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偉


摘要:本研究選取銅川職業技術學院72名專項成績達標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形態、機能、素質指標的測試,通過數理統計制定出評價標準,最終確定下肢長、跟腱長、肺活量、立定跳遠、后拋鉛球五個指標對運動成績的影響。但本研究受到測試條件局限,在各項指標的選擇上還遠遠不夠,今后的研究應該增加樣本量和測試指標,使得測試標準更具客觀性、科學性。
關鍵詞:快速力量性;非高水平;選材標準;構建
一、前言
本研究是針對高職院校快速力量性項目“非高水平”運動員選材標準的研究。高職院校學生也是大學生體育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陜西省大學生運動會也針對高職院校設立了高職組競賽。針對本科院校大學生高水平競技體育的研究已日益豐富,但對于高職院校“非高水平”的研究還很少。“非高水平”是針對“高水平”相對應的概念,“非高水平”運動員是指未達到二級以上水平的學生。快速力量性是針對田麥久提出的按競技能力主導因素提出的體能主導類中的子項群。本研究主要通過查閱大量相關文獻,總結高水平運動員選材經驗,并結合高職非高水平運動員水平和現狀開展此次研究。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
通過查閱文獻、走訪專家制定問卷,并對問卷結果進行整理。
2.實驗法(通過問卷結果確定測試指標)
(二)研究對象
通過體育老師推薦、往年運動會成績,選取銅川職業技術學院72名成績達標學生設為實驗組,其中男、女各36名,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確定的測試指標,對這72名學生進行測試,每個項目男、女各12人。
快速力量性項目成績達標的學生,達標標準為跳高:男子>1.45m,女子>1.15m,跳遠:男子>5.4m,女子>3.7m,鉛球(男7.26kg,女5kg):男子>9m,女子>6.5m。(具體標準與銅川職業技術學院田徑教練員協商,并參考往年陜西省大學生運動會成績來確定)。
測試項目:鉛球(男7.26kg,女5kg)、跳遠、跳高,測試方法按照國際田徑比賽標準,每人每項測試3次,取最高成績,作為測試成績。
(三)數據處理
通過excel2010對數據進行整理,并運用SPSS17.0對測試結果進行逐步回歸分析,通過“百分位數法”換算出各指標的各個等級評分表(分為五級),最終得出綜合評分。
三、研究結果
(一)建立指標體系
1.初步篩選
閱讀有關跳高、跳遠、鉛球需要快速力量爆發項目的文章,盡可能的提出形態、機能、素質的測試指標。形態:身高、體重、BMI、克托萊指數、瘦體重、體脂百分比、下肢長、小腿長、跟腱長、踝圍,機能:心率、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差、肺活量、呼吸差,素質:100米、50米、立定跳遠、體前屈、坐位體前屈、后拋實心球、后拋鉛球。
2.教練員篩選
課題組對銅川職業技術學院田徑教練員、運動員共發放問卷50份,回收剔除無效問卷,收集有效問卷46份,回收率92%。
問卷效度檢驗:對12名相關人員進行咨詢,包括運動訓練專家、教練員、運動員。咨詢的對象,有50%認為可行,41.7%認為非常可行。因而可以認為該調查具有可行性,說明該問卷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
問卷信度檢驗:由于調查對象分布不同地區,如果進行隔段時間的重測難度較大,所以本課題將重測方法改為相同內容采用不同形式調查。Cronbach's Alpha系數均大于0.8,說明該問卷重測信度較高。
統計問卷刪除得分較低的指標,并根據本研究實際情況和避免指標測試重復性,完成第二輪篩選。形態:身高、BMI、克托萊指數、下肢長、小腿長、跟腱長、踝圍,機能:心率、脈壓差、肺活量、呼吸差,素質:50米、立定跳遠、體前屈、后拋鉛球。
(二)指標的篩選
將運動成績做為因變量,各個指標做為自變量,按一級指標依次進行、逐步回歸,其中運動成績將跳高、跳遠、鉛球三個成績統一為百分制成績,結合往年高職學生進入陜西省大運會前八成績進行百分換算。
1.形態指標
下肢長、和跟腱長兩個自變量作用顯著,所以進入方程。下肢長和跟腱長的T檢驗均達到了顯著性水平,模型中雖然身高和踝圍也達到了顯著性水平,但容忍度均大于0.1,所以也剔除方程。
2.機能指標
肺活量T檢驗具有顯著性差異,所以進入方程。心率、脈壓差、呼吸差T檢驗均未達到顯著性水平,容忍度也均大于0.1,所以剔除方程。
