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瓊
【摘 ? ?要】抓住新課改機遇,促成自己教學風格的轉型和效率的提升是每一位教師現階段必須要做到的事情。而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以有效教學為核心的教學新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就顯得格外重要。因此,本文將以初中地理教學課堂為舞臺,對有效教學方案進行詳細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地理 ?有效性 ?地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088
以初中地理教學的新課改標準為依據,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基本能力和素養,幫助學生打好堅實的地理知識基礎,更要培養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的有效方法、習慣和策略,幫助學生不斷形成地理的思維和相應的學習觀念。因此,教師要始終以新課改的改革要求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參考依據,將提升地理教學的有效性作為教學工作的核心,幫助學生在能力和思維上獲得成長。具體的教學方法和觀點如下。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積極性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主導學生學習,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被極大地抑制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自然就得不到提升。而新課改則格外強調學生個人的價值,致力于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新特色,突出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重要意義。因此,教師也要以此為教學指導意見,不斷突出學生作為課堂中心的地位,積極構建具有學生自主學習精神的教學策略。一方面,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弱化自己的教師身份,為學生創造平等的發言和互動機會。譬如教師要適當地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有所保留”,讓學生對教師未說出口的內容進行質疑、思考和再創作,以此來不斷強化學生作為課堂中心的穩固地位。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群體的力量和優勢,形成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等學習形式,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的學習特色,將地理教學課堂真正打造為學生的學習天地。
二、做好資源整理和整合工作,提升地理教學內容的豐富性
地理學科的內容極其豐富多樣,涉及到自然、人類社會等多個領域和太空、海洋、陸地等不同的空間環境,因此需要教師根據教學階段的不同和教學內容的差異為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資源,整理多樣的學習資料,以此來實現教學內容與教材內容的最大程度銜接,幫助學生掌握多方面綜合的地理學科知識。舉個例子,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通過廣闊發達的網絡世界來為學生選擇有效且趣味的地理學習素材和資源。譬如在學習到月相變化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從網絡上下載一段延時拍攝的月相變化視頻,讓學生感受月亮的周期變化特征和主要規律。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地理相關的雜志、新聞報道等來豐富教學內容,并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三、積極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教師創設與地理學科本質屬性相契合,特征相近的課堂情境,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參與研究,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一方面,教師在創設課堂情境的時候,必須有效兼顧地理學科的特色與特征。地理學科具有明顯的科學性和現實性,能夠成為學生生活和生存的重要指導依據,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的時候要堅持將課堂與學生的生活,與自然,與現實社會相聯系,為學生創造一個以科學真理為骨,生活情趣為翼,實際運用為果的教學課堂。另一方面,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觀特征、發展需要和能力基礎。教師要堅持情境創設過程中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善于運用多媒體、小游戲和良好的課堂導入策略來改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并為學生后續的高效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四、做好地圖教學的工作策劃,提高學生讀圖、畫圖的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科中的重要要素之一,是對許多地理文字的高度濃縮和對一些地理概念要點的形象展示結果,對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學習和參考價值,因此教師要形成有效的地圖教學策略。首先,教師要形成科學有效的地圖教學分析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基本的讀圖素養和方法。譬如在認識一張某地降水柱狀折線圖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先抓住圖標的標題,了解這張圖的基本信息。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思考地圖中的其他文字、圖像和線條等要素,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看圖習慣。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分析地圖,并解決相應的問題練習。這樣一來,教師就能夠較好地落實地圖識圖教學工作,并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地理學習技巧。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內容,開展有效的地圖創作和圖表繪制活動。教師要鼓勵學生將教材中的文字歸納總結成為針對性的圖表和地圖,或者引導學生繪制個性化的地理地圖,既培養學生對文字和地圖的思維轉化能力,又幫助學生在自主創作的過程中收獲地理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五、積極開展地理實踐類活動,增強學生的地理感知力
針對地理教學這一項工作,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教材中和課堂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使之不斷形成實踐化的特征與優勢。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取地理學習的靈感,發現地理知識的實際運用效果,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的地理感知力。這一目標則要求教師要為自己的教學課堂注入實踐化和直觀化的教學精神,幫助學生實現“學、看、做”一體的地理學習結構。
在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引入生活化的地理觀點,將教材講解的過程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將思路從教材和課本投射到更加廣闊的自然世界和人類世界。譬如幫助學生在學習系統的地理知識之后發現四季變化的根本原因,發現日升日落的科學原理等等。在課堂外,教師要鼓勵學生以課內知識和課本知識為起點,積極在生活中,在自然中進行地理實踐。譬如教師帶領學生去到校園中收集和觀察不同的石頭,鼓勵學生在夜晚觀察月亮的盈缺變化等等。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夠從生活中不斷發現地理之美,并培養自己作為地理學習者的感知力和實踐精神。
綜上所述,教師對于有效教學的追求是激發學生強烈地理學習欲望,構建學生扎實地理知識基礎的重要前提。對于初中生來說,只有教師實現了反饋式的教學,讓所有的學生共享了有效教學的成果,學生才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參與學習。因此,教師應當將有效教學的理念觀點與更加多樣化、實用化、實踐化的教學方法和技巧聯系起來,充分發揮地理學科的優勢,展現地理學科的特色,最終打造師生高效配合的有效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陳財生.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學習(中),2015(4):128-129.
[2]楊銘剛.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5):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