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體玉
【摘 ? ?要】高考制度改革進程也在不斷推動著基礎教育工作的進一步變革和發展,并對義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主張。因此,作為基層的初中語文教師,我們也必須順應教育改革的潮流,以自己的教學課堂為舞臺,積極探索提升教學質量,優化教學理念,激發學生興趣的新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改革 ?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35
一次次的教育改革對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動著義務教育方法和模式的進一步變革與提升。因此,我以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的身份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了思考,探究了語文課堂改革的重要意義,并總結了有利于改革推進的一系列措施,希望能給教學改革工作的推進帶來啟發。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一)將學生推上了新的教學高度
現階段,社會大眾對應試化教育理念的過分強調,使得教師占據了課堂教學的制高點,學生逐漸成為被動接受者,教學活動不再是圍繞“學生需要什么”而展開,而是圍繞“考試需要什么”而進行,學生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削減。但是,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無論在什么時期,教育教學活動的核心對象始終都是學生,教師應當堅持自身作為引導者、啟發者和指導者的職責,最終目的則是突出學生主體的學習價值和學習能動性。因此,對于改革中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而言,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課堂逐漸向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課堂轉變,學生群體的主觀價值、客觀需要再次成為了教師實施教學策略的根本參考指標,學生的地位重新被突出,并被推到了新的高度,為教育人文性和素質化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推動學校教育與社會發展接軌
教育改革與否的重要參考依據就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變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不斷提高,原本社會的固定性被打破,社會對于人才和建設者的定義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而對于我們語文教師來說,我們也希望走出我們課堂的學生能夠具備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充分契合社會發展需要,能夠以創新的思維、突出的素質帶動社會的發展。而這也就是我們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原因。我們教師打破傳統語文教學的格局,通過運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科學先進的方法策略來改革課堂,勢必會直接改革學生的學習思維,改變學生的學習眼光、價值取向,調整學生的學習方向使之更加適應社會發展潮流,從而不斷豐富學校教育的發展內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推動教育活動與社會發展相接軌。
(三)進一步展現語文學科的價值
隨著時代的變化,語文學科教學的目的和形式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再加上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與價值取向與所處階段和環境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所以需要教師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更新教學的數據,創新教學的方法,改革教學的思路。這樣才能保證語文教學活動始終與時俱進,并能夠找到最大程度展現學科本身價值的有效途徑。比如,教師在改革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會摒棄傳統教學中“唯書,唯上”的教學原則,而將語文教學的空間格局拓展地更加廣闊,因此,會借用生動的生活案例,文人軼事來輔助講解,從而能夠極大地豐富語文教學的內涵和內容。這樣一來,語文學科的價值就不再僅僅由教材或者教師個人決定,而能夠憑借更加多樣化的素材和信息展現出更加客觀、綜合和全面的學科價值取向。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
1.轉變語文教學的態度,致力于展現改革中的語文新形象。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工作需要有完整科學的理論體系和真實有效的實踐過程,形成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完善理論的良好格局。而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實現教學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不斷充實自己的教學理論頭腦,用充足的理論依據和想法觀點來指導后續的教學改革實踐,展現新時代,改革潮流中的語文學科新形象。首先,教師要在教學改革趨勢中重新審視和定位自己的語文教學課堂將朝著什么方向前進,將形成怎樣具體的發展思路,從而保證后續教學方法和策略實施的針對性與準確性,為語文學科樹立一個全新的形象。其次,教師要認真學習有效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經驗,善于運用網絡資源、紙質資源、人際資源等了解語文改革的基本趨勢和形勢,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并科學移用到自己的教學課堂中,從而推動語文教學課堂進一步改革創新。這樣一來,教師才能夠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堅定的信念,朝著一個既定的,合理的教學改革目標不斷前進。
2.立足學生群體為中心的課堂,努力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價值。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突出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把握課堂教學的核心,掌握獨立自主自學的基本方法和素質,成為自己和課堂的主人。這個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突破傳統“師本位”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足夠的機會,讓學生在教師的認真指導下進行高效、積極的自主學習和探索活動。課堂上,教師要通過營造良好的氛圍來鼓勵學生之間進行熱烈的學習互動。譬如教師可以將某一文章段落的講解工作安排給學生,讓學生提前理清思路,查找資料,設計簡單的教案并在課堂上給其他學生講解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文探索興趣。課堂外,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鼓勵學生組建合適的學習小組開展課外學習,譬如同質性依據下的課外閱讀小組,異質性依據下的幫扶小組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推動合作學習框架的進一步構建。
3.堅持教學改革下的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拓寬學生課外知識面。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要朝著素質化的方向不斷前進,給機械化的傳統教學注入新的動力。相比較于傳統局限于教材的教學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運用豐富的語文素材來拓寬學生的課外知識面,并以此來推動教學改革進程不斷推進。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要形成旁征博引的教學風格,善于引用名言名句,拓展介紹課外經典、名家故事、生活案例來豐富語文教學的素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獨立的課外閱讀和學習,并通過設置讀書角,建立好書推薦目錄,安排讀書分享會等來為學生創造合適的讀書條件,幫助學生在課外拓展中收獲快樂、成就和方法,最終達到教學改革的素質化發展目標。
綜上所述,我們教師必須要根據教育改革工作的內容調整自己語文教學課堂的方法策略,推動自身課堂教學改革與教育改革總方向相協調一致,以此來提高教學活動的社會認可度以及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王錦玲.淺談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6(13).
[2]魏斌.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初中語文教育觀[J].劍南文學(下半月),2013(6):24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