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榮
中圖分類號:G804? ?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7-034-03
摘? 要? 本文就未來教育小學至高中的基礎教育階段體育學科系統規劃對未來教育發展方向與重心、小學至高中體育教育學科規劃以及規劃措施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 ?未來教育? ?小學至高中? ?體育學科? ?系統規劃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命題,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治國理政新境界和管黨治黨新境界,是推動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要因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為主要教育改革方針,要堅持黨的“四個方針”、“四個自信”為核心引導,要明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對于未來小學至高中體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未來教育發展方向與重心
(一)未來教育發展方向
1.教育信息化
時代的發展,注定了新科技的誕生和完善,信息化時代也在計算機技術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進入大眾的視線,當然教育行業也不例外。小學至高中基礎體育教育信息化是實現小學至高中基礎體育教育教學跨越式發展的必經之路,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就是要探討研究信息技術和小學至高中基礎體育教育教學教學資源的高度整合。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這樣評價過未來教育,他說:“未來教育=人腦+計算機+網絡”。可就體育教學而言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可能完全基于“互聯網平臺”之上,它需要教師和學生在操場上有效互動,完成相關的體育運動,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所以未來小學至高中體育教學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信息技術為輔(如評價、技術動作示范等)。
2.教學手段多元
小學至高中基礎體育課堂教學教學的教學手段一直都是教師和學生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之下的教學質量存在著一些不足。首先,部分教師在教學方式上的千篇一律,一味的以自己為教學主體,“滔滔不絕”的講解教學內容,讓學生在下面“奮筆疾書”,很大程度上的制約了學生主體性的引導價值,這樣長此以往的教學會讓小學生逐漸喪失學習積極性?;谖磥斫逃男W至高中基礎體育課堂教學教學是需要改變這樣的現狀的,需要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體育運動參與,學生能夠有效的投入到體育鍛煉當中,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加以輔助,比如當下深受廣大教師引薦的情境教學法(生活情境和問題情境)。同樣的基于未來的體育教學,教學手段必定更加豐富多元,可以是在探討式教學法的創新,通過教師演示的方式提出相關的問題和學生一起探討;可以是合作式教學法的創新,教師讓小組成員自行分析體育運動項目的技術動作,然后完成相應的體育運動,教師作為引導者為學生提供意見(包括體育項目技術動作的分析以及學生完成體育鍛煉過程中需要改善的地方)。
3.教學資源共享
基于未來小學至高中基礎體育教育,包羅萬千,從微觀世界到宏觀世界都可以在網上找到相對應的畫面或者視頻,這是從靜態認知到動態認知的轉變,這必將為小學至高中基礎體育課堂教學教學帶來財富。比如在體育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有價值的課件,借鑒其中優秀的課件作為自己體育教學的方案,借助他人成功的教學經驗有序地開展體育教學。
(二)未來教育的重心
1.以生為本,密切關注學生的成長
在未來體育教育中,需要秉承“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機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在建立健全制度的過程中要充分地圍繞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規劃,明確培養對象的重心是學生,是要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讓學生在信息化教育中得以全面的發展,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進而致力于學生“綜合素質”共同發展、相互發展。依托“信息化教育課程的建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素質教育,從嚴、從深、從根的扎實推進學校素質教育機制的建成,全面整合并推動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中教學各項工作的統一協調發展。
