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莉
摘要:乒乓球運動作為我國的一項國球運動,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逐步推進,熱愛乒乓球運動的消費群體呈現下降趨勢,在現代化的小學數字校園中,乒乓球運動更是沒有受到廣大小學生的青睞和喜愛,同時由于基礎設施的不完善,以及整體運動氛圍的缺失,乒乓球運動在小學校園的開展過程中可謂是舉步維艱,探索小學校園乒乓球運動的開展現狀和提升小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熱愛是本次研究的兩大課題,通過此次研究,希望能夠為乒乓球運動在小學校園的順利開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這也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繼承。
關鍵詞:小學校園;乒乓球運動;開展現狀;對策建議
在小學校園中開展乒乓球運動能夠促進小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協同發展,在現今信息化時代,乒乓球運動的開展遇到了一些瓶頸,如乒乓球運動設施不齊全,專業訓練的師資隊伍不強大,學校對乒乓球運動的不重視等等原因都對乒乓球運動的發展有一定的消極影響,本次研究以小學校園乒乓球運動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乒乓球運動在小學校園中的開展現狀,并給出自己的對策建議。
一、小學校園乒乓球開展現狀
(一)乒乓球運動設施不完備
雖然乒乓球運動在社會發展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比例也在逐步增大,但由于乒乓球運動設施本身價格昂貴,乒乓球球臺占地面積廣,維修的費用較高,管理難度較大等影響,造成了乒乓球運動設施的不完備和不齊全,這成為制約乒乓球運動在小學校園順利開展的因素。
(二)缺乏專業的師資團隊
小學教育階段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低級階段,雖然國家提倡的是素質教育,但在現階段的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模式,乒乓球運動在小學校園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乒乓球運動本身的專業性較強,開展難度較大學校中,精通乒乓球運動的老師少之又少,雖然每個小學都有體育老師,但是體育老師的教授過程不具有專業性,會對小學生的認知情感技能等方面產生不利的影響,專業的師資團隊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乒乓球運動在小學校園中的開展。
(三)乒乓球運動開展受年齡影響較大
小學階段的學生,三到六年級身高基本上可以滿足乒乓球臺的要求,但對于年齡較低的一到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本身年齡較小,身高較矮,且在運動過程中的規則意識不強,乒乓球運動是一項受專業化影響較強的運動,就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了乒乓球運動開展的難度,高年級的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規則意識,但是由于面對升學的壓力,外出活動的時間有限。
二、小學校園乒乓球運動開展對策研究
(一)教育等行政部門要加強重視程度
為了更加有效的傳遞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乒乓球文化,這就要求教育等新王冠行政部門要出具相關政策性文件,將乒乓球運動納入必修課程,對乒乓球運動設置一定的分數,在有限的時間里,小學生要達到一定的分數才能夠準予畢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促進乒乓球運動在小學校園中的順利開展。
(二)完善基礎設施,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
國家要加大對乒乓球運動的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加大對乒乓球基本設施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要發布政策性文件,促進高校培養乒乓球運動的專業性人才,為小學校園提供高質量、專業的師資力量團隊,與此同時,還要營造良好的校園運動氛圍,提升小學生的運動積極性。
(三)豐富乒乓球運動的多樣化程度
乒乓球運動由于受小學生的年齡程度和性別影響較大,在開展乒乓球運動的過程中,要豐富乒乓球運動的形式,比如學校可以組織乒乓球比賽,對在比賽中表現優異者通過頒發獎狀的形式激發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度,提高他們對乒乓球運動的興趣,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考慮小學生的主體差異性,對乒乓球運動的練習不應過于劇烈,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即可。
三、結束語
乒乓球運動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應該成為時代發展的一顆隕落之星,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推進過程中,國家要不斷加強對體育運動設施的投入力度,教育等行政部門也要對乒乓球運動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學校教師也要改變傳統的講授乒乓球運動的態度,要以一顆積極昂揚的心態去講解乒乓球運動知識,并且要講的通俗易懂,讓乒乓球運動真正的深入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去,只有真正的做到了這幾點,才能真正的提升乒乓球運動的實效性,乒乓球運動才能在小學校園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辜音奎.中小學乒乓球運動在成都市錦江區開展現狀調查[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 (20):28-29.
[2]董蘭鑫.小學乒乓球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9 (7):95-96.
[3]趙雨田.城區中小學推廣乒乓球課后興趣班的可行性分析——以武漢市為例[J].科教導刊,2015 (36):186-187.
[4]ZHAO Yutian;Postgraduate College,Wuhan Sports University;城區中小學推廣乒乓球課后興趣班的可行性分析——以武漢市為例.科教導刊(下旬),2015:186-187,190.
[5]杜晶.關于天津市青少年乒乓球運動開展狀況的調查與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 (27):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