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洋 廖慶良
摘 ?要: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靈活好動、思維活躍的特征。在新課程改革標準背景下,小學生的教育受到了足夠的重視。小學班主任承擔著全方面教育小學生的責任,同時也是接觸學生最多的教師,更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導師。在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班級過程中,班級是教師和學生聯系的主要場所,可以直接影響到班級管理的效果。這篇文章從營造優良的班級環境、提高自身的交流藝術水平、做好班級干部的選拔與培養三個方面講述了如何有效管理好小學班級,從而對小學班級管理起到優良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有效管理;策略
小學生處于學習的最初時期,因為他們在這個階段上認知程度比較低,規則認識與自主學習性比較弱,他們平日的生活和學生之間互相交往等都需要班主任參與進去,小學生各方面都比較依賴班主任教師。所以,班主任教師對于小學生來講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小學階段的孩子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還具有可塑性,班主任需要做好班級德育和智育方面的工作,提升班級管理水平,從而有利于班級的全面發展。
一、營造優良的班級環境
在小學生班級管理過程中,班級是班主任教師進行工作的最重要地點。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是營造優良的班級管理環境。在優良的班級環境中進行各項工作,有利于班級不同管理工作的進展。良好的班風代表著整個班級的精神狀態。所以,班主任需要樹立好的班風,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在營造優良的班級環境過程中,第一,需要建立優良的小學生班級管理制度。俗話講,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規矩,不然不能很好地管理。因為小學生年齡小,規矩意識比較薄弱,班主任需要在現有的小學生行為規則手冊的前提下,還需要依據具體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班主任制定的規章制度需要具有靈活性,內容有利于小學生養成優良的習慣,讓他們懂禮貌、干凈衛生,制定的制度符合每一位小學生的特性,可以確保班級得到有效的管理。第二,班主任教師需要多組織開展活動,因為小學生具備善于模仿的天性,所以班主任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去規范同學的不同行為方式。比如,班主任教師首先要做到自己上課不遲到,再要求學生不遲到,做到真實的言傳身教。
二、提升自身的交流藝術水平
小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會受到許多方面的外界影響,只有班主任、代課教師、家長共同的努力才可以使得小學生健康成長。同學和家長溝通的橋梁是班主任教師,是講課教師反映表現的最主要對象。班主任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強自己的交流水平,在平時生活過程中需要多觀察多咨詢,定期和家長還有講課教師進行溝通,掌握小學生在課堂中的情況以及家庭成長狀況,為小學生的發展制定實際的規劃。在生活中,因為家長在教育觀念方面存在差異,對自己孩子存在嬌生慣養現象,小學生在家庭中和在學校中表現完全不同,在校園中聽教師的話,回到家中以自我為中心。班主任教師需要重視這種現象,需要和家長進行交流,并且想出解決的辦法。為了有利于學生全方面發展,需要做好家校配合,讓家長也具備好的教育觀念,真正落實三位一體的教學方式。班主任需要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自己,公平對待學生,善于發現每一位同學的優點,多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建立師生和諧關系,讓學生信任自己,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幫助同學們健康成長。
三、做好班級班干部的選拔和培養
班主任承擔著處理班級各種瑣碎事情的任務,自己很難做到比較周全地管理班級,因此需要做好班級班干部的選拔和培養,讓他們幫助解決一些小事情,讓自己稍微輕松一些,有效地提升班級管理工作。在進行選拔班干部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是自己選拔班干部,班主任需要讓學生們參與其中,通過民主選舉和競爭選舉進行干部選拔,讓選舉相對具有公平性,使得班級的氛圍保持和諧狀態。班干部選舉出來之后,班主任還需要制定考核規劃,對班干部的平時表現發表見解,幫助班干部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同時也促進他們對班干部管理工作認可情況的提升。在平時的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班主任教師要學會讓學生去進行管理,讓他們自身的能力得到鍛煉。因為小學生的自身能力有限,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很難把事情管理得比較完美。班主任教師在此情況下,需要進行耐心的指導,對做得好的工作進行鼓勵,不好的進行指正,提升參與工作管理的積極性,讓他們更愿意投入到班級管理工作中。
綜上所述,小學生班級管理工作是需要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的過程,班主任教師作為整個班級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需要正確地認識到自身在班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地位,需要通過提升自己的專業化管理水平,讓小學生能夠生活在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氛圍中,使得小學生感受到生活很美好,為小學生的發展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先平.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探究[J].文教資料,2016(01):117-118+123.
[2]謝芳.淺析班主任的有效管理對學生的影響[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0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