3.素質指標
后拋鉛球和立定跳遠T檢驗具有顯著性差異,所以進入方程。50米跑和坐位體前屈T檢驗均未達到顯著性水平,容忍度也均大于0.1,所以剔除方程。
(三)選材指標的權重
一級指標權重確定為專家評定,采用排序、編碼權重確定法。二級指標采取逐步回歸、分析確定指標權重(僅做進入方程的指標計算)。計算公式:權重系數=標準化回歸系數絕對值/入選方程所有指標標準化回歸系數絕對值之和。各級指標權重:一級指標(形態0.50,機能0.17,素質0.33)二級指標(下肢長0.19,跟腱長0.81,肺活量1,后拋鉛球0.671,立定跳遠0.329)。
(四)選材指標的建立
經過上述對形態、機能、素質各指標的逐步回歸分析。最后確定快速力量性項目的指標體系表。形態:下肢長、跟腱長,機能:肺活量,素質:后拋鉛球、立定跳遠。
(五)單項評分
以優秀運動員選材為目的,在此,建立優秀快速力量性項目運動員的單項評分標準。在制定單項評分時,根據百分位法制定評分標準,分別找出P10、P30、P70、P90四個百分位點。P90以上五級、P70~P90四級、P30~P70三級、P10~P30二級、P90以下一級。
各個指標得分計算公式如下:
根據相對應的指標權重,按照上述公式計算出單項分數,制定單項評分表(見表1、表2)。
(六)綜合評價
綜合評價時,將每名運動員的實測數據單項評分進行相加,得到每名運動員的總分,最后分性別計算出所有樣本的P10、P30、P70、P90百分位數,按評價對照表,分別制定出不同性別運動員的綜合評價表(見表3)。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此次研究對快速力量性運動員的各項指標經行了全方位的測試,形態、機能、素質等,較為全面的描述了快速力量性項目在各方面的要求,說明快速力量性項目選材是全面綜合的。通過多輪的篩選,最終確定了選材指標體系,并制定出了快速力量性項目選材的方法,此方法簡單易行,部分測試內容與每年的體質測試結合,更符合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測試條件。研究篩選出的指標相對于專業運動隊選材的指標太少,形態指標中對于體成分的選擇也應當增加。相對于“非高水平”運動員選拔的研究還是很少,僅有部分本科院校,按參考學生的主觀意愿作為選材指標,這還遠遠不夠,在指標選擇和標準構建上的研究還需增加,為今后對高職院校田徑隊快速力量性項目選材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更多證據,為推動高職院校田徑運動隊的運動成績,促進陜西省大學生田徑運動會高職組的競技水平提供更多的科學參考。
(二)建議
(1)本研究因受到測試條件的局限,在測試指標的選擇上還是不足,在指標的篩選上還應該更加豐富,今后應當不斷的完善和改進此標準。
(2)此次研究出現了個別運動員數據偏差太大,導致樣本量下降,此后的研究會適當增加對比樣本,得出更準確更具科學性的研究結果。
(3)選材是一個靜態的指標,而運動員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所以此評價標準應該順應訓練水平的提高、高職運動員競技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去隨時進行改進,使測試標準具有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麻雪田,田麥久.項群訓練理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2]邢文華.奧運優秀運動員科學選材的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3]何建省,蘇振陽.普通高校跳遠運動員選材與訓練之我見[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19):36–37.
[4]鄭念軍.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性項群的競技特點與訓練要求[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7,25(4):3–5.
[5]王建忠.建立判別模型在指導高校體育代表隊科學選材中的運用[J].觀察與思考,2011(30):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