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英
【摘 ? ?要】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不僅是一門基礎教育學科,更是以培養學生思維系統化為重點的重要學科,是學生對包括數學在內的抽象數理進行學習的開始。小學數學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具備初步的邏輯思維,更是我國素質教育以及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要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理論聯系實際,從重視知識掌握到重視能力培養,都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解決課題多樣化方面的嘗試,對培養學生的多種路徑思維模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探究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的同時,也提出了若干關于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多樣化的方案。
【關鍵詞】小學數學 ?多樣化 ?解題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006
素質教育實施以來,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從過往的應試教育、唯分數論轉變到重視能力的培養,重視思維的養成,一直是教育界深入探討和廣泛研究的課題。而小學數學教學,無疑最具代表性。與文科不同,小學數學學習需要具備更多的邏輯思維和發散性思考以及創造力,數學學科的特性為培養學生這些日后至關重要的素質提供了可靠路徑。數學題答案唯一,但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并非唯一,是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發散式學習的有效手段,而這些是以往課堂教學中缺乏或存在不足的地方,此外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養成互相協作解決問題的熱情,更是薄弱環節,因此,需要數學教師積極探索,吃透教材,不斷提出可操作性強的教學方略,更好地指導小學數學教學。
一、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多樣化的客觀現實
(一)教師沒有遵循新課改完成轉型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明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要求教師積極轉變觀念和角色定位,從以往的主動式輸出教學,轉變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改良教學方法,與學生完成更多交互性課堂實踐。而這一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面臨著較其他學科更突出的困境[1]。
小學數學的特殊性,決定了學生課堂參與性較其他學科相對較低,更加抽象性和系統性的數學課程,使學生養成了被動接受教師授課的習慣,老師按照教材內容講解,學生按照老師講解內容吸收,課堂缺少互動性,教師全程獨立教學完成內容,容易讓學生逐漸缺少參與進學習過程的熱情。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總結出全新的教學手法,從主動輸出向與學生共同探討。此外,學生回答問題或提問出現錯誤時,教師應給予耐心指導,而不是通過生硬的講解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
(二)學生缺少解決問題多樣化的自覺性和意識
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與初高中生相比。主動學習意識較差,思維模式尚未完全養成,學習方法多數限于課堂所教授內容,單純地套用公式、模仿解題步驟甚至記憶解題全過程。這對培養縝密的邏輯思維和發散性的數學思想是非常不利的。
這種情況下,要求小學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知識之余,更應注重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激發與培養,從單一的解題向多樣性解決問題方法探究轉變,從基礎做起,幫助小學生逐漸掌握多樣化的解題思維[2]。
(三)師生對教材解讀不夠深入
小學數學教材是課堂學習的主要參考材料,照教材授課本無可厚非,但小學生缺少探索多樣性解題思路的意識,要求教師在以往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做到舉一反三,針對同一問題總結出多種解題方法,讓數學教材越學越厚,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3]。
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方略
(一)結合實際,充分研讀分析教材
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以及充分利用教材的程度,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優劣。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理解內容的程度,不斷研讀教材,總結出一套更適合學生學習理解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例如關于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往往會存在兩種算法,這時教師就該抓住機會鼓勵兩種方法同樣正確,鼓勵學生保持多樣性思考和多樣化解題的習慣,針對學生理解程度決定教學方法的側重點[4]。
(二)轉變教師角色,打造積極的情景化課堂氛圍
教師應轉變自身傳統角色,由主動填鴨式教學轉向更積極地帶領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鼓勵學生勇敢動手,大膽動腦,不怕犯錯。當學生因發揮想象解題出現錯誤時,教師不應批評責備,而應該充分肯定學生的創新思維,并認真分析學生存在的思維誤區和解題困難,在一種良性的互動中,打造積極樂觀的情景化課堂,營造一種輕松平等的學習氛圍,同時擴展課堂教學范圍,理論聯系實際,讓枯燥抽象的數學生動起來。
(三)激發學生主動性,帶動合作學習的教學手法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自身數理思維結構的薄弱,單一解題很容易陷入困境,思維往往受到限制,這時合作學習就有了必要性。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會有很大不同,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合理分組,由單兵作戰到小組合作,激發每個學生的解題靈感和思維方式,互相合作,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在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之余,也培養了學生互動和合作的習慣[5]。
三、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多樣化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學生系統學習知識,為日后全方位開始深入學習之前,打下良好的基礎和學習習慣。而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更是培養一個人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的重要手段。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多樣化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思維模式的養成和創造力的開發,也是養成互助合作的重要手段。
教師在解決問題多樣化的研究實踐中,也無形中實現了新課改的內在要求,從過去的主動教學輸出,占據數學課堂的主體地位,轉變到與學生進行交互式教學,激發學生參與進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這些重要的實踐,對于完善小學數學乃至小學教育,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解決問題多樣化,不僅關乎學校教育成果,更是啟發一個人思想,鍛煉工作和生活中靈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啟蒙教育,教師尤其應當重視起來,讓小學數學教育完成更深遠的使命。
參考文獻
[1]梁進群.基于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探究[J].教育界,2019,(25):101-102.
[2]張文萍.探究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J].魅力中國,2019,(24):178.
[3]張芳枝.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J].教育界,2019,(17):107-108.
[4]黎顯兵.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J].讀與寫,2019,16(14):142.
[5]張迪.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解析[J].新課程·小學,2019,(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