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嵐
摘要:高校課余體育訓練是學生增強體質,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綜合素養的途徑之一。部分高校一味關注教學任務,而忽略了體育訓練的重要性。學生沉溺于安逸的生活環境中,對體育訓練缺乏主動性,這也間接造成了學生整體身體素質較差。長此以往,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造成影響。
關鍵詞:課余體育訓練;制約因素;發展策略
高校是我國人才培養基地,課余體育訓練的發展不僅有利于體育競技水平和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也是響應全民健身口號的實際行動。高校學生的課余時間充足,適當的體育訓練,有利于學生自省自律習慣的養成。目前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發展緩慢,筆者將從制約其發展的多種因素入手,提出相應策略。
一、制約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發展的因素
(一)學生缺少訓練積極性
高校的學生管理制度較為開放,學生課余時間大多浪費在了游戲及電子設備上,學生即使明確體育的優勢,也很少有時間去訓練。部分學校很少舉辦體育活動,即使有此類活動也僅是為了完成任務。體育活動缺乏趣味性與激勵機制,宣傳工作沒有做到位,活動的知名度較低,都是難以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的原因。
(二)缺乏基礎體育設施,存在安全隱患
部分非體育專業高校對教學資源的投入并不均勻,學校將大量資金及人力資源投入到課堂教學及相關基礎建設中,對體育設施投入不足,校園中甚至沒有合格的跑道及操場。一些學校雖有體育設施,但其老化嚴重,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教師沒有將與運動安全相關的急救知識加入教學內容,學生在運動過程中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運動損傷,且在面對運動過程中的突發情況,不能有效解決,學生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三)體育教學體系不夠完善
體育課是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課堂,教師只重視課堂教學,并沒有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體育訓練,即使有要求,教師也缺少落實。學生沒有教師的監督,很少會自覺訓練。部分學校的師資力量也未達到標準,教師并不具備教學能力,教學內容單一,造成學生體育課無所事事,體育課也不被學生所重視。
二、依據制約因素提出相應發展策略
(一)開展趣味體育活動,提高宣傳及獎勵力度
教師要定期組織開展體育競賽,競賽內容要多種多樣,時間設置在學生的課余時間,整個流程要有趣且有教學意義。讓學生在體育競賽中培養鍛煉習慣,感悟體育精神。例如組織熒光夜跑的活動,夜晚空閑時間較多,在夜晚跑步備受年輕人喜歡。活動前期教師擬定策劃,之后由負責宣傳工作的人員進行活動宣傳,宣傳形式可以是張貼海報,或者分發傳單,宣傳的覆蓋面一定要廣。競賽流程為學生自愿報名,5人一組開展比賽,小組成員需手持熒光棒,在操場上完成一圈的接力跑,待最后一名成員跑到終點即完成任務。值得一提的是,跑道中會設置5個游戲點,每名成員均需完成一個游戲才能向下一名成員傳遞熒光棒,5個游戲均為有意義的趣味游戲,包括大象鼻子,多人多足,頭腦風暴等。例如多人多足小游戲,小組中兩名成員需將腳綁在一起,通過默契配合,跑向終點完成挑戰。又如頭腦風暴小游戲,成員需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5道與體育競賽知識相關的題目才能夠通關。在比賽結束以后,對前三名小組頒獎,獎品可以是精美球鞋,運動器材,名人傳記等。通過此類活動的開展,會帶動學生養成課余時間體育訓練的好習慣。
(二)落實校園體育設施,展開安全教育工作
高校領導者要正視發展體育的重要性,積極完善校園內的各類體育器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鍛煉場所。對于存在著安全隱患的設施,及時報修或重新購買。教師也需要為學生講解安全知識,增強學生的防范意識。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運動設施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學生需在教師指導下完成校園內設施的檢查。途中教師要對各類器械如何安全使用做具體講解,如單杠在使用前,一定要環繞一周檢查其是否完好,螺絲是否松動,杠體表面是否存在異物等。單杠的作用為可以做引體向上,增強背部及手臂力量。在運動之前不了解設施的使用,很可能造成身體損傷。教師也要對突發情況進行講解,如出現扭傷,磕傷或其他癥狀,要及時停止運動選擇就醫,避免運動過度造成傷口擴大。當有同學從高處掉落,倒地不起時,不要上前盲目攙扶,要與其溝通,咨詢其傷勢并及時撥打急救電話,避免對同學造成二次傷害。安全知識的教學是學生課余體育訓練的基礎,學生務必掌握。
(三)組織教師專項培訓,將課余體育訓練納入教學任務
課余體育訓練的開展初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與監督,學校應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組織體育教師進行專項討論。傳統的體育教師側重于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由此可以將學生課余體育訓練納入教師的教學任務中,定期開展學生的體質測試。測試內容可包括男生1500米跑步,引體向上,跳遠等。女生800米跑步,跳繩,仰臥起坐等。教師需認真對待學生的每次測評成績,依據學生身體實際情況制定合格標準,對測試不合格的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課余體育訓練。教師也需注意,不能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對學生進行超負荷的體能訓練。
三、總結
綜上所述,課余體育訓練的意義不僅在于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也在于培養學生的吃苦意識和優秀品質,在課余時間進行訓練能夠幫助學生緩解學業壓力,舒緩心情,且能夠將空閑時間合理運用。校方與教師也應積極投身其中,為全民健身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曾秀君.簡析高校課余體育訓練制約因素及解決途徑[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9):90+92.
[2]劉夏瑜.高校開展課余體育訓練的教育學依據與目標定位[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8(11).
[3]楊卓.影響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主要因素及對策探討[J].新校園:上旬刊,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