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對“有效教學”展開了探討,諸如“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有效學習”等問題,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并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最終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應該不斷探索并創新有效教學的方式與策略,盡可能地把以往專制、權威、獨斷的角色向學生的引路人和指導者有效轉變,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體,使他們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以往的教學中,有些教師依舊受傳統教育思想的限制和束縛,盲目地追求學生取得更高的學科成績,在課堂上過于突出自身的講,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卻忽略了他們的主體體驗,將學生置于被動學習的地位,長此以往不僅磨滅了他們對數學課程原有的熱情,而且還抑制了小學生的綜合發展。因此,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筆者立足于教學實際,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可以為其他教師提供有效的建議和參考。
一、以啟發性提問為引領,促進學生思考
有些教師往往針對教材中固有的概念來對學生進行機械式的提問,這樣的提問大多是無意義的,對于學生的個人思維起不到絲毫的訓練作用,長此以往反而會讓學生覺得無趣,使其逐漸對數學課程產生消極的情緒。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提問環節的重視,運用更多提問的技巧和方法,依據學生實際的認知程度來設計具有啟發意義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引導下,逐步對所學知識展開剖析與思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并結合教師的引導來獲取最終的結論或答案,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深層思考,另一方面有利于鍛煉他們的數學思維,使學生在習得知識的同時掌握數學學習的關鍵能力。
例如,在教學“倍數與因數”時,教師提出了三個層層遞進的的問題,分別是:“請你根據以下情境,寫出兩個乘法算式”;“根據這兩個算式,你能說出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嗎?”;“找一找哪些數是7的倍數,并說出你是如何找到的?”通過這三個問題來打開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因數與倍數的認識和思考。比如學生列出:9×4=36、5×7=35,并判斷出36是9和4的倍數,9和4是36的因數……通過啟發性的提問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對因數與倍數特征的深層思考。
二、以合作性學習為核心,提高學習能力
新一輪基礎教育的不斷改革倡導開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要求教師當好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轉變以往“以教師為主”的教學觀念,給學生留出更多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間和時間,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逐步喚醒學生內部的主體意識,讓他們真正地成為數學課堂上的主人,引領學生通過與其他同伴的合作、互動來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既可以培養小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也有利于提高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要以合作性學習為核心,鼓勵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任務或目標,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得到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教師事先準備了若干張不同的組合圖形,在課堂上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分發組合圖形,要求他們通過合作來計算圖形的面積。在此過程中能夠極大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比如有些手工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負責操作、裁剪,用剪刀把組合圖形分成幾個基本圖形,而計算能力強的學生就可以負責計算每個基本圖形的面積,并把它們的面積總和求出來,有些觀察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負責記錄過程,有些歸納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負責總結,把他們小組計算面積的方法進行匯報。通過合作分工,學生能夠很快地計算出組合圖形的面積,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以激勵性評價為導向,增強成功體驗
每一位學生都希望能夠獲得外界的支持或認可,尤其是來自教師對他們的贊揚和鼓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推動作用,讓學生產生獲得肯定的成功體驗,從而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才能以更高的熱情和更強的動機參與到今后的數學學習中去,逐步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速度和效率。因此,教師要以激勵性的評價為導向,通過一個鼓勵的眼神或者是表揚的話語來激發學生繼續學習數學的動機,盡可能地少用或者是不用批評性的語言,否則會嚴重挫傷小學生的積極性。總之,教師的激勵評價可以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幫助他們重獲數學學習的信心。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和平移”時,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所學的圖形中有哪些屬于軸對稱圖形,并畫出它的對稱軸。有位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出了長方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并用虛線畫出了圖形的對稱軸。對此,教師及時地對其進行評價:這位同學為大家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你們看他所畫的對稱軸是虛線,這是正確的畫法,你可真棒呀!(為學生豎起大拇指)其他同學要注意哦!通過激勵性的評價,可以明顯地發現這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激情越來越高,同時增強了他在數學課上的成功體驗。
綜上所述,數學教師應該遵循有效教學的理念,努力擺脫以往“我講你聽”、“我問你答”的陳舊模式,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原有的數學水平來設計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合作探討的機會,通過設計啟發性的提問、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等多種方式來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吸收、理解和內化,不斷提高他們今后參與課堂的興趣,最終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梁小紅.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2):259.
[2]黃昌軍.淺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08):50.
榆林高新第一小學 陜西省 榆林市 郭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