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華
【摘 ? ?要】選課走班是素質教育大環境下,針對新的高考制度在高中教學中所實施的一種創新型教學形式。而這一教學形式的實施,不僅對教師的備課工作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也讓教與學的互動方面獲得了更多的機會,從而促進知識傳輸有效性的提高。本文中,我從高中英語教學方面談談我關于教學策略創新的看法。
【關鍵詞】高中英語 ?選課走班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048
眾所周知,當前在我國學校教育制度的發展方面,素質教育教學改革處在如火如荼的階段,并且從階段性成果來看,素質教育基本完全取代了應試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的主流地位。提起素質教育改革,我們首要想到的就是“以人為本”的教學策略,確實素質教育更加強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因為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才,換言之培養的是未來推動社會主義發展的新生力量,所以整個教學過程中焦點不應該放在單純的知識傳輸方面和應對考試方面。在過去幾十年的應試教育制度實施過程中,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對外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我們也逐步認識到應試教育在未來人才培養方面的弱點和不足,并且結合國家未來發展趨勢,尤其是當時信息化時代下,行業發展高精尖趨勢下,我們對于人才能力和素養的要求,對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也就有了新的規劃,對應的選拔人才制度也隨之進行變革。從教學改革來看,最為慎重也是最為關鍵的就是高考制度的改革。本文中我們所探究的就是高考制度改革所形成的選課走班制教學形式下如何契合新的教學策略,進而獲得更優的教學效果。
高考制度改革所呈現的最為明顯的變化有二:從形式方面來看,新高考中重新定位了人才選拔的意義,因為高考是連接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的一道橋梁,通過高考的學生未來要進入對應的專業學科深造,進而攻讀專業學科的更深層次的知識,所以興趣和對應的能力也就更為重要;而從內容方面來看,新高考的改革重點針對能力和綜合素養方面,更加強調考察學生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獨立且舉一反三的能力。所以綜上這兩方面來看,對應高中教學也就更加傾向于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構建,在以人為本核心素養之下衍生出各種新的教學模式。而3+X的考試形式,也就導致高中教育開始嘗試選課走班的教學形式。那么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班級授課形式的融合又能迸發出怎樣的火花呢?本文中我就針對高中英語教學展開探究。
一、當前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英語是高中學科的基礎構成之一,從學科特性來看和我們的傳統學科語文同屬于語言和文學相結合的學科。但因為英語是一門外語學科,那么在教學過程中也就存在更大挑戰,尤其是從以往的高中英語教學來看,我們更加集中于語言類內容的教學,如單詞、語法等,即使閱讀和寫作基本也是以語言通順、邏輯正確為基準,對于文學素養涉及的內容較少,而素質教育改革后,我們開始逐步追求語言和文學素養的均衡發展,尤其是強調學生口語交際和書面理解表達等幾方面的實踐能力。那么,此部分我就從這幾個方面去綜合談談當前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分析困境和不足。
(一)教學認知和教學能力進步不足
對于現階段的高中教育教育來說,走班制現對于固定的班級教學更加考驗教師的教學功力,尤其是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從實際教學來看,很多教師還是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在備課過程中僅僅是能夠結合教學大綱中規定的知識點,設定的教學目標去設置教案,而不能夠做到以人為本,還是習慣于站在教師立場去考慮問題,設置教學內容。并且備課方面死摳課本,死扣考點,缺乏知識的體系性構建。
(二)教學模式缺乏創新和變通
走班制大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中缺乏針對性。雖然走班制教學主要針對的副科,語數外等主科是固定學習項目,但是走班制教學形式服務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學生的副科選課,而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可以給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服務。但是,從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來看,很多教師并沒有將新的教學策略和這一教學新形勢更好的融合,甚至是課堂教學中“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依舊存在,教師講完就做題,做完再講題等無限死循環的英語課堂比比皆是,教學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二、選課走班教學背景下的教學策略創新
(一)重塑教學認知,提高教學能力
首先,作為教師我們要吃透選課走班制的教學形式在高中教育中的本質目的和意義。選擇走班實際上是將具備共同興趣和學習愿望的學生綜合在一起,并以此對學生進行了初步分類。那么對于英語教學來說,聽說讀寫方面學生存在的問題不同,那么走班制教學背景下,我們需要針對英語這門學科進行創新。其次,英語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民族語言,所以學生的學習難度大,學習的機會往往更依賴于課堂所塑造的語言環境和機會。作為教師我們就要先從自身入手,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從而給予學生更好的教學引導。所以,我們在教學日常階段要樹立不斷學習的意識,各方面充實自身,尤其是涉及英語文學思維的構建部分;另外,則是在教學中去了解學生、了解新高考英語中的考試核心目的,從而在教學內容的準備方面做到針對性、創新性、綜合性、拓展性。
(二)創新教學模式
首先,走班制教學形式,給了我們“分層次”培養學生的良好契機。這里所講的分層次,并不是指學生能力上的分層次,而是指學習內容上的分層次。英語教學中所針對的單詞、語法兩大內容基礎以及閱讀、寫作兩大考試得分項,我們可以通過選課的形式讓不同的教師班課有所側重,如有的教師提供的英語加重閱讀教學的比例,那么也就讓學生在選課上針對自身的弱項進行側重選擇,從而讓學生在走班過程中得到能力的針對性提升。其次,走班制背景下,我們要著重采取互動式教學。因為走班制背景下學生有更多的選擇,選擇喜歡的教師、喜歡的課堂,那么在學習中的積極性也就相對更高,所以我們要抓住這一契機,通過問題探究、情景構建等方式開展課堂互動,如口語交際、開放式寫作探究等,讓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習慣于自主思考,綜合運用語法和單詞,最終呈現出更高質量的課堂。
總之,新高考下改變了傳統一刀切的文理分科形式,“3+X”選科形式讓學生的優勢學科和興趣學科綜合在一起,為教學中教學互動性的提高奠定了基礎,也就給了我們教學改革和創新的新機會,我們要抓住走班制教學形式的機遇,迎接教學改革的挑戰,從而更進一步提高高中英語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黃鑫.走班制教學在高一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
[2]朱薇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學)(5):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