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婭婭
【摘 ? ?要】情感教學在教學過程當中的運用是十分重要的,在情感教學下有利于幫助學生加深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夠使得學生的情商變得更加的高,有利于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及生活過程中的人際交往能力。本文主要探討的是情感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情感教育 ?高中語文 ?有效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179
在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要使得學生的情感能夠跟所傳授的教學內容的情感進行高度的融合,從而使學生能夠感同身受的明白文中所要傳遞的一些情感以及精神。除此之外,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對于學生情感方面的要求也逐步加強。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運用情感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增強學生在課堂當中學習的有效性,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在情感教學的過程當中不斷地使他們自身的情感得到逐步的完善。
一、什么是情感教育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完整的教育過程是由情感教育與認知教育共同組成的。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高效性,同時也得關注與學生在課堂教學當中的課堂氛圍,從而促使課堂氛圍能夠變得更加的輕松和愉悅,師生關系能夠變得更加的融洽,而學生在課堂上也能夠更加合理的處理情感學習與認知學習的關系。在情感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求教師要充分地培養學生在情感方面的認知,不斷增強他們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理解能力、探索能力,同時也能夠使得他們的情感變得更加的細膩、三觀變得更加的完善。這種教育方法的產生也是為了解決現如今在教學當中出現的許多教學問題,在現如今的教學過程當中許多教師一味地追求學生在知識和認知方面的提高,從而忽視了他們在情感上面的學習和完善。而這就導致了一些學生雖然在學習方面能夠取得非常好的成績,但是他們卻不能在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與他人進行良好的交往。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倡導教師運用情感教學來幫助學生既深化對于書本上理論知識的感知,也要注重與學生擁有融洽的關系,尊重學生,以課堂上實際的教學行為來不斷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和完善學生的人格修養。
二、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使用情感教育的意義
(一)使得師生關系變得更加的融洽
在傳統教學的過程當中,由于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在課堂中處于主導地位,而學生則在課堂上呈現被動吸收知識的狀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的溝通和交流變得十分的少,這就導致了學生和教師之間僅僅存在著知識的流通,阻斷了學生與教師在情感上的流通。而在這樣的學習狀態下,不少的學生會因為與教師的溝通較少,會對教師的一些具體行為產生較大的誤解,從而使師生之間產生隔閡,這也會使得他們的學習效率變得非常的低下。因此,想要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了解,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課堂上的情感交流,可以使師生關系變得更加的融洽,學生能夠大膽地尋求教師的幫助,和教師探討相關學習問題,使得他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可以在詢問的過程當中向教師獲取很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使用情感教學則可以增強學生與教師在課堂當中的情感互動,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的融洽。
(二)提高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和自主學習能力
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很難形成學習的自主性,他們在平時的生活當中相關作業的完成仍然需要父母在旁進行督促。而在課堂學習過程當中也是如此,許多學生經常會在課堂上開小差,這也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耗費一定的精力來進行課堂的監督教學。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自主性。而教師使用情感教學則可以使得課堂能夠處于一個非常融洽的教學氛圍當中,而學生在這個學習的氛圍當中也會變得更加的積極主動。學生在課堂上表達得越多、參與的越多,就會使得他們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增強。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會為學生灌輸一些“學習有用論”、“學習是為自己而學”的觀念,從而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當中變得更加的自覺,增強他們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怎樣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使用情感教學
(一)創設課堂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感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它在生活當中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情感的產生需要通過一定的實物載體進行表達和呈現,而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會涉及到許多關于文章主題內容和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對于這些事物的理解也需要通過具體的場景來加以深化。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的課堂當中教師運用情感教學則需要把相關的情感以及教學內容創設成一個又一個有趣的課堂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進行更加高效的學習。同時在教師運用課堂情境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也能把學生帶入相應的情感氛圍當中,使得這些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的具體化,增強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和學習。
(二)增加課堂話題討論,激發學生的語文創造能力和感知能力
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運用情感教育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增強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的互動和交流。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增強課堂話題的討論,不斷地激發學生對于語文的創造能力和感知能力。學生在這樣的課堂當中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的討論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他們會更加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對于這些話題的一些看法,同時他們也會認真且積極的聽取其他人對于這些話題的意見。在此過程當中他們會廣泛的發散自己的思維,增強對于相關事物的感知能力,同時學生也能夠在討論的過程當中不斷地豐富自身的情感、完善自身的人格,從而能夠幫助他們塑造正確的三觀。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用情感教育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是為了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既能進行高效的認知學習又能獲得人格上的完善和情感上的滿足。而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用此類方法進行教學不僅能夠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的融洽,還能夠增強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創設具體的情境進行教學,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不斷地增加課堂的話題討論,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丁春燕.基于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師生關系研究[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上旬)(12):11-11.
[2]郭春玲.高中語文情境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亞太教育(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