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秋瑩



摘要:目的:通過調查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住院患者壓瘡發病率,分析其影響因素,進而指導住院患者壓瘡預防管理。方法:按照同期對照方法進行臨床研究,將2018年全年每個季度最后一個月住院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9年全年每個季度最后一個月住院患者納入觀察組。由專業調查員使用自行設計調查表實施調查,其中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結合2018年度壓瘡患病率調查分析予以針對性護理,回顧分析壓瘡高危因素、住院患者壓瘡發病率、護理滿意率以及護理行為執行情況。結果:(1)住院患者壓瘡發生高危因素較多,主要包括:體重、病房或者病床潮濕環境、營養不良、活動功能障礙、年齡以及合并癥等;(2)觀察組調查對象壓瘡發病率較對照組調查對象壓瘡發病率顯著下降,有統計學意義;(3)觀察組患者護理服務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服務滿意率,有統計學意義;(4)觀察組護理人員對應的預防措施落實率、減壓工具使用率、翻身措施執行率以及健康宣教指導率均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通過對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住院患者壓瘡發病率調查與分析,能夠全面知曉壓瘡的高危因素,進而采取針對性預防管理措施,降低壓瘡發生率,提高服務質量,規范護理行為。
關鍵詞:住院患者;壓瘡;高危因素;預防措施;管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志碼:A
壓瘡是最常見的臨床護理問題之一,其危害性涉及到多個方面,比如增加患者疼痛、增加患者醫療費用、浪費醫療資源、增加護理工作量,病情嚴重的可造成患者死亡,增加醫患糾紛風險。結合現階段臨床統計數據,住院老年患者壓瘡發生率在10%~25%,其死亡風險較未發生壓瘡的老年患者增加4倍;神經疾病患者壓瘡發生率高達30%~60%。總體而言,住院患者壓瘡問題較為嚴峻,需要高度重視其預防,通過有效預防降低壓瘡發生率,改善臨床護理現狀,使得患者、護理人員以及醫院等多方受益。本論述結合我院2018年與2019年度住院患者壓瘡護理與預防研究資料,旨在為綜合醫院住院患者壓瘡預防管理提供依據,不斷降低壓瘡發生率。詳細內容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照同期對照進行臨床研究,將2018年全年每個季度最后一個月住院患者作為對照組,共納入患者850例,包括男518例、女332名。年齡:13~76歲、平均年齡(48.76±5.95)歲,其中重癥醫學科484例、消化內科123例、神經內科182例、燒傷科61例。將2019年全年每個季度最后一個月住院患者納入觀察組,共納入患者855例,包括男521例、女334名。年齡:14~79歲、平均年齡(48.73±5.98)歲,其中重癥醫學科480例、消化內科126例、神經內科181例、燒傷科68例。(1)納入標準:①年齡≥10歲;②對本次調查知情同意,意識不清者需告知其家屬并獲得同意。(2)排除標準:相關科室病情嚴重患者以及存在翻身禁忌癥患者。納入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性較小(P>0.05),滿足可比性要求。
1.2方法
調查方法:壓瘡發病率調查由培訓合格的調查小組完成,共包括成員30人。參照美國傷口造口失禁護理協會制訂的壓瘡發生率和患病率工具包中的調查工具,我院自身編制調查量表,整個量表包括:患者一般資料(如姓名、性別、年齡、診斷、科室等)、壓瘡評估(壓瘡發生部位、危險因素)、壓瘡預防措施實施情況等。在每個每季度最后一天,對全院符合標準患者進行醫院壓瘡患病率調查。
對照組:常規護理,包括指導患者飲食禁忌、按時變換體位、病房環境護理以及注意事項。
觀察組:根據2018年度壓瘡患病率調查結果以及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此階段對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采取措施包括:
(1)成立壓瘡預防管理小組,每周至少1次壓瘡管理小組成員交流與互動會議,持續完善住院患者壓瘡預防護理流程以及要點;
(2)要求高危壓瘡需要在8h內及時上報,做好臨床患者壓瘡風險評估,對壓瘡危險性Braden評分≤12分患者及時上報,并結合其個體差異給出針對性護理對策。壓瘡管理小組成員監督不同患者相關防范措施落實情況,加大與落實不到位護理人員的溝通,明確原因,針對性做出調整,比如加大業務培訓、增加護理人員數量或者采取彈性排班模式等;
(3)系統化健康宣教。由病區責任護士向患者、患者家屬進行壓瘡健康宣教,包括壓瘡高危因素、壓瘡危害、如何預防,尋求患者及家屬在壓瘡預防方面的配合度與依從性;
