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珠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征,而語文作業是訓練學生語文知識運用能力和鞏固語文知識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現階段,小學語文校本作業設計存在層次缺乏合理性、交叉重復明顯、作業題型堆砌嚴重等各種問題,不僅影響到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消磨學生的學習意志,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的提升。所以,小學語文校本作業實施,必須要根據學情,在作業內容上、難易程度上以及主體的差異進行分層制定,才能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校本作業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并提升語文學習效率和質量。文章基于此,分析小學語文校本作業實踐的價值,并針對小學語文校本作業實踐的有效性提出具體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校本作業;有效性;策略
一、 引言
作業是指教學在開展教學活動中,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地編制,并指導學生完成的一種教學活動。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導致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認為,只有經過反復的作業練習,才能實現對語文知識熟練掌握的目的,雖然可以有效提升知識的掌握情況,但是卻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打消學生對語文作業的興趣,且不利于學生靈活運用語文知識。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改變傳統的作業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會語文,學會學習。因此,有效的小學語文校本作業實施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教育工作的重心,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 小學語文校本作業有效實施的價值
校本作業顧名思義就是以學校為單位,以學科為基礎開展的一種作業形式。在校本作業實施中,根據學校的優勢以及自身性質,才能有效展現出校本作業實施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體現出校本作業實施的全面發展,整合了學校師資力量,充分展現學校教育優勢;第二,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進行校本作業實施,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知識獲取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知識運用能力、探究能力、創造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能力等,幫助學生有效吸取語文營養,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第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可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完成語文作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 小學語文校本作業實施有效性的策略
(一)關注學情,根據學情布置語文作業
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生的智力、個性以及認識水平都會隨之變化,且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將越來越明顯,如果采取統一的作業布置方式,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練習效果,還會限制優等生進一步發展,降低后進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小學語文校本作業實施時必須要根據學情布置,確保校本作業符合每個學生個體。
1. 分層布置校本作業難度
在小學語文校本作業布置時,首先要了解學生的語文知識掌握情況,然后制定難易不同程度的作業,具體分為三種:基礎題、提高題和拓展題。基礎題主要是針對語文知識薄弱的差等生;提高題是針對語文知識基礎較好的中等生;拓展題是針對學有余力的優等生。
例如,在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語文園地二》章節“識字加油站”中,有8組詞語,分別是:教師、工程師、魔術師、建筑師、理發師、演員、營業員、服務員、裁判員、飼養員。根據此項內容,分別布置不同層次的校本作業。
在這項校本作業中,基礎題能夠幫助積累更多的詞語,實現掌握基礎知識的目的。提高題主要是鍛煉學生的詞語搭配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拓展題主要是根據學生的閱讀經營、生活經驗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由此可見,語文知識難易程度不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目的,后經生實現夯實語文基礎知識的目的,中等生實現提高語文知識運用能力的目的,優等生實現培養思維能力的目的,這種分層布置作業難度的方式,可有效實現不同層次學生共同發展的目的。
2. 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
從傳統語文校本作業體系來看,不僅主體單一,且限制性大,不利于學生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嚴重與新課程標準提倡的學習方式相違背。所以,在小學語文校本作業實施中,應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提倡不同主體完成不同的作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第一,學生自主完成作業。自主完成作業具有一定的優越性,且是最傳統、最有效的作業形式。學生在獨立完成作業時,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鍛煉學生獨立能力。比如,在生詞新詞作業中,要求學生在課下自主完成,并認真默寫生詞新詞,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第二,學生合作完成作業。在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下,合作學習是重點培養目標,必須要在教學活動中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而合作學習又是實現該目標的有效方式之一。比如,在語文單元《語文園地》模塊中的“我愛閱讀”小節中,以學生為小組的形式,分別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然后在課堂上合作朗讀。這樣既檢驗學生對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互幫互助,共同提高學習成績。
第三,親子合作完成作業。在小學低年段中,小學生具有依賴性強、能力弱等特征,采取家校共育的方式,要求家長到校與學生共同完成課文朗讀活動,或者是根據課文內容,要求學生以講故事的方式給家長講課文內容,然后要求家長正確、客觀評價。促使家長與孩子之間實現有效的溝通,還能提高學生對語文作業的興趣,并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3. 校本作業內容布置的差異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的學科素養成為當下教育活動主要內容之一,語文學科也不例外,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所謂的語文素養主要是指學生能夠正確運用漢語言文字,以及相應的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和寫字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針對性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作業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以布置不同作業的方式,實現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