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幼兒園教育的藝術培養也越來越受到家長和學校的重視。在童年階段培養孩子的藝術鑒賞和學習藝術都能夠顯著提高孩子對于藝術的感知能力。尤其是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培養孩子在音樂藝術方面的節奏感有利于幫助幼兒培養健全的人格,感受音樂中的情感,提升幼兒綜合素養。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節奏教學;游戲化;教學方法
前言:
在現代化的教學背景下,音樂學習早就已經不是簡單的學習唱歌,要全方位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認知與理解,就需要讓孩子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培養其節奏感,能夠深刻理解什么是音樂節奏,在節奏中感受音樂的美感。然而考慮到大班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在學前階段,教師應當盡可能以孩子的接受能力為綱,為孩子設計更為游戲化的音樂教學模式,幫助幼兒掌握音樂節奏的相關知識。
一、音樂教學設計課堂游戲,在游戲中感知節奏
在教學幼兒音樂節奏的過程中,很多孩子因為從來沒有過任何音樂方面的相關基礎,對于節奏的把握多有欠缺,而且由于音樂節奏本身的相關內容,學習起來比較抽象,存在一定的難度。很多幼兒因為學習的困難性就會對音樂節奏產生一些抵觸心理,從而導致不愿意學習音樂的情況。正因如此,教師才更需要轉變教學思路,盡可能讓音樂教學在游戲的環節中展開,讓孩子能夠在音樂游戲中感知節奏,潛移默化的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在教學《小星星》這首歌曲時,為了讓孩子學會演唱這首歌曲,并且感知這首歌的音樂節奏,教師就可以采取一些創新的游戲教學方法,讓孩子在游戲中感知這首歌的情感,從游戲中發現節奏的韻律美。比如當教學工作開始時,教師可以首先組織全班同學一起跟隨錄音來聆聽《小星星》,在播放錄音的同時,為了潛移默化的提升孩子對節奏的把握,教師也可以在一旁打節奏。但此時的打節奏只是起到教學輔助的作用,并不能對幼兒產生多么強烈的教育影響。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后,前半段時間教師可以按照之前的教學模式,一句、一句的帶領孩子進行跟唱式學習。在全班同學都學會了這首歌曲的演唱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融入一些游戲的環節,讓孩子在游戲過程中感知這首歌的節奏變化。
比如教師可以讓全班同學分為兩組,男生為一組,女生為一組,當男生演唱歌曲時,教師給一個較為歡快的節奏,讓男生用洪亮的歌聲唱出氣勢;而當女生這一組進行演唱時,教師可以將節奏慢慢放緩,引導女生同學用一種柔聲溫和的方式進行演唱。分組演唱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全班同學來聊一聊,剛剛這兩種演唱方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當孩子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之后,教師可以將同學們的想法往節奏變化這方面來引導。表明節奏快的時候,歌曲演唱出來的情緒是飽滿且歡快的,而當節奏比較慢的時候歌曲演唱出來的情感是悠長并且溫和的。由于幼兒園階段的小朋友接受能力有限,幫助其了解到這種程度,實質上就已經完成了節奏感的大部分教學。
在這種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孩子完成課堂游戲:“小朋友們,剛剛我們已經用不同的節奏演唱了這首歌曲,相信大家也已經感受到了節奏,對于一首歌的重要性,那么接下來老師可就要給大家出一道難題了,大家能不能想出一個新的節奏來演唱《小星星》這首歌呢?老師非常期待大家的創作哦!”在孩子對音樂節奏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師則可以向其提出創作節奏的要求,通過自主創作化的游戲,讓孩子在創作過程中理解音樂節奏的妙處,從而掌握音樂藝術的精髓。
二、音樂學習與角色扮演相融合,在游戲中學會音樂節奏
幼兒園階段的小朋友,對于嚴肅的知識興趣較小,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需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接受能力,盡可能采用較為活潑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在游戲過程中理解知識。尤其是在音樂內容的教學過程中,音樂課本身就是比較活潑的課程,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教師也可以多多運用一些活潑的元素。例如角色扮演,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掌握音樂節奏。
例如:在學習《蟈蟈和蛐蛐》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把聽歌、唱歌、感受和觸覺等多種教學手段都融入到節奏教學中。在教學開始時,教師可以讓同學在講臺上進行抽簽,每名同學可以選擇自己想要擔任蛐蛐還是蟈蟈。通過角色扮演,將自己首先融入到音樂角色中進行演唱,更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心向。當全班同學抽取到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之后,教師可以對其進行下一步指揮,根據幼兒的特征將節奏教學游戲化。
當音樂播放到蛐蛐時,扮演蛐蛐的同學就需要做出多媒體上演示出的指定動作,比如揮手,起立,閉眼等動作。在第一輪游戲環節結束之后,教師則可以在教學中融入一些節奏,加大難度,繼續播放音樂,讓孩子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感受節奏的變化,同時將孩子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音樂學習中來,提高教學質量。在整首歌學習結束之后,全班同學對于《蛐蛐和蟈蟈》這首歌應當有了較為全面的吸收,此時教師也可以分發一些用于打節奏的鼓棒,讓孩子跟隨歌曲的節奏點,自己進行配樂打節奏。讓孩子一邊演唱,一邊感受音樂中的節奏,完成音樂節奏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學習的自主積極性,更能讓孩子在游戲化的教學模式,理學會音樂節奏,不僅能夠完成教學任務,更能提高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
總結:
節奏是音樂藝術的生命,進行音樂藝術的鑒賞和學習都需要感知節奏的存在,人天生也具有感知節奏的本能,幼兒園開展音樂教學活動也需要關注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問題,音樂節奏游戲化能夠將游戲的趣味性融合到音樂活動中,使孩子能夠從被動的音樂節奏感知、培養練狀態,轉化為主動參與、體會狀態,使幼兒在音樂節奏中感受到游戲的快樂,也能夠在游戲活動中更加深刻地理解音樂節奏。
參考文獻:
[1]裴娟娟.談幼兒園音樂節奏游戲化教學策略的實踐與思考[J].才智,2019,(31):6.
[2]陸思明.幼兒園音樂節奏游戲化教學初探[J].教育,2020,(39):57.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大唐街道草塔幼兒園 金美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