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坤
【摘? ? 要】在信息化社會的推動下,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也給信息技術教育提出要緊跟時代的脈搏的要求,對于實際的教學工作而言,信息技術教育內容的選擇要適合當前學生的特點,可以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發展和信息素養的提升,引導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通過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合作學習與問題研究。本文重點闡述了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以期為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 教學策略? 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148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獨立的基礎學科,具有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特點,教學的側重點是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運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善于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進行有意義學習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信息技術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符合學生發展的規律,且要依據信息技術自身更新速度極快的發展特點,不斷充實與完善,與時俱進的指導實際教學工作。
一、初中信息技術特點
(一)基礎性
一方面,從信息技術本身來講,它是學生在信息社會賴以生存的手段,對學生未來的終身發展起決定性作用。因此,信息技術課程是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接受的基礎性教育。信息素養是這一切的核心,是終身學習的內在動力。因此,信息技術課程是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接受的基礎性教育。另一方面,從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的作用來講,在時代變遷和技術進步的影響下,各學科的教學都要借助信息技術來呈現,教師的教學工作、教學管理都要依靠信息技術來完成。這時候信息技術扮演的是工具性的角色。這也就意味著學生要想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更好的適應信息技術的介入,在信息化環境中學習就需要首先熟悉信息技術,掌握信息術基本知識、技能等。所以信息技術是各學科,甚至整個教育活動的基礎。
(二)實踐性
信息技術課程極其重視動手操作能力。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要求、是否正確理解信息技術中的操作,最后的評價方式都要落實到實際操作中,信息素養要通過學生的操作能力來體現。而且信息技術課程中的知識點絕大部分都是需要學生在上機時間里通過自己動手、合作學習來完成的。初中信息技術教材中幾乎每一節內容都包含活動、實踐探索環節,學生只有在上機操作、練習、查找資源的過程中才能真正達到課程目標所要求的掌握水平。
(三)時代性和生活性
隨著技術的發展變革,選入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內容也必然和社會發展現狀吻合,教學方法、教學環境等也在更新換代,帶著時代的烙印。除此之外,在信息技術教材中我們可以發現在教材的背景介紹、學習思考、活動設計、實踐探索、知識鏈接、課后練習等部分內容的選擇大都是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發生在學生周圍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現象或事件作為切入點來設計教材內容,將生活經驗設計成真實的學習任務、案例、研究性課題或活動主題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掌握了學習任務,又能聯系實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所以信息技術課程處處都充滿了時代氣息和生活氛圍。
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建議
(一)增加動漫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信息技術教育內容的選擇上可以增加動漫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便于操作的新型動畫形式以激發學生的動漫創作熱情,推動動漫教育普及為目標,簡單易學,以動畫的形式呈現,非常適合中小學生學習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設備也比較簡單:計算機及動漫操作軟件、攝像頭,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想法先設計一個方案,逐步制作自己感興趣并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不僅可以豐富信息技術教育內容而且還能讓學生有自己的設計、自己的制作、最后還是自己感興趣的動畫作品,并且同學之間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制作更為精美的作品,分工合作、自主學習,不僅增進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而且還能制作出很多精美的作品。
(二)增添機器人教育內容,作為選學內容
機器人的發明、研究及應用是科學研究、社會生產的需要,進入到教育領域是其進一步的擴大與延伸。雖然機器人教育就是通過組裝、搭建、運行機器人,但是它所涉及的知識是廣泛的并且要有很強的綜合性,把機器人教育引入信息技術課程將為信息技術課程增添新的活力,成為培養中小學生綜合能力、信息素養的優秀平臺。
提到機器人,這是很多學生都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但學生們只是通過動畫片或者電影了解過機器人的能夠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及動作,對于機器人的工作原理不是很清楚,在學生的興趣活動內容中增添關于機器人的內容,無形中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通過學習學生還能自己編寫簡單的機器人程序或者完成簡單的動作,這無疑是他們學習的動力與源泉。
(三)進行多維互動,提升互動參與度
課堂互動的形式多種多樣,這些形式應該根據不同教學內容、教學地點來靈活處理。一個教師如果可以很好的駕馭課堂,使課堂互動中具有民主的人際關系,關注班級整體,調動學生群體的動力,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習共同體的形成,同時提高了課堂互動的水平。將課堂中的學生視為一個小的群體,引導群體之間進行互動行為。促進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有助于個體的認知與建構,最終將課堂中的小群體引導走向社會中的大群體。有效的利用課堂互動中的生成性,關注教師和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形成的言語和行為。
總之,初中信息技術教育內容,讓信息技術課更符合今天中學生的需求,對中學生進一步學習信息技術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孫云林.論如何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J].新課程(中學).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