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娟
【摘? ? 要】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教師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摸索創新。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培養學生在信息技術中的自主學習意識,選擇正確的教學策略,達到理論與實踐教學并重,提升學生能力。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 教學策略?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5.032
學生不僅要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形成自主學習和自主運用信息技術知識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策略就是:教師必須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進行開展。教學觀念的變化,帶來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全新改變。教師在教學中也在不斷摸索創新,力求選擇最合適的方法,去引導學生學習。比起結果,教師更要重視過程,教學時善用任務,擴大學生自主摸索的知識空間,將學生培養成在信息技術領域中的創造性優質人才。
一、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增強教學趣味
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保證了學生個性發展,讓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和實踐運用能力的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在教學時會發現,學生對有興趣的知識探究欲濃厚,不僅能夠學好教材上的知識并加以運用,還能廣泛擴展,吸收更多的課外知識。而因為學生的興趣發展能夠被有意地引導,所以讓興趣作為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老師,提高學生學習的可持續性。教學趣味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有趣的教學方式會讓他們的思維活躍,注意力更加集中并持久。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習,學生的學習效率高,學習成就感油然而生,對教學產生高度認可,從而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高中信息技術中也有枯燥、反復的知識練習,教師要運用多樣的電腦軟件,優化教學,將枯燥的練習也能趣味化,比如電腦打字的指法練習。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時,必須要有熟練的打字基礎,才能高效學習,那么,要用讓學生不斷進行打字訓練的方式,來提高他們的打字能力嗎?當然不是,這種訓練方法內容單一,學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并對打字和學習信息技術失去興趣。教師可以選用合適鍛煉學生指法的應用程序,安裝在電腦上,比如“吃蘋果”“打地鼠”。一個“蘋果”、一個“地鼠”代表了一個拼音字母,所以在學生要成功“吃到蘋果”或者“打中地鼠”就要準確地打出對應的拼音字母。這樣,不僅起到了鍛煉學生的指法,提高了學生的打字速度,還讓學生快樂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貫徹創新理念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交流、師生互動的過程,比起教學的結果,教師更要看重這個過程中所貫徹的創新理念。比如教師角色的轉變,給信息技術帶來了不一樣的教學創新思路。信息技術對高中的學生來說,有著海量的知識庫,其中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知識。那么,其中肯定也包括了高中學生正在學習的一些知識,所以教師就可以開展一個探究信息技術與其他知識學科結合的活動。比如信息技術與數學、信息技術與語文、信息技術與英語,結合其他學科引導學生思考,提升學生數字化學習能力。信息技術的整個教學過程是開放的,所以學生身邊的許多東西都能成為教學工具的一部分,比如學生學習所用的教材。信息檢索是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它能夠教會學生用更加簡單的方法,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教師可以以高中各學科的教科書為例,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進行信息檢索,尋找對應的書籍信息。甚至還可以將此作為小比賽,看看哪個學生檢索信息的速度最快、最準確。這樣,在教師營造出的競爭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他們更加配合教師的引導,積極提升自我能力。
三、運用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習任務是信息技術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時常用的一種教學策略,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學習任務要跟著教學內容而來,比如學的是Word內容,那么任務也是Word的任務;學的是電腦插圖,那么學習任務也要與插圖有關。這樣,學習任務不僅讓學生對當堂課的內容有了清楚的認識,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相關的電腦操作步驟又進行了再次鞏固。這給了學生更加確切,也更加實際的一個學習概念,指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向。學習任務也不止是課后要求,還有課前的學習任務,但是必須要求學生自主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有不同的教學目的,比如課前學習任務,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自主完成課前預習工作。學習任務不僅幫助了學生學習,還成為了他們考察自身信息技術知識和能力的途徑。比如,在完成了一個單元或者一學期的學習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一個混合型的學習任務,這個任務中不僅包含了教師講解的單個知識,還包含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完成任務,能有效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四、結合學生生活,開展信息技術活動
生活也是信息技術的教學主題,教師以生活為話題,開展多樣的信息技術活動。比如以環境保護活動為例,環境保護是現代社會的重要話題,所以可以在教學中,開展一次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提倡人們保護環境的活動。教師讓學生圍繞這個話題進行討論,看看能用信息技術做些什么。學生們經過討論之后,發現可以運用Word,對現在環境出現的問題進行文字描述;用表格統計環境被破壞數據;用圖畫軟件制作插畫,直接展現如果環境被破壞給人類帶來的危害;也可以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做一個“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板報,告訴人們應該怎么保護環境。這樣,學生分工合作,搜集資料,盡自己所能,便成功地做出一場保護環境的宣傳活動。除了生活環境之外,信息技術的活動主題還可以與時事結合,因為信息技術所具有的時效性,學生可以很快接收到最新時事的信息,以此制定相關的話題,供學生們討論。信息技術教學要與生活、與時事聯系,不能將學生的學習眼界限制在課本上。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既能發展學生個人能力與團體協作能力,也能讓學生緊抓時代脈絡,放眼于更廣闊的未來。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信息技術教學必須具有開放、自主、自由的特點,有效發揮教學作用。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主體意識成長,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結合生活,開展多樣的教學主題,保持學生個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阮歡歡.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如何培養學生能力[C].今日財富論壇.2016.
[2]李玉平.加強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培養學生信息能力[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2):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