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態勢, 不斷沖擊和影響著當前就業創業服務指導方式。為有效應對, 高校必須創新觀念、手段和渠道, 統籌規劃, 搭建起基于輿論導向、需求契合以及資源整合的新媒體布局, 用新媒體的傳播力、影響力、服務力、凝聚力助推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指導工作。
關鍵詞:新媒體; 就業創業服務指導; 創新;
一、新常態下的就業創業服務指導工作亟需助力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是保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各級政府都在積極謀劃如何高效推動畢業生就業, 有力促進大學生創業。讓大學生擁有清晰的擇業、就業和創業觀念, 規范的職業道德標準和嫻熟的應對方法、技巧, 正是就業創業服務指導工作的重要主旨和目標所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給就業創業工作帶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 因此亟需不斷優化就業創業服務指導體系, 利用“集成傳播力、促進影響力、提升服務力、增強凝聚力”四個力來提升就業創業指導服務水平。
二、新媒體語境下就業創業服務指導遭遇的困境
(一) 新媒體在就業創業服務指導中的應用現狀不甚理想。大部分高校對運營新媒體缺乏創新型思維, 停留在將官網內容簡單復刻, 微信菜單直接鏈接高校自身就業網。但就業網站普遍存在模塊精細化不足、互動模塊缺失和內容老化及更新頻度低等情況, 導致高校視野里的服務指導與學生的實際需要錯位, 無法吸引學生持久關注。
(二) 大學生群體在新媒體環境存在非理性行為。通過新媒體平臺, 大學生所處的信息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新媒體是把雙刃劍。廣泛的信息來源意味無界的信息空間, 自我性的話題生成導致群體行為的極化性, 可匿名的發布主體和多元化的價值取向易引起失范的意見表達和不確定的輿情走向。在這種隨意性、隱蔽性、開放性的特殊機制下, 對于紛繁復雜的意識形態和傳播信息, 大學生缺乏分辨、篩選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容易產生情緒性、盲從性、偏激性等特點,不利于正能量弘揚和正確價值觀引導。
(三) 傳統的就業創業服務指導存在弊端。傳統的就業創業服務存在渠道局限、形式單一、內容老化、時效性差等缺點與學生需求無法匹配, 很難形成有效的指導機制。并嚴重阻礙了云數據共享和大數據分析上的深化應用, 不能及時跟上互聯網時代的步伐。
三、新媒體應用策略的相關思考
(一) 主動作為, 搶占新媒體陣地?;趯W生立場探索可用媒體, 高校應主動開辟主流新媒體平臺, 如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和QQ公眾號等, 還可選擇性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搜狐自媒體等成熟互聯網資源平臺, 形成以官方新媒體為排頭兵, 與門戶新媒體平臺、傳統媒體交互形成合力, 促進多媒介平臺集群發展,利用媒體可再生資源的屬性進行導流、置換和互推, 匯聚形成就業創業服務指導工作的強大合力。
(二) 銳意創新, 促進正能量引導。應適應新媒體傳播的特點和“碎片化”閱讀特點, 運用生動、風趣的語言風格, 靈活多樣的表現形式, 通過圖示、圖解、H5、微視頻等新媒體形式解讀政策、理論與案例, 使信息有效地到達學生并吸引學生, 從而促進正能量的延展轉換。這是新媒體場域下高校就業創業指導緊抓思想引領、把握時代脈搏的重要一步。
(三) 精準發力, 構建高效率服務。借助新媒體數字化特點, 利用大數據和用戶行為分析技術獲知信息, 有效研判, 智能傳遞服務給目標受眾。利用新媒體信息交互方面的特殊優勢, 開通微直播, 定時在線訪談, 直面學生, 有效應答, 做好線上新型服務, 在服務指導中充分運用交互功能, 能對就業動向準確把握, 了解學生訴求和心理情感, 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借助新媒體技術實現指導模式優化, 如采用MOOC形式, 建立微課程全系, 實現指導方式的自育性。通過實名數據篩選比對、人崗信息提前匹配、創業“一條龍”扶持和定向就業培訓等一系列定制措施, 幫扶大學生就業創業。
(四) 深處著力, 應用多方位資源。新媒體未來的發展, 需要長遠的規劃和設計, 站的高度決定格局。政府主要從宏觀調控, 通常以制度化途徑促進高校就業工作, 以方針、政策等形式表現, 擴大就業內需。與企業聯動, 增進就業渠道的多源性創新, 激發大學生求職能動性;與人社部門聯動, 推進創業政策的接地氣創新, 簡化大學生創業流程;多方聯動, 推動就業信息的供給側改革創新, 雖僅憑高校一己之力難以達成, 但在新媒體場域下, 這是未來高校就業創業服務指導的新的結構和必然趨勢。
四、結束語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就業創業服務指導理念的不斷創新, 其體系與框架研究也會越來越活躍, 找到新媒體時代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策略, 滿足畢業生及社會的迫切需求是一項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吳佳偉.互聯網思維在高校新媒體傳播中的運用分析[J].科技傳播, 2016 (15) .
[2]黃河, 劉琳琳, 王芳菲.新媒體管理[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15:168.
[3]殷樂.新媒體平臺的文化傳承:問題與對策[J].現代傳播 (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 2015 (12) :119-123.
[4]應中元, 屈寧華.論高校校屬組織網絡新媒體平臺的發展現狀與問題——基于對浙江省15所本科高校的調查研究[J].才智, 2015 (29) :60.
[5]黃鯢, 張鳳詳, 金棟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輿情信息工作機制:結構、現實與優化途徑[J].新聞知識, 2013 (11) :82-84.
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謝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