在未來體育教學的中,更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成長,不僅僅是關注于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更要關注學生的自主鍛煉意識的培養,端正學生的態度,無論是體育鍛煉,還是其他學科的學習都要保持自主的意識。就需要在未來體育教育當中以學生為根本,發展學生的個性和態度,當然也是有度的。比如在1000米長跑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主設計教學流程,思考1000米長跑的技術動作,教師最后選擇最優的方案,并完善方案然后開始體育運動。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久而久之學生的自主意識就會得到培養。
2.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包含學生的身體素質素養、健康意識素養和運動認知素養,身體素質素養指的是學生的身體素質高低,擁有健全的體魄;健康意識素養指的是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對自我健康的重視,能夠在體育鍛煉中避免身體受到傷害;運動認知素養指的是學生對體育鍛煉項目的認識,能夠掌握體育項目的鍛煉準則與鍛煉要求?,F目前小學至高中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和銜接過程缺乏統一性。小學幾乎沒有重視體育教學的實際效益;初中以體育中考為中心,出現考什么練什么的現象,內容比較單一、枯燥,學生對體育各項目的興趣和運動技能的過渡性工作沒做到位;升入高中就讀,進入模塊教學后,起步階段較難適應。也就是說初中體育教學和高中體育教學是脫節的。本論文旨在探討未來小學至高中體育教學學科系統規劃,實現對傳統體育教學的總結歸納,實現對現行學校體育課程內容銜接現狀的調查發現,制定符合學生學科素養形成的教學計劃。
3.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未來小學至高中基礎體育教育中會得到更高度的關注,現目前我國教育發展重心之一就是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所以可以預見未來教育對這一方面的重視。
二、未來教育小學至高中體育學科系統規劃
(一)構建教育體系,有序推進體育教學
對于未來體育教育體系的構建,主要是明確體育教學的重心和方向、明確體育教學應該遵從的規章制度,從而使體育教學有序的推進和發展。
未來體育教學的重心是學生身體素質得到發展,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鍛煉意識,從而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基,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未來體育教學的方向是滿足學生發展所需,在體育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成長;未來體育教學的規章制度更多的是約束教師,比如說課前課件或方案的準備、課間緊急情況處理的措施學習、課后教學專業能力的提升培訓等,從而從體系上約束教師的不良教學行為,因為在當前的體育教學中,部分體育教師認為體育教學相對于其他學科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就可以上好一堂課,但是這步入了誤區,體育教學也是需要專業、能力。
(二)搭建鍛煉平臺,促進學生自主鍛煉意識的養成
搭建鍛煉平臺時未來小學至高中體育教育的重點工作之一,讓學生知曉體育鍛煉的核心目的是為了自身的成長與發展,同時也讓學生明白“身體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礎”,只有擁有健全的身體,才可能畫出絢麗多彩的人生軌跡,從而促進學生自主鍛煉意識的增強。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無論是當下還是在未來,鍛煉平臺的搭建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國家、學校、家長、教師、學生的共同致力方可實現。就國家而言,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支持,從鄧小平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伊始,再到我國素質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都有體現出“體(身體素質,‘德、智、體、美、勞’中的‘體育’)”的重要意義;就學校而言,要緊隨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動向和思想,制定相關的科研任務,為鍛煉平臺的搭建提供理論支持,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為鍛煉平臺的搭建提供經濟支持;就家長而言,要形成有效的意識,不能因為自己孩子在斷念過程中受到一點挫折就去質疑鍛煉平臺的搭建,而是要基于鍛煉平臺的搭建策略上、自己孩子身體變化上給予意見;就學生而言,需要形成正確客觀的認知態度“知人論世”,知道鍛煉平臺的意義有多少就說多少,不能盲目的夸大鍛煉平臺的功能,同樣也不可以惡意的詆毀鍛煉平臺的價值,這樣才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自主鍛煉意識的提高。
(三)創建新的教學評價體系,給予學生有效的幫助
基于未來小學至高中基礎體育教育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要不斷優化,要一改傳統千篇一律的評價體系的桎梏,而是要以開放性的評價體系來衡量學生的具體情況。通過教育評價體系的不斷優化,就是要逃出傳統教學的框架,采取更加切合學生實際、更加有益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評價思想和評價方式,讓學生“快樂”地享受體育鍛煉的過程。
