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學澤
【摘? ? 要】在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素養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引導下,體育等藝術類學科在各階段教學中重新煥發生機,那么新時期我們應當如何根據新的課程標準安排好日常教學,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以下我就結合教學實際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高中體育? 課堂教學? 有效性探究?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011
眾所周知,在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我們在一步步針對以往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所形成的刻板教學模式、錯誤的教學理念予以糾正,最終呈現出教學制度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推陳出新,改革創新。而從教學實踐中能夠看出,最開始的一步就是實現各學科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均衡性,尤其是將以往應試教育考試為本教學理念下所忽視的學科重新加入教學規劃,并且針對新課程所制定的教學標準,調整課堂教學彌補以往的缺漏,重新煥發其學科魅力,實現其學科作用。本文中我的教學探究以高中體育這門學科為案例,先從高中階段的教學來看,高考教師和學生所面對的一項核心任務就是通過高考,而高考是一種具有淘汰性質的人才選拔制度,所以也就導致考試所涉及的學科受到教師和學生更多的重視,那么體育等藝術類學科則很容易就在教師和學生的認知中需要為其他學科讓路。并且教學實際顯示,高中生學習的科目多,且各學科教學內容難度更大,專業性開始凸顯,所以學生的學習時間緊,任務重。總之,這雙重的壓力也就導致了以往教學中體育等非考試型學科日常教學得不到保障,也就更不用提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了。
而在素質教育教學體制取代應試教育,并且逐漸走向成熟,更深層次融入高中階段日常教學的大背景下,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所帶來的探究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在學科教學方面更加貼合學科內容的輸出,更能抓住學生的需求,所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學科的教學效率,也就緩解了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壓力,避免了效率不夠時間湊的尷尬教學循環。同樣也就為體育等非考試科目的教學提供了客觀的教學基礎,所以新時期,我們如何去構建高效的高中體育課堂,充分發揮體育在高中教育中的作用成為首要任務。從高中階段體育課程目標設置來看,主要圍繞構建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兩方面展開。前者主要是針對高中階段學生的身體發育,去培養學生的運動意識、塑造運動興趣,從而讓學生時刻都具備運動的主觀意識和能力,為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奠定基礎。而后者則是針對高中階段的學業壓力,避免學生情緒、心理方面產生負能量,及時通過運動等促進學生情感宣泄,為構建學生健康的個性和人格打基礎。那么,如何做好課堂教學,以下我就針對上文中所提出的需求分析展開詳細的探究和闡述。
一、轉變教學態度,認識到體育教學重要性
良好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這教學互動兩方正確的課程認知做基礎,才能在上課過程中相互配合,共同實現課堂教學氛圍、教學互動的構建,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從自身和學生兩個層面轉變態度,輸入對于體育課程正確的認知,明確體育課的重要性。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先從自身入手轉變教學態度。這里所講的態度一個是對于課程教學本身,另一個是對于體育在高中教育中地位的認知。對于前者,我們要轉變以往即興教學的認知,在課前做好充足的內容準備,不論是室內有關體育理論的教學還是課外運動項目的教學,做好課程準備,從而保證課程教學的有條不紊。對于后者,我們要吃透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中所提出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學要求,針對體育明確塑造學生身心健康的作用,并圍繞這一作用定位體育的學科位置,從而增加自身在教學中的自信。
其次,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引導學生體育上課態度的轉變。從以往教學中不論是教師態度的影響,還是學生課業壓力等因素的影響,高中生往往認為體育課可有可無,甚至是浪費時間。那么,我們一方面要通過自身備課、上課態度的認真來潛移默化的給學生一個學習態度的暗示;另一方面針對高中生的理解能力,我們可以直接明確闡述體育課的作用,然后直觀的讓學生理解并提出具體的教學要求,從而讓學生產生態度上的重視,進而逐步實現學習認知上的轉化。
二、創新課堂教學內容,構建特色化課堂
實現課堂有效性,我們要從上課內容入手,讓教學內容變得有趣、有用,學生感興趣,那么也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積極性。所以創新教學內容,構建特色化課堂是教學研究目標之一。
首先,在教學內容方面,我們可以先從教學大綱規定的基礎性內容入手,如最為傳統的、排球、籃球等項目,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挖掘其運動的意義和魅力點,并且在教學中將技術進行簡化、拆解,從而做到教學步驟簡單明了,教學內容一目了然,提高學生的吸收效率,進而逐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其次,在教學內容的創新方面我們也不必圍繞課本內容畫地為牢。就如上文所講高中體育教學重點在于學生身心健康塑造,并且和考試關聯度小,日常教學中也就給了我們更多靈活教學的空間。所以內容上我們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發展特色型課程,如輪滑、太極拳等內容,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能進一步塑造學生的運動興趣。
三、創新教學模式,秉承以人為本教學理念
課堂教學中除卻內容豐富之外,我們還要采取合理的教學模式,從而使得課堂教學的節奏合理,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動起來。首先,針對高中體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是根本,而室內理論課程為標準的教學模式則不一定適用,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到因“課程”制宜,結合體育課運動項目為主的教學模式,展開小組活動為主的教學,讓學生結合興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然后小組活動帶動課堂氛圍,進而實現激發不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運動效果。其次,體育課堂上,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體育的競技性和娛樂性來開展日常教學。競技性則針對偏向于競技對抗的體育項目,讓學生組成小組打比賽的形式,提高學生的運動熱情;而娛樂性則針對如女生群體等對于高體力運動項目不感興趣的學生,通過體育器材設置體育游戲,通過一定量的體育運動達到促進學生運動學習的目的。
總之,新課程的改革不僅讓體育這門學科煥發了新的活力,同樣也對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做到內容和模式上的創新,更要從自身素養出發,不斷強化自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從而為構建高質量的課堂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開艷.提高高中體育教學課堂有效性的方法分析[J].新課程學習(中)(10):119-119.
[2]陳愛軍.關于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策略的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4):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