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
摘要: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發展的基石,是促進學生健康的驅動力。通過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從物質文化、意識文化、制度文化及行為文化四個方面對廣東省9所獨立學院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獨立學院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總體發展態勢良好,但部分獨立學院仍存在物質文化基礎薄弱,意識文化氛圍需進一步加強,制度文化不完善,行為文化不健全等問題。建議獨立學院校園體育意識文化融合發展,校園體育物質文化取長補短,校園體育制度文化完善優化,校園體育行為文化多元發展。
關鍵詞:體教融合;獨立學院;校園體育文化;創新路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學校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舉辦多種多樣的群體性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頑強毅力”[1]。這也很好的將學校體育所具備的文化使命體現了出來,并給體育文化更好的發展指出了方向。對于大學文化而言,其精神和素養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精神品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對學生人格塑造和價值觀念的養成意義重大[2]。對于大學文化而言,體育文化也是其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促進在校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驅動力。
一、獨立學院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現狀
(一)需要做好體育意識文化建設
體育意識文化是體育文化的靈魂,體育的觀念、精神、道德、風尚、知識等都是體育意識文化的反映,和學生本身的道德修養、理想、人格以及行為有著直接的關系,并且學生本身的體育價值觀直接影響了其體育鍛煉的相關行為。在對獨立學院學生參加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動機的調查中顯示,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是強健體魄,其次是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通過體質健康測試達標、獲得體育技能等。有96.8%的學生認為體育文化活動能夠促進健康,其中又有62.1%的學生認為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非常重要。可見,學生體育價值觀整體較好,比較積極向上。同時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及電子產品的泛濫導致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令人擔憂,獨立學院在優化校園體育運動環境的同時應關注學生內在需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體育價值,健全體育鍛煉意識,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同步發展。
(二)體育物質文化建設基礎薄弱
校園體育物質文化本身便是物質保證,也是學校體育文化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載體。對于學校而言,體育設施、體育建筑、地域場地甚至是體育雕塑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現象,是重要的依托,也是學生和教師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場所。體育場地設施是師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基礎條件,通過分析和調查廣東省九所獨立學院的體育場館建設情況可以發現,每個學校都配備了足球場、籃球場以及綜合體育館,這些設施也是最基礎的設施,多數學校都有網球場、羽毛球場以及排球場。但是通過調查獨立學院器材和場地情況可以發現,選擇能夠滿足的學生僅僅有8.1%,選擇基本滿足的學生有60.7%。在調查學校體育宣傳方面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學校沒有進行體育宣傳欄的設置。并且通過數據研究可以發現,雖然廣東省獨立體育學院的基礎場地建設比較完善,但是還有些學校無法滿足師生的實際需要。給學校體育文化建設造成影響的重要因素便是場地因素,這也是發展體育物質文化的重要阻礙。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體育場地建設的重要性。此外,體育宣傳是獨立學院對外宣傳的有效窗口,其對獨立學院校園體育文化更好的發展非常重要。
(三)體育制度文化建設管理尚需完善
學校的體育規章制度和體育管理體制是不是真正的完善會給體育文化建設以及其長遠的發展造成重要的影響,其對于校園體育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實現非常重要,這也是校園體育文化活動開展的重要準則,需要通過其對學生的行為和心理進行約束[3]。只有進一步加強細化其制度建設,才能保證其文化功能的發揮。就現在來說,獨立學院在體育健康測試和體育教學制度制定方面比較的出色,而在學校體育長遠規劃、學生課外體育鍛煉、運動員管理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其管理制度。
(四)體育行為文化建設有待豐富
