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磊+艾東明+王昀博+張有明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為了適應日益深化的研究工作,高校在體育學科研究生培養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此背景下,對當前體育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客觀分析,以及研究如何構建科學合理的培養模式,成為目前許多高校領導者與體育學科研究生導師共同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體育學科;研究生;研究生培養;模式構建
一、導師制培養模式及其途徑構建
1.導師制培養模式分析。導師能夠充分調動體育學科研究生學習與研究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同時提高他們在體育學科研究活動中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
2.體育學科研究生導師制培養模式的構建。首先,在傳統一對一導師制的基礎上,實施聯合導師制。聯合導師制強調由多名導師協同合作以滿足研究生不同方面的需求,它比一對一導師制更有效率。其次,建立導師和研究生雙向選擇機制,促進體育學科研究生導師制培養模式科學化發展。建立這種雙向選擇機制,不僅導師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研究生,而且研究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選擇導師。同時,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后,研究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研究項目申請調換導師。最后,加強對導師的檢查與評價。高校應對導師的科研指導工作進行定期檢查與隨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要求改正。對犯錯的導師,應按照既定的導師章程對其進行懲罰,嚴重者撤銷其導師職位。
二、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及其途徑構建
1.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分析。近年來,我國很多高校與社會企業合作,構建校企合作”養模式。就目前來看,世界體育賽事發展以及我國對體育運動重視程度加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社會企業對體育學科人才的需求量,但我國體育學科研究生人才缺口依然較大。
2.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途徑構建。首先,高校可以根據社會企業的“訂單”,對體育學科研究生實施“訂單式”培養。例如,針對體育旅游企業的“訂單”,高校可以重點培養研究生在體育文化挖掘與整理、民族傳統體育繼承與保護、體育資源管理與開發、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其次,高校與社會企業共同建造體育學科研究生科研基地,高校派出的導師與社會企業派出的經理人共同擔任教導者,對體育學科研究生進行理論知識傳授與工作經驗儲備的雙重培養。最后,高??梢匝埳鐣髽I的優秀管理者到校與體育學科研究生一起,探討目前社會中的體育熱點問題,各抒己見,互相交流心得與體會。邀請社會企業優秀管理者到校無疑能夠大大拉近社會與體育學科研究生之間的距離,使他們更加明確自己的科研重點。
三、國際化培養模式及其途徑構建
1.國際化培養模式分析。全球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高校需要構建國際化培養模式。國際化培養模式能夠讓高校學到國外體育強國在體育學科研究生培養方面的先進技術與經驗,從而使高校的體育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更加完善。
2.國際化培養模式的途徑構建。首先,高校可以定期組織導師與體育學科研究生到國外學習,一方面將自身在體育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方面的經驗與技術帶出國門;另一方面,學習國外高校在體育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構建方面的先進技術與經驗,從而使體育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更加完善。其次,高??梢云刚垏怏w育教師到校擔任導師職位,對體育學科研究生的研究課題、研究方法以及具體科研過程中遇到的難點進行指導。這恰恰能夠給體育學科研究生帶來別樣的新鮮感,提高他們的科研興趣。最后,國內高校與國外高校建立友好關系,即建立友好學校。友好學校的建立,能夠促進國內外高校在體育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方面的優勢互補,實現雙方的合作共贏。
四、結論
高校在體育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構建過程中要時刻強調研究生的主體意識,即堅持“以人為本”,這不僅是新時期體育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構建的客觀要求,也是當前我國努力實現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唐成,孫衛國.體育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3(19).
[2]陳開梅,楊威.體育學科研究生導師培養機制研究[J].現代交際,2013(4).
基金項目:基于創新能力的體育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研究(項目編號:MSY-YJG-01007);黑龍江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MSY-YJG-01007)。
作者簡介:袁磊,男,黑龍江牡丹江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訓練理論研究;艾東明,男,黑龍江牡丹江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學生體質測試管理與研究;王昀博,男,黑龍江牡丹江人,研究生,講師,從事體育教學訓練理論研究;張有明,男,黑龍江牡丹江人,博士,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講師,從事體育教學訓練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