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起點,直接決定了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學方面,有趣且針對性強的課堂教學設計可以首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在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研究和擴大學生的思維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者主要分析了中學物理課教學的有效導入的設計策略,希望在將來為中學物理課的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導入分析
在以前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過多地關注課堂導入的方式,而且使用方法相對簡單,這使得學生難以對學習產生興趣,并最終導致課堂效率低下的問題。物理是一門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并且基于實驗的課程。很多物理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出現的相關問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以下是對此的一些具體意見。
一、有效的提問導入,可以促使課堂的順利開展
如果老師的問題太寬泛且離中心太遠,則回答時學生會感到困惑,因此他們會討厭科目并反感老師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提問時需要注意方向和相關性。這些問題不一定很困難,但必須非常有針對性,并且必須與教學目標非常接近,以使學生感到并不難。物理教學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科學性,在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為了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促進物理教學的不斷提高,教師應根據課程設置和研究教學程序,注意選題的準確性,并選擇符合學生需求。例如,在研究“浮力”的部分中,由于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影響浮力的因素,因此老師可能會問為什么鐵塊沉入水中而木塊漂浮在水中?由于學生更熟悉這種現象,他們可能會輕易地認為這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然后老師可以問另一個問題:為什么小船漂浮在水上?這些針對性的問題將引起學生的認知懷疑并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如果老師直接問班上的學生,“哪些因素影響浮力?”這個問題太難了。這將阻止學生有針對性地做出回應,從而降低課堂效率。
二、通過有趣的故事導入、豐富課堂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學生老師。有趣的故事可以充分集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可以快速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來學習知識點;該設計結合了初中物理課的實際教學,教師可以使用有趣的故事來導入物理知識。例如,當為“重力”課程的教學做一個介紹時,老師可以利用伽利略的大氣故事來介紹教學內容,但是教師需要改變思路,利用簡單的科學的導入方法,并使用學生感興趣的語言,比如:輕如羽毛,重如泰山。有沒有比羽毛輕的東西?有些學生會說是的,但是空氣比羽毛還輕,空氣密度僅為0.0128。然后,老師可以繼續鼓勵學生思考:“空氣中有重量嗎?”然后,引導學生開始思考。此時,老師可以告訴學生伽利略確定空氣有重量。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了使用伽利略秤和沙子來稱量空氣重量的實驗計劃,以便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重力知識,其后的物體重力,大氣重力等。物理知識的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三、用生活現象引入新知識
物理知識無處不在。物理學來自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教師應利用現實現象來介紹新知識。例如,在解釋摩擦時,教師可以問學生為什么自行車輪胎上有花紋?并觀察他們的鞋底上是否有花紋?他們為什么要開發這些模型?這些模式如何幫助我們的生活?老師還可以允許學生列出生活中的相關示例,以便同學們都可以交流和討論,這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范圍,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學生可以近距離地體驗物理,從而對物理產生興趣,并為將來的學習鋪平道路。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各個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理解物理學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實際應用的理解,而且可以養成將物理與生活相結合的良好習慣。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鼓勵物理學習,而且可以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并取得理想的學習成果。
四、使用信息技術促進物理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的教學也在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同時為課堂中的有效導入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和形式。在初中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來實現可視化教學,來展示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識或現象,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例如,在學習電路的內容時,由于課程的內容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使用多媒體設備以照片和視頻的形式展示家用電器和電路以及其他相關內容。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創造了一種現實生活環境,讓學生在探索相關知識時感到替代并引起興趣,另一個例子是學習使用“在家中安全用電”,并通過動畫向學生展示。介紹了兩種操作家用電器的方式:安全和不安全的用電,并要求學生思考“哪種方法更安全?”,以激發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興趣并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這樣,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上進行介紹將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并鼓勵他們積極學習的動力。
綜上所述,提供初中物理教學導入的方法很多,但沒有固定的形式。但是,無論如何引入知識,都應設計為激發學生的思維,并激發學生從被動學習狀態“我得學習”到“我要學習”的一種學習積極狀態。因此,物理教師應根據課程要求,遵循興趣,針對性,簡潔性和新穎性的原則,并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實際情況,靈活地開發導入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并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梁萬華.初中物理微課的設計實踐與教學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167-168.
[2]劉春月.論初中物理自主學習中微課教學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40):175-176.
[3]鄭瑩.初中物理微實驗教學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34(8):47-50.
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中學 陳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