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利
摘要:建筑施工企業經營管理具有一定的行業特點,企業財務管理受到市場環境、企業制度等方面影響風險問題較多。文章主要對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財務管理與風險防范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施工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防范;財務風險
經濟體制改革背景下,給建筑施工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嚴峻的挑戰。財務管理作為建筑施工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當前由于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例如:風險防范意識不高、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等等,導致出現了一系列的財務風險問題,阻礙企業的穩定發展,因此企業領導及管理人員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風險問題
(一)沒有正確樹立合同風險防范意識
目前,一些建筑施工企業,尤其一些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層對合同風險防范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由于缺乏對合同管理和合同風險的了解,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對合同內容進行深入研究,一些管理人員在某些施工項目上簽署了不平等條約,進而導致企業墊付了大量資金,影響企業整體資金鏈的穩健運轉。同時,企業負責人對管理層就合同風險防范上的要求不高,沒有對諸如資金、工期等方面提出要求,不利于管理層在合同管理上有章可循,管理層在進行合同管理時只能憑借以往的合同管理經驗,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不利于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二)項目監管存在問題
由于施工企業存在內部經濟責任承包制現象,對于項目上的施工情況把控不到位承擔了更多的風險。因為很多工程項目投標需要很高的門檻,例如需要大額業績,需要相關的建筑施工資質,這就難倒了許多剛起步的小公司,只能選擇借用有資質的企業去承包工程,但是企業沒有參與項目的監控與管理,只是間接的收取一部分費用,那么對整個項目的材料的把控、施工的質量、工程的進度沒有全面的管理,就會出現項目經理推卸責任、工程爛尾、款項收不回來等問題影響企業名譽,一旦出現經濟糾紛或者工人意外等問題,施工企業難免直接承擔法律責任,招惹沒必要的麻煩,造成重大損失。
(三)企業內部缺乏完善的風險防范機制
當前我們發現部分施工企業管理人員缺乏良好的風險防范意識,不注重對風險防范機制的建立,無法很好的應對所潛在的一系列的財務風險問題。與此同時,由于企業不注重風險防范工作,沒有建立專業的財務風險防范部門,其工作人員也大多是由會計管理人員所兼任的,這不僅增加了其工作難度及工作量,同時由于專業領域知識不足,無法實現對財務風險的有效防范。尤其是在大規模工程建設當中,由于缺乏前期調研工作,導致投資過于盲目。最后,由于忽視了對財務風險應急預案的制定,導致在真正面臨風險問題的時候不知所措,影響到建筑施工企業的正常運營,嚴重會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二、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與風險防范措施
(一)樹立良好的合同風險管理意識
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層應加強對合同風險防范的重要性認識,管理層應優化自身知識儲備,對合同內容進行深入研究,通過仔細研讀施工圖紙、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反復核查工程總量及合同風險,做好對應的管控工作。同時,企業負責人還要貫徹和落實合同風險管理重要性的精神和思想,對管理層和項目經理提出合同方面有關資金、施工質量、工期等要求,使管理層在合同管理上有章可循,進而更好地實現財務風險防控。
(二)嚴格施工管理規范
在施工過程中,財務部門更是整體框架的搭建者。首先在項目開工之前應該配合預算部門針對項目做一個合理的成本預算,例如材料和人工的占比、大致估算的利潤,方便在施工過程中大體把控成本,增強消化壓價能力,盡可能的在保質保量的情況下花費最小的成本完成工程項目,及時對實際成本和預算成本進行對比分析,尋找差異并制定政策及時補救。其次,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施工進度催要工程款,保證資金正常運轉。對于不合理的支出及時作出預警,進行調整,對于墊資情況要重點分析資金缺口彌補的時間,防止墊資周期過長,使得項目變成永久虧損項目。最后工程中要和各部分做好充分的溝通、協調,保證能夠處理出現的各種問題,使項目能夠順利完工。
(三)提高財務人員素質
現在管理會計成為會計行業中的熱詞,成為一名對企業有用的財務管理人員,其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不但要求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對于稅務、法律、管理乃至行業的一些專業知識都是有要求的,所以我們現在的財務管理人員需要不斷的完善自我。企業應制定詳細培訓計劃,根據自身企業的特點,由財務部門牽頭,邀請業務尖子和外聘的講師對所有的財務人員進行相關方面的業務培訓或繼續教育工作。為了財務人員的更新換代,我們有自己的財務人員孵化基地,針對新入職的財務人員進行基礎的知識培訓,通過統一的考試再進行崗位的分配。
(四)建立適合自身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企業建立一套健全完善并且符合自身發展財務風險預警機制至關重要,能夠更好應對財務風險。在這一過程當中,借助定量、定性分析法展開對企業盈利、償債能力、資產運營能力以及現金流量等各個環節的財務風險分析工作,并結合實際情況來建立切實可行的風險預警機制,并計算分析企業財務數據,一旦發現異常狀況,能夠及時的采取應對措施降低財務風險損失。舉個例子來說,在選擇分包商的過程當中,要嚴格控制好分包商入圍數量及質量,然后選擇有著較高信譽和較高水平的分包商,及時的提出信譽差以及水平低的分包商,這樣一來,能夠有效的降低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幾率。此外,在簽訂合同的過程當中,要認真分析合同內容,避免出現糾紛問題。合同中應明確工作時間、方式及工程款結算的違約條款,同時要明確各方違約所需要承擔的經濟責任等等。一旦發現其中某些合同條款內容存在不合理之處,建筑施工企業要拒絕簽訂并展開協商,最大限度的降低合同財務風險問題的發生,降低經濟損失。
三、結語
總之,建筑施工企業相關管理人員一定要加強對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通過做好相關的風險防控措施,確保企業內部經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推動企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曉妮.施工企業財務風險成因與防范措施[J].經貿實踐,2018(08):165+167.
[2]梁豐.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控管理有效策略[J].財經界:學術版,2018(06):105.
[3]張蓓.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特征、成因與防范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