對廣東省獨立學院體育行為文化建設的調查顯示,各獨立學院均有每年一次的校級運動會,對于舉辦全校性的體育活動或體育賽事的調查顯示,52.3%的學生認為學校總是或經常舉辦,這說明,獨立學院對于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組織頻次需要增強,對于活動的宣傳力度需要進一步的加大,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和參與到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中。一方面,教育部出臺了各種措施來提高在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習近平總書記說“野蠻其體魄”指的就是強身健體和體魄的強健,這也是體育文化完善的重要部分。并且,學生也逐步的認識到了身體素質提高的重要性,對參加體育鍛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較容易在其中找到快樂,能夠幫助學生改善人際關系,提高其自信心。
二、獨立學院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創新路徑
(一)獨立學院校園體育意識文化的融合發展
對于校園體育文化和體教融合而言,二者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積極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的體育價值觀能夠促進在校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這與體教融合中提出的強健體魄是融合一致的。若是高校的體育文化內涵能夠跟上社會時代潮流,還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正確三觀的養成,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對學生情緒、情感的宣泄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和諧發展。
(二)獨立學院校園體育物質文化的取長補短
在進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時候,體育物質文化是其建設的重要保證,也是體育意識文化更好的發展的載體和基礎。學生想要更好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便必須有足夠的器材設施和場館,場館和器材還能夠將學生的體育興趣很好的激發出來,特別是群眾比較習慣的網球和羽毛球更是這樣,場地需求缺口比較大,學校可以因地制宜,一場多用,在籃球場上安裝移動球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打羽毛球和網球的需求。同時,對廣大學生開放各體育場館的使用,提高體育場館設施的利用率,使學生盡情的享受體育鍛煉帶來的身心愉悅感。
(三)獨立學院校園體育制度文化的完善優化
高校體育制度的執行力和合理性能夠很好的將高校體育制度文化體現出來[5]。高校體育制度文化環境主要體現在兩個維度,分別是體育制度合理性以及執行性方面。各獨立學院在制定各種體育制度的過程中,要以促進學校體育發展為目標,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可能與需要的關系,使之合理有效,具有較高的執行力和人性化。學校體育制度應從教育的視角進行制定,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提高體育文化核心素養,使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中受到教育,不斷的在實踐中動態調整學校的體育制度情況,盡量的將其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消除,給校園文化建設更好的進行奠定基礎。
(四)獨立學院校園體育行為文化的整合發展
在進行高校校園文化創造的時候,體育行為文化本身便是主體行為活動的一種客觀外化方式,其對于體育意識和文化建設非常重要,是其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各獨立學院的各種校級體育賽事及活動主要是校運會、協會的體育比賽、院系的體育文化節等,比賽的內容、形式以及規模的差異都比較大。各院系及協會舉辦的體育賽事經常由于時間的沖突和參與人數的相對較少,雖然消耗了很多的體育資源,但是取得的效果卻差強人意,面對這種情況,學校體育部門整合校內各種資源,統籌規劃,以組織學校層面的大型體育文化活動為主線,貫穿各院系的小型文化節中;同時將課外體育活動納入學生考核內容中,鼓勵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課外體育鍛煉中去,這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非常重要。
三、結論
以“體教融合”為切入點,對獨立學院體育文化建設情況進行研究,找到發展獨立學院體育文化,完善健全體育文化的策略,讓學生的體育文化生活能夠更加的豐富,從而轉變當前學校體育文化存在的問題,解決物質基礎不均衡,意識文化氛圍相對薄弱,制度文化不完善,行為文化不健全等問題。創新獨立學院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發展策略,重視體育意識文化融合,重視體育物質文化發展,做好制度的建設和優化,組織符合當代大學生需求的校園文化活動,將學生參與意識激發出來,鼓勵學生更好的參與到鍛煉活動中去,促進和諧校園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77tnull_2478.html.
[2]張然,陳寒.“雙一流”背景下協調推進大學治理現代化的邏輯理路[J].江蘇高教,2018(8):16–20.
[3]周征.淺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J].體育學刊,1997(3):60–61.
[4]王愛華.論高等學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27(9):1260–1261.
[5]陳聰誠,蔣夢麟.高教管理思想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啟示[J].江蘇高教,2018(8):64–67.
[6]張永保,林秋菊.論校園體育文化的定義及其結構的劃分[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6(02):24–26.
[7]王梨.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中競技體育對學生身心素質的影響[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6):58–59.
[8]徐輝.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