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杭挺
摘要:現如今,在素質教育全面推行與實施的背景下,國家教育部門對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日益關注,并基于學生的發展現狀,有了新的要求。中小學是學生成長和發育的關鍵性階段,在對他們進行教育時,除了要傳授文化知識,培養他們的學習意識外,還應從他們的身體素質出發,重視體育教學的開展,以此強健學生的體魄,真正實現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發展。但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發現,大部分教師依然保留傳統教學思維,無法實現創新教育。故此,本文對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創新教育
所謂的創新教育,就是根據有關創造性的發展原理,運用科學性、藝術性以及多樣性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實現他們的個性化及全面發展[1]。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實現創新教育,在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有效性的同時,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意識,在教師的引導和同伴的積極影響下,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為全面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改變傳統教學理念
在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若想實現創新教育,需要教師改變禁錮的教學觀念和落后的教學方法,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并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引導,而不是將知識一股腦的傳授給學生,限制他們在課堂中的自由,倘若此,不僅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自身和體育學科的發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教師要順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趨勢,將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改變,以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特征為導向,運用新穎、獨特的手段進行授課[2]。另外,不論是的小學生還是初中生,他們都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和親切關懷,唯有此,才會產生濃厚的學習欲望,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達到教學目的的同時,還可以實現創新教學。
二、合理搭配教學內容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助催劑。因此,在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若想實現創新教育,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運用有效手段,合理搭配教學內容,借此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比如說,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應根據他們貪玩的性格特點,將多種游戲活動融入到教學中,在短跑中設置“兩人三足”游戲;在小籃球中設置小組競賽游戲等,既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有著強烈的主觀意識,教師在創新教學內容時,應考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個體間存在的差異,在此基礎上與教學內容進行密切聯系,選擇適當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學有所獲。比如,在教學中訓練學生反應能力時,可以將“喊號追人”游戲引入其中;在發展學生快速奔跑素質和協調配合及躲閃能力時,可將“拉網捕魚”游戲引入其中;等等。
三、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小學生的學習任務和作業變得越來越多,學習壓力也在不斷增加,尤其是初中生,他們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沒有空余時間進行課外活動或體育鍛煉,對健康成長造成了嚴重影響。若想改變這一現狀,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中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重視教學內容的創新,除了要做好基礎知識和體育技能的傳授外,還要適當的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建立興趣小組[3]。例如,組織學生開展戶外遠足、戶外排球、戶外捉迷藏等體育活動,讓學生在大自然的影響下回歸天性,放松自我,進而達到教學目的。
四、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傳統的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總是以一副高姿態對待學生,不是對他們嚴厲呵斥,就是心存私心,偏袒成績優秀的學生。這一錯誤的教學思維不僅會傷害學生的心靈,還會造成許多嚴重影響,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做好角色轉變,不僅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一視同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尊重他們的想法和愛好,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要用耐心講解、引導代替批評、職責。在這種學習氛圍下,學生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并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發展體育素養。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實現創新教育,一方面,能夠推動教學改革,優化教學內容,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學水平,實現體育學科在教育事業中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教學理念及模式的創新,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參與興趣,既可以使學生的身體得到良好的鍛煉,又能夠發展他們的體育素養,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及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任國明,黃進.淺談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贏未來,2017,12 (06):167-167.
[2]王俊杰,李青山.淺談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7,35 (14):255-256.
[3]崔強,陸建坤.淺談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8,20 (12):161-16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