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高職院校作為專業技能人才的主要培養途徑,應該使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在市場經濟體制之下,各行各業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越來越需要以嚴謹負責的“工匠精神”來提升服務意識。本文圍繞高職院校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焊接人才的意義和策略展開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匠精神;高技能型焊接人才
1.前言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水平以及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社會發展對于各行各業的生產效率以及服務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那些優質的產品和高品質的服務,才能夠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之下,一些行業出現了為了追逐經濟利益而不顧產品質量和服務品質的行為,表現出了傳統工匠精神的缺失。因此高職院校應該注重將“工匠精神”貫徹于學校的教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中。
2.高職院校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焊接人才的意義
所謂的“工匠精神”,體現的是一種不怕吃苦,勇敢向前,善于推敲琢磨的良好品質。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加強工匠精神培養是時代賦予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任。當今社會,表現出了對優質產品以及優質服務的強烈訴求。然而,社會生產服務領域工匠精神的普遍缺失,使得很多行業在一味追逐經濟利益之下,偏離了自己的初衷。高職院校應該肩負起為社會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現代化綜合技能型人才的重任。[1]在現代裝備制造業當中,焊接技術是一種最基本的加工技術。當前在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背景之下,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國的機械制造水平,務必要提升焊接生產過程的自動化與機械化。高職院校作為現代化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務必要為我國的裝配制造行業輸送更多的優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現代化焊接技能人才。工匠精神起源于手工業時代,傳承至今,是一種知行合一的實踐精神。[2]高職院校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焊接人才,有利于推動我國制造工業的不斷進步。
3.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焊接人才培養策略
3.1重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高職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焊接人才,必須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本,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打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提供良好的前提保障。抓好思政教育是提高高職焊接專業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前提。[3]很多成功的案例表明,只有將德育工作,也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融入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當中,才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樹立正確的三觀,以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去看待事物,并提升自我的職業素養,提升自我的服務意識。將工匠精神在新時代的內涵積極的傳遞給學生,并融入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的全過程中。
3.2加強職業精神滲透
工匠精神十分強調服務意識和職業意識,所以在高職院校焊接人才培養過程當中,必須要注重加強職業精神滲透,打造職業化校園,注重職業化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使學生在學校也能夠接受到企業文化的熏陶,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思想道德水平。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工業水平的不斷提升,不同時代孕育出了不同的生產環境文化。所以高職院校也應該與時俱進,打造與生產環境文化相適應的教學環境文化,使平時的實踐教學活動能夠與企業生產流程相貼近。針對工業生產發展對焊接專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高職院校應該時時刻刻注重以高標準來要求學生,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當中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3.3打造實訓平臺
高職院校是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的,所以在日常教學活動當中,不僅要注重專業理論教育,更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高職院校積極的為學生打造不同專業的實訓平臺。[4]就焊接專業來說,學校要打造高素質的、具有過硬實踐能力的教學師資隊伍,使這些教師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實訓基地建設當中。同時,可以選派一些教師到各個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獲得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從而在教育學生時能夠使學生接觸到最新的職業理念和社會實踐內容。
4.結束語
高職院校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焊接專業人才,必須要注重學生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注重與企業合作,打造工業化文化氛圍。工匠精神應該貫穿于教學始終。高職院校應該充分調動各類資源,組建優秀的師資隊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訓機會,為國家培養出更多自強不息、職業道德素養和專業技能水平并進的高素質焊接技術人才,推動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李鄭臨.“工匠精神”融入高職焊接專業教學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0)
[2]林寧.高職焊接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企業導報,2016(12)
[3]王立穎.高職院校如何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焊接人才[J].南方農機,2018(22).
[4]虞國強.“工匠精神”融入高職焊接專業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2).
作者簡介:李愛玲(1972年9月—),女,山東臨朐人,學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裝備制造與維修、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