(4)建立綜合性與個性化預防干預措施,主要預防措施包括:每1~4h翻身1次,具體結合翻身次數綜合患者實際情況;保證床單的干燥、清潔、平整,告知患者定期更換衣服,以棉質衣物為主,保持皮膚干燥;善于使用壓瘡預防工具,包括減壓墊、氣墊床、泡沫敷料、高分子人工脂肪墊等,視情況對不同患者足跟、骶骨、尾骨、大轉子等位置使用壓瘡預防工具;重視對患者的營養支持,糾正患者營養不良問題,幫助患者提高自身免疫力。
1.3觀察指標
本研究觀察指標包括:(1)壓瘡發生高危因素;(2)調查對象壓瘡發病率;(3)患者護理服務滿意率;(4)護理行為指標,包括預防措施落實率、減壓工具使用率、翻身措施執行率以及健康宣教指導率。
1.4評價標準
美國壓瘡顧問小組(NPUAP)推薦的壓瘡評定標準實施診斷,包括:患者受壓區域皮膚存在壓痕、紅斑、破損表現,皮膚感覺、營養水平、活動能力、摩擦力等存在異常。護理服務滿意率則使用我院專用的護理服務滿意率調查問卷獲取,包括基本滿意、非常滿意與不滿意,基本滿意+非常滿意=總滿意率。
1.5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應用軟件SPSS19.0處理,計數資料:(n,%),x2檢驗;計量資料“x±s”采用t檢驗;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標準:P<0.05。
2結果
2.1壓瘡高危因素分析
將發生壓瘡與未發生壓瘡患者各項資料實施全面評估與數據分析,統計學分析顯示,發生壓瘡患者其體重較大,年齡更大,存在局部皮溫出汗、床鋪潮濕以及營養不良等問題,患者存在運動障礙,多合并基礎性疾病,綜合分析顯示住院患者壓瘡發生高危因素較多,包括:體重、病房或者病床潮濕環境、營養不良、活動功能障礙、年齡以及合并癥等。
2.2不同時間壓瘡發病率分析
分析住院患者壓瘡發病率,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下降,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1所列。
2.3護理服務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住院患者治療護理期間對應的護理服務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數據分析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所列。
2.4護理行為指標評價
觀察組患者護理期間的預防措施落實率、減壓工具使用率、翻身措施執行率以及健康宣教指導率均高于對照組,數據分析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所列。
3討論
醫學上將皮膚或者深部組織在壓力、壓力混合剪切力或者摩擦力等作用下引起的局部損傷稱之為壓瘡,目前綜合性醫院由于收治患者類型較多,存在較高比例壓瘡發生率,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影響到患者預后。重視對住院患者壓瘡發病率調查與分析研究,能夠通過采取預防措施降低壓瘡發生風險,保障患者住院安全。
本研究通過對住院患者壓瘡發病率調查分析,2018年度住院患者發病率達到5.76%,多因素分析證實:體重、病房或者病床潮濕環境、營養不良、活動功能障礙、年齡以及合并癥等是住院患者壓瘡發生的高危因素。根據調查與分析結果,指導2019年度住院患者的壓瘡預防管理,通過數據分析,采取針對性護理后,住院患者壓瘡發生率從5.76%降低到0.58%,表明采取的針對性預防護理措施能夠降低壓瘡發生率。患者護理服務滿意率從92.00%提高到99.77%,表明采取的針對性壓瘡預防護理符合患者的實際護理服務,且能夠取得滿意效果;觀察組患者護理期間對應預防措施落實率、減壓工具使用率、翻身措施執行率以及健康宣教指導率高于對照組,表明針對性壓瘡預防護理干預措施規范執行率更高,這也是降低壓瘡發生的主要原因。
分析研究結果,常規壓瘡護理期間采取措施有限,部分護理措施因為某些原因存在執行不到位問題,大部分患者采取的壓瘡預防護理措施大同小異,忽視患者的個體差異。觀察組壓瘡預防護理期間,有前期調查數據支持,可提高護理人員對壓瘡預防護理的重視,危險因素分析更有利于依據不同患者個體差異做好針對性護理;成立的壓瘡預防管理小組,既能夠知曉不同患者壓瘡發生風險,而且可指定個性化預防方案,監督各項壓瘡預防護理方案的有效執行,更加注重不同患者個體差異。系統化健康教育可充分發揮患者及其家屬在壓瘡預防方面的作用,全面改善患者自身因素、護士護理因素、防范設施不完善等現狀,保證壓瘡預防效果。本文研究同國內學者部分研究調查分析結論較為相似。綜合上述研究均證實了通過對住院患者實施壓瘡針對性預防護理,能夠預防預防,提高服務質量。
通過對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住院患者壓瘡發病率調查與分析,能夠全面知曉壓瘡的高危因素,進而采取針對性預防管理措施,降低壓瘡發生率,提高服務質量,規范護理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