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春蘭
【摘? ? 要】利用導學案實現導學式教學是素質教育幾大新型教學模式之一,契合“學生為本”“變教為導”的教學原則,而新課改之后我們應當如何將這一教學理論應用于教學實際呢?下文中我就結合高中英語展開具體的探究,并從我自身的教學實際出發提出教學實踐意見。
【關鍵詞】高中英語? 導學案? 導學式教學?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165
眾所周知,不同的理念往往會帶來新的實踐,所以從教學來說,新的教育體制的更新勢必會帶來教學模式的“大換血”,而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已經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應試教育教學體制,教學理念也從原先的“考試為核心”轉變為“以人為本”。因此,新時期的人才培養中,我們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單從學科教學的角度來看,也就隨之細化為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的構建。而從本文中我們所探討的高中英語這門學科來說,就是基于英語這門學科的語言特性,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讓英語呈現出其語言的實用性,能夠“落地”而不是僅僅體現在考試答題得分方面。所以,與之對應的理論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也就需要革新,而新的教學模式又當如何融入和實踐呢?
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新的教學理念理所應當地延伸出多種教學模式,但是這些教學模式一開始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印證上,沒有實現具體的教學實踐檢驗,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只能是在不同學科教學實踐中進行摸索的探究,從而確定某一種或者幾種教學模式更為適合某一學科的教學需要。而針對本文中我所探究的高中英語這門學科來說,導學案為媒介的導學式教學模式是我所認為的更為貼合高中英語教學需要的一類教學模式。因為學生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接觸英語,一直到高中階段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培養目標是一以貫之的,所以高中生實際上已經具備一定的英語知識儲備,也就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而英語又是一門語言性學科,所以學習過程中需要更多的內容記憶和練習,那么也就更依賴于學生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建立,而導學式教學則恰好針對于以上的要求。所以,以下內容中我就重點針對高中英語這一學科的教學現實和教學需要,探究導學案為媒介的導學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
一、課前導學,塑造學生的預習習慣和能力
就如上文所講,英語本身就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所以知識學習一般是圍繞單詞和語法進行,比起其他學科內容設置上廣度較大但是深度較小,所以高中英語的學習完全可以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的自學完成。那么通過課前分發導學案的形式可以提前引導學生實現自主預習和自主學習。
首先,要實現課前導學,作為教師最核心的任務就是制定好導學案,所謂的導學案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給予不同階段正確學習方向要引導的媒介,所以我們在制定導學式教學策略的第一步就是根據教學的階段劃分來制定好對應的導學案,而對于高中英語來說,導學往往集中于課前、課堂和課后三個階段,而其中最為核心的是前兩者,那么在導學案制定過程中,我們需要做到范圍和難度的預估,如針對課前的導學,一方面,要結合新課程所要學習的單詞和語法內容盡可能多的實現知識的全方位展現,從知識系統性、關聯性的角度出發,結合以往的知識內容實現過渡,另一方面,則是針對所學知識實現課內和課外的拓展,從而讓學生在知識導學過程中,先進行單詞語法等內容的全面性了解,從一開始就構建起全面的知識基礎。
其次,在高中英語教學導學方面,我們通過導學案還要具體的呈現對應的學習要求。即使是對于高中生來說,具備了學習能力并不一定代表學生會合理分配預習精力,能夠找準預習步驟。那么教師在導學案呈現知識的基礎上,還要通過預習任務的設定明確學生預習的重難點,明確學生的拓展方向等,給予學生一個全面的預習目標指引,從而保證學生的預習效率,提高學生課前學習的有效性。
二、課堂導學,實現師生角色互換
素質教育強調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本,而導學式教學模式則恰好是針對學生潛能和積極性的激發來設定的,依舊是通過導學案,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實現教學角色互換等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主動且積極性的參與討論、探究等,逐步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首先,在課堂導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嘗試著放下“教育者”的擔子,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和能力方面的信任,尤其是涉及到文章的閱讀理解方面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結合預習階段對新單詞和語法的掌握,結合課前根據教學要求拓展的內容,自由大膽地去解讀文章、理解文章并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不斷地培養學生在課堂學習上的積極性,同時也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塑造更為活躍的課堂氛圍,實現課堂教學的良性循環。
其次,導學式教學模式下,我們要啟發學生的學科思維。單詞和語法雖然零碎且難記,但是都是具有學習規律的內容,而英語文學思維和語言美感方面的審美力的塑造卻是無規律可循的,所以在高中課堂上我們以文章為依托,在內容和理論情感解讀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英語性思維,讓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能夠做到用對應的語言思維去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語言和英語思維反應,真正實現英語這門外語教學的實用性目標。
三、課后導學,培養學生的自我歸納和提升能力
英語學習需要學生持之以恒才能厚積薄發,所以課后導學我們要注重學生自我認知能力的提升。
首先,在課后導學方面,作為教師我們結合備課階段的課后練習設置,同時更要融入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反饋信息,從而為課后學生的練習和鞏固呈現出一個高契合性導學案,針對教學重難點、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共性問題,給予課下練習方面的側重性練習補充。
其次,在課后導學方面,我們還要從學生個體的學習反饋出發,啟發學生正確的審視自身在英語學習方面的長遠表現和當堂表現,從而綜合性的形成自我能力的客觀判斷,并且逐步塑造自身的歸納和總結問題能力,針對問題進行主動性自我提升。
總而言之,導學式教學是一種以導學案為媒介的,培養學生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對于高中階段的各學科教學都呈現出明顯的教學效果。而本文中我主要是從高中英語這門學科入手,針對性的探究導學式教學的實際教學展開,并提出幾點我認為可行的教學建議,希望其他教師在當前創新性的教學改革大環境下,也能夠結合教學實際交出自己的一份“教學創新”答卷。
參考文獻
[1]林彩丹.關于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79-80.
[2]周銀斌.高中英語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