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廣文
【摘? ? 要】閱讀正成為社會、學校、家庭、學生的一大突出問題。其實,打破常規的閱讀模式,通過有趣的、豐富的閱讀形式,帶領學生去閱讀,去游歷豐富的精神地理,感受從未見過的神奇風光,由“閱讀”走向“悅讀”,讓閱讀成為“學困生”成長的一個重要支點。
【關鍵詞】悅讀? 閱讀? 學困生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5.093
一、“悅讀”從“聽”開始
(一)緣起
班上有幾位男生總是在閱讀課上打瞌睡,仔細詢問了這幾個學生,都說看不懂,所以犯困。其實,對于很多語文閱讀能力偏弱的學生來說,看名著書籍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一是有很多生字不認識,看著很吃力;二是很多學生對推薦書目不感興趣,看著很乏味;三是在沒有教師引導的情況下,看不懂書。為了讓學生喜歡上推薦的名著書目,我把“看”的動作換成“聽”,主要是為了解決生字詞帶來的閱讀障礙,同時也是“強迫”學生去了解書中的內容。
(二)線下引導
最初,我利用每周的閱讀課的時間,給學生讀《海底兩萬里》,可能是《海底兩萬里》這本書比較有趣,也可能不用再費眼看書,學生們都很喜歡這節閱讀模式。每周雷打不動40分鐘“故事課”成為學生最期待的“節目”,甚至有個學生建議我在語文課上也來“講故事”。
(三)線上提鮮
看到學生們如饑似渴的樣子,我決定增加“講故事”的時間,但是一周的語文課時本就緊張,又不能占用其他學科時間,于是我將線下“講故事”的模式改成了線上“講故事”,提前將“故事”錄制好,分享在班級微信群里,作為學生睡前故事。為了提高“聽故事”的效率,給每位聽故事的學生布置了一個小作業,用一句話概括自己的感受感想,并分享在班級微信群里。于是很多學生都成為了“小詩人”,發出如“異國的情調,浪漫的氣息,海底的絢麗讓我如癡如醉”、“這是英雄的眼淚、復仇的火花、正義的斗爭”、“十一萬公里路里嬉笑怒罵酸甜苦辣,道盡海底兩萬里”……學生從不愿意看名著的偏見,漸漸地開始融入到名著中去,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四)自主“悅讀”
學生們漸漸地對《海底兩萬里》產生了興趣,于是我開始推薦《駱駝祥子》這本書。我給學生們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分組分角色錄制《駱駝祥子》,然后評比最佳播音員。這一活動調動了那些“學困生”,平時連書本都不愿意拿的學生,居然擔當起了“主角”,一個個“粉墨登場”,用聲音演繹著書中的愛恨情仇。
二、“悅讀”從“寫”登堂
相較于讀名著,學生更煩惱寫作,而寫作又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助推器。如何讓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對寫作產生興趣,則是我們每個語文老師刻不容緩的責任和義務。《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7-9年級寫作訓練目標之一是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合理想象,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和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于是,我在想,如何通過“寫”,促進“讀”,實現高效的“悅讀”呢?
(一)從“抄襲”到“模仿”
《西游記》這本名著看過的學生不一定多,但電視節目肯定都看過,所以,我從《西游記》這本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名著入手,讓學生來寫劇本。剛開始,學生覺得寫作很難,所以首是要降低寫作難度,建立對寫作的信心,這時我們不妨從學生熟悉的回目出發,提出相對容易完成的寫作要求。
如《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這一回目: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場景,模仿范文,根據原著內容設置簡單的人物對答,為了完成這一寫作練習,學生須對故事情節、人物形象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理解,這個過程就促使學生在下筆前主動閱讀情節內容,體會文中的人物情感。
(二)從“模仿”到“創新”
“模仿”階段的作業上交后,我發現:學生除了引用原文外,對文中的內容有相應的情節、語言的變動,如將文言文改成白話文,或者是網絡語言,或是給人物增加更多的情節來豐富劇本內容。
于是,我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拋開范文的模式,在不改變原著主要意思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心理、語言、動作的內容,改變一些更容易表達人物形象的情節。“模仿”的目的是“創新”,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劇本撰寫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想法,這個訓練要求學生“跳一跳,就可以夠到”,同時簡單的要求下也滲透著考查學生合理想象的思維,一舉兩得。
作品交上來后,我發現:學生們不僅從語言、動作、情節等角度進行了創新,而且還對如何展現人物性格、突出人物矛盾等角度做了一定思考。可以看得出,學生們逐漸從“淺閱讀”走向“深閱讀”。
(三)從“創新”到“創作”
有了“創新”的基礎,學生對于劇本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于是我給學生又加深了難度,讓他們進行劇本“創作”。如讓學生寫《西游記》后傳的劇本,這需要學生在解讀原著的基礎上,根據故事情節、人物性格、原著主題思想等角度入手,自行構思和創作劇本。
三、“悅讀”從“演”入室
從聽讀名著開始入耳入心,到創作劇本動手動腦,其實學生已經漸漸地開始轉變對名著的看法,名著不再是一只攔路虎,也開始學會了“玩”名著,這個“玩”,就是“悅讀”,從不喜歡閱讀到喜歡閱讀到高興閱讀,這就是“悅讀”。為了讓“悅讀”能怡情養性,還可以從“演”入手。
(一)寫而優則演
經過前期名著劇本創作的積累,學生有了可以演的基礎。于是,從自由組隊確定情節,到各個導演各自招募演員,都放手讓學生去做。學生們不僅不喊累喊苦,而且熱情高漲。表演全程可謂是各具特色,如一群女生精心籌劃《行者落珈山哭訴》,其中的“行者”一角表演走心到位,“八戒”全程演技在線;一群男生在導演指導下表演《悟空三島求方觀音甘泉活樹》,“鎮元大仙”語出驚人;五人組表演《三調芭蕉扇》,學生為劇情需要自制道具、設計服飾,呈現改版西游……除了道具精良,學生的演技也不錯,同學們的鼓掌此起彼伏,場面令人難忘。
(二)演而優則感
表演結束后,學生們激動不已,于是我讓學生們將這次劇本撰寫、籌備、演出的一些酸甜苦辣形成文字,并將感受感想在班級內分享。一段段文字的感觸,一行行情感的流露,一首首青春的演繹,不僅書寫著閱讀帶來的快樂,也記錄著成長的足跡,不僅感動自己,也讓為人師者動容,原來,伴隨“閱讀”,與之同行,讓自己成為精神明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