三、未來教育小學至高中體育學科系統規劃的措施
(一)借助有效的教學方法搭建鍛煉平臺
鍛煉平臺的搭建更多的是基于課堂教學之上的,雖然說網絡技術的發展有助于教學實效性的提升,但是體育教學更多的是要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逐漸形成良好的自主意識,所以說在搭建鍛煉平臺之上更多的借助教學方法。比如在50米短跑教學中創設的“攻城占地”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肮コ钦嫉亍钡挠螒蚍譃槿齻€階段。
第一階段,提前設置六個個城池,學生在進行完熱身之后,將學生分成六組,每組六人,然后每組第一的就享有城池歸屬權。再將享有城池歸屬權的六個中學生進行最后的“50米跑”角逐,第一名就是最后攻占所有城池的獲勝者——統帥者。
第二階段,讓學生融入到教學情景當中,通過以上的教學情境的形式,角逐出來的最后勝利者,可以通過統帥者的身份領取我提前準備的獎勵物品。獎勵不分大小,最為主要的通過這種情境教學可以讓中學生的興趣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眾所周知,在學生的心目當中,勝利者不僅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品,而且可以得到教師的表揚以及學生的羨慕。從而可以逐漸建立中學生的自信心。
第三階段,情趣蔓延,娛樂身心,在這個階段主要是讓中學生自主地鍛煉,我在中學生都完成“50米跑”之后,設下目標,在下堂課取得明顯進步的同學可以得到進步獎,從而中學生都興趣盎然地開始自主訓練。
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搭建屬于學生、教師、體育教學的鍛煉平臺,學生為了在下堂課中取得更好的表現,勢必拉上自己的三五好友在課后自己完成50米短跑。
(二)借助“智能創新”的思想創新教育評價方式
在未來小學至高中體育教育要融合“育人為本,智能創新”的教學思想構建教育評價體系,從而使得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真正受到素質教育,直觀真實的評價學生的鍛煉情況。要堅持致力于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理解能力、領悟能力、思考能力、人文情懷、家國情懷、身體素質、道德品行)”的全面發展;致力于學生的和諧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本質,同時也是學生“立德成才”的必經之路。在未來小學至高中體育教育的中,學校和教師應當深刻地認知到“綜合素質”是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既要在未來小學至高中體育教育中體現出綜合素質的相對獨立性,又要體現出綜合素質的相互聯系性,通過各種素質的相互滲透,構成一個符合時代發展和國家訴求人才需求的統一體,這是構建教育體系的主要目的,有序的推進體育教學。
(三)借助“家校合作”的成就構建教學體系
在構建教學體系的過程中借助“家校合作”的便利,可以讓教師更好的了解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身體期許以及他們對教學體系構建的意見;可以讓家長更好的了解學校體育教學的規章、流程、制度,從而構建出一條“高度合作、高度理解、高度溝通”的教學體系。在這樣的教學體系中,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首先,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期許和愿景,所以學生們在鍛煉的過程中會用積極的態度去回應自己的父母;其次,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有更符合自己成長的教學流程,所以學生的發展會更好;其三,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有專業能力更強的教師輔導,所以學生的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能得到最大的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未來教育小學至高中的基礎教育階段體育學科系統規劃與的探討,本文做了詳細的闡述。分析了未來小學至高中的基礎體育教育的發展方向——教育信息化、教學手段多元化、教學資源共享化;分析了未來小學至高中的基礎體育教育的發展重心——以生為本,密切關注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分析了為我國未來小學至高中的基礎教育階段體育教育學科的系統規劃——構建教育體系,有序推進體育教學、搭建鍛煉平臺,促進學生自主鍛煉意識的養成、創建新的教學評價體系,給予學生有效的幫助;探討了我國未來小學至高中的基礎教育階段體育教育學科的系統規劃的措施——借助有效的教學方法搭建鍛煉平臺、借助“智能創新”的思想創新教育評價方式、借助“家校合作”的成就構建教學體系。希望能夠為我國當下小學至高中體育教育發展提供前線的意見。
參考文獻:
[1]季瀏.聚焦前沿熱點問題、關注體育教育發展、共探學生成長未來——2019國際體育課程與教學大會綜述[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45(5):27-34.
[2]徐天立.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現狀及未來發展對策的思考[J].山西青年,2020(4):208.
[3]蔡林憐.關于體育教育訓練學科未來發展趨勢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8(2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