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 ?要】近幾年寧夏教師們運用“互聯網+教育”教學,使得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變。我校教師使用的教學軟件是“教學助手”,為進一步教師更好的運用“互聯網+教育”教學,我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結合自己平時的實際教學,在此淺談“互聯網+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 ?“教學助手” ?初中物理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26
“互聯網+教育”是現在教學的主要依托方式。它是集圖像、文字、動畫、視屏等功能于一體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教學簡單明了生動活潑,所以能夠取得傳統教學所達不到的效果[1]。下面我就將“互聯網+教育”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校運用做以下三點說明。
一、利用“互聯網+教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初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因此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2]往往概念和規律又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這就說明實驗很重要,但是有些實驗因為實驗現象不明顯,學生就很難通過實驗現象分析得出物理規律。還有些實驗觀察和紀錄時間比較長,就會占用有限的課堂時間,使教學任務很難完成。如果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課堂上不做實驗,就會給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帶來困難。時間久了學生就會感覺到初中物理很難,對物理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如果利用“互聯網+教育”教學就可以將枯燥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生動有趣,而且實驗現象明顯,也節約了課堂做實驗的時間,使課堂效率提高內容豐富。例如,在學習《生活中的透鏡》這一課時,學生只能通過平時生活中的觀察來想象照相機、投影儀的成像特點,再進一步得出它們的工作原理,這樣就會給學生學習上帶來困擾同時感覺到枯燥乏味。如果運用“互聯網+教育”中的“教學助手”軟件將照相機和投影儀的工作原理制作成動畫講解,就能使枯燥的物理問題趣味化,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一節的教學中,學生按照課本的實驗操作,由于環境條件和學生個體的差異所致,很難觀察到像的特點,這時可將該實驗做成微課或者flash動畫,像的各種變化就顯而易見了,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掌握成像規律,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利用“互聯網+教育”教學,優化物理實驗,增強課堂實驗效果
初中物理實驗現象有的學生易于觀察,但是有些物理實驗條件不易控制,現象不易觀察而且很耽誤教學時間。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利用“教學助手”把不易觀察和操作的實驗制作成動畫、微課等存放在教學資源中,上課時就可以播放給學生觀看。如水沸騰實驗,由于剛開始觀察時間過長,學生易產生視覺疲勞,隨著水溫的升高溫度計示數上升過快學生更不容易觀察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如果教師在完成演示實驗后,通過“互聯網+教育”利用“教學助手”軟件制作動畫實驗教學,學生對水沸騰的特點和溫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肯定會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初中物理電動機這一課內容的學習中,由于學生平時了解這方面的內容較少,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也只能停留在最基礎的表面,學習效果不理想。如果運用“互聯網+教育”教學,將電動機工作原理制成動畫或視頻,就能清楚地將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呈現在屏幕上,學生能夠容易看出,也容易理解。
因為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而有些實驗學生在課堂上不能按照規定的時間及時完成。比如晶體和非晶體熔化的實驗,在課堂上完成就會耗費很長時間,而且學生也不易觀察到熔化時溫度和時間的變化規律也就不能總結出熔化的特點,此時教師利用“教學助手”軟件輔助教學,適時進行“模擬”教學,效果極佳,不僅能在學生實驗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重點,順利地突破難點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利用“互聯網+教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互聯網+教育”在現在教學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提前在“教學助手”軟件中布置導學檢測,學生在家利用手機端“云校家”或者在電腦上登錄自己的“寧夏教育云平臺”賬號,就可以在線完成教師布置的導學檢測,通過提交老師在家就可以知道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并根據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備好第二天上課所需要的教案及課件,教師就可以真正的實現備學生備教材,這樣也培養了學生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
初中物理除了要求學生學會觀察實驗,還需要學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識,并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理現象,這就要求學生先要背會物理概念和規律。而枯燥的背誦記憶使學生很厭煩,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逐一檢查和督促每一位學生。現在教師利用手機端“云校家”APP,可以給學生在習慣養成里布置每天需要記憶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學生用手機端“云校家”在習慣養成里就可以用視頻或者是音頻的方式,來提交背誦記憶的內容,同時學生在習慣養成里還會看到其他同學背誦的視頻內容,就會有比著學習的勁頭。而且系統還提示學生已經打卡了多長時間,這樣既能督促學生每日朗讀背誦學習,也能培養學生的語言習慣。教師在手機端也可以隨時看到和聽到學生們朗讀和背誦的內容并及時給出點評和指導,同時還能顯示哪些學生沒有完成提交任務,在發送消息提醒學生及時完成。
教師布置課后練習可用“教學助手”軟件或者“云校家”。而且可以根據學生的程度不同布置不同的作業,這樣可以關注到每位學生,進一步提高他們熱愛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學生要利用手機端“云校家”完成課后作業并提交,教師可以在家進行線上批改作業,隨時指出學生作業當中的問題并給予批注和激勵性評語,同時還可以顯示出哪些學生沒有提交作業,教師就可以及時發送消息,提醒學生按時完成作業。
總之,運用“互聯網+教育”教學,加大了課堂的知識容量并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使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變得高效、方便和靈活。同時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也增進了許多,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活潑。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互聯網+教育”更能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更愿意去繼續探索,充分調動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趙宇昕.《信息技術在中職物理電磁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與研究》.首都師范大學2005/5.
[2]《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