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軍
【摘 ? ?要】時代在進步,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發展進步的同時金融行業也在不斷發展。多行業對信息互聯網技術的需求,使互聯網技術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互聯網金融也已成為我國金融發展的新方向。互聯網金融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對高職院校金融專業授課內容、課程體系和課程業務流程造成了巨大沖擊。所以,高等院校領導應當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重視,并且加大金融專業課程改革的力度和提高金融專業課程改革的速度。因此,本文對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高職金融專業課程改革進行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高職金融專業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084
一、互聯網金融概況
(一)技術革新
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不斷衍生出與金融有關的諸如現代支付、云計算和網絡通信等技術,使互聯網與傳統金融行為不斷交叉融合,在誕生互聯網金融概念的同時也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傳統金融服務背景下,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中是處于壟斷地位的,如果非金融機構想在市場中獲得利益就必須依靠自身不斷更新的技術來使交易成本得以降低。然而技術的革新進步又從技術層面影響了傳統的支付結算等金融行為,這也為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提供了技術保障,可以看出技術的革新是互聯網金融產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
(二)普惠金融理念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更加注重公平、合理、共享等相關理念,這對提升企業的經濟發展水平具有積極的意義。金融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其共享、公平、公開的理念也在不斷深入。普惠金融就是在公平、公開與共享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金融理念,它依托互聯網技術,通過互聯網廣泛宣傳金融發展的理念,擴大金融服務范圍,為中小企業的發展解決了很多的金融問題。
(三)信用數據
在傳統的融資模式中金融機構和客戶之間的信息嚴重不對稱,金融機構想要了解客戶的真實信息,還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現代化互聯網金融企業則擁有相對來說比較成熟的電商平臺和用戶群體,已經具備了交易雙方都比較重要的信用記錄,同時企業還能夠在交易過程中通過使用交叉檢驗技術,來確定用戶的信用記錄是否真實有效,進一步為金融業務的發展提供了信息保障。
二、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高職金融專業課程改革策略
(一)改進教學理念
首先,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課程應樹立與時俱進的理念,及時了解金融行業發展的新動態,學習金融行業發展的新知識,根據金融行業的發展變化進行金融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使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課程教學符合時代的發展;其次,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課程教學應樹立普惠性理念,加強學生對普惠性理念的認識,并通過企業實習、專業培訓等途徑加強學生對金融理念的認識,引導學生建立普惠性金融理念;最后,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課程教學應積極樹立師生共建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重視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時刻跟蹤金融機構發展新動向,及時調整課程內容
面對互聯網金融全方位的滲透,商業銀行也在不斷調整發展的步伐,如通過加快利率市場化的步伐,創新銀行理財產品等手段,不斷博取客戶的注意點和購買欲望。金融市場的競爭已達到白熱化程度,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出招,不斷向互聯網金融靠攏。如中國建設銀行建立的“善融商務”電子商務平臺,實現“網上商城+線上金融”的獨特組合模式,為個人消費者提供商城上購買、批發商品、分期付款、個人融資、房地產交易等金融服務。上述業務和產品的創新是高職金融專業課程體系內容中所缺失的環節。高職教育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需要,課程內容要時刻跟蹤行業最新的發展動態,不斷翻新或補充,及時調整授課內容和授課方法,讓學生的所學、所知與所能均與新形勢下的要求緊密銜接。
(三)改革教學方法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以技術革新為依托,因此,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應積極改革教學方法,提高現代教育技術,進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首先,高職院校金融專業應改進教學內容,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能和數據分析能力;其次,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課程教學應積極運用信息技術開展金融專業教學,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強信息技術在金融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積極利用網絡中的教學資源,提高金融專業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培養學生學習互聯網金融的興趣,進而提高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課程教學質量。
(四)正確看待互聯網金融的利與弊,加強風險規避的教育
互聯網金融的崛起就似一把雙刃劍,在為大眾提供更多技術便利和產品創新選擇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可回避的風險,如缺乏法律層面的監管制度和手段,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和監管范圍,未形成行業自律標準,包括對從業人員沒有統一資格認證要求,沒有建立互聯網金融配套征信系統等。高職教育課程改革傳遞的是教育理念,表達的是教育內容,展現的是教育成果,評定的是教育收益。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高職金融專業課程改革機遇與挑戰并存,優勢與風險相伴。無論是在互聯網金融教學內容的滲透中,還是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無論是在校外金融環境的熏染下,還是在校內創新氛圍的營造中;無論是在教師隊伍素質提升的洪潮中,還是在學生風險規避意識的培養下;無論是在專業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下,還是在人才輸送平臺的搭建中,高職金融專業課程改革均要正確了解與掌握互聯網金融的利與弊,加強學生風險規避方面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使培養的金融專業從業人員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掌握風險規避的能力,應對未來職業風險挑戰,采取強有力的風險防范手段。
三、結束語
移動支付手段目前已經成為了主流的支付方式,其中就離不開互聯網金融技術的身影,互聯網金融技術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銀行服務模式,同時也潛移默化的改變了現代社會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高職金融專業想要進行課程改革,還需充分結合互聯網金融背景,實現教學與社會發展的一體化。
參考文獻
[1]羅軍林.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高職金融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8,20(02):98-101.
[2]柯戈.基于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高職院金融專業課程改革研究[J].時代金融,2016(2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