方面,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政府的主導力度還有待加強,社會對高職的認知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以及學校在社會變革的大趨勢下不能及時革新培養體系等因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取向,還需更多的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從多方面下功夫,而不僅僅是局限在畢業季的就業指導課程。
3高職學生實施目標教育的路徑探討
(1)根據學生自身實際,制定可實現階段性目標。從宏觀層面上,幫助學生從入學之初就開始制定個人階段目標,具體可從政治目標、學業目標、價值目標以及就業目標方面入手,[3]階段性目標的完成可采取多元化、多手段模塊化進行探索式完成。對于具體目標的制定,首先需幫助學生明確所制定目標的具體意義以及可否在計劃時間之內達到預期效果或者取得相應成績。在實施過程中,目標制定的引導者應該具備充分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能夠準確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趨勢,需具備不斷創新突破的超前意識,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預判能力。另外,須充分考慮在“2.5+0.5”模式下的影響因素,時間與所制定目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沖突,目標的實現是持續發展過程,應建立在學生實際綜合素質提高的基礎上,同時應具備科學的評估機制。
(2)多方面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職業教育改革方案中指出,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學習是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的必經之路,學習什么內容決定著被培養著的素質方向,如何學習是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條件。應從專業、性別、學生特質、家庭影響因素等多方面考慮,首先,要引導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和意識到只有從多方面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達到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勞動者標準,而不僅僅是單一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其次,在行動上應該不斷激勵自我,真正擔負起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接班人和新時代使命的擔當者,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及時調整自我行為,不斷自我鞭策。在成長的過程中,引導者和學生自身都應該不斷創新突破,用超前的眼光看待社會發展,用奉獻的心態服務社會發展,不斷探索符合時代發展新路徑。
(3)不斷創新學生培養體系,積極發揮第二課堂作用。傳統的高職教育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新時代國家和社會對于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作為高職院校應對國家層面提出的改革要求具備絕對的敏感性和堅決的執行力度,真正起到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生命線,在社會各方面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尤其是網絡對社會主流思想起著強烈的引導作用,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斷突破創新,深入學習改革方案中的指導思想和,從理論層面不斷探究具體的目標要求,做好新時代大學生的領路人。利用和發揮好第二課堂的積極作用,依據不同階段所指定目標,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通過第二課堂不斷實現自我和提升自我,不斷提高學生的獲得感和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參考文獻
[1] 韓錫斌,陳明選.互聯網+教育:邁向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學習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6).
[2] 曹永躍.高職教育服務特色小鎮建設對策研究[J].職教論壇,2019.703(03):160-165.
[3] 徐曉磊.大學生目標教育實施中操作體系的研究[D].西安工業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