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 ?要】物理是對學生抽象性思維要求很高的學科,傳統的講授型、接受型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受用性不大。能否建立思維型高中物理課堂,關乎高中物理教學的質量。不少學生對高中物理的付出與成果不成正比,找不到學習物理的好方法。本文將從抽象概括能力、實驗教學、啟發教學三個方面,淺談學生如何學好高中物理,淺談教師在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物理 ?抽象思維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074
學生剛學習高中物理時,大多感到疑惑,對物理不甚理解,甚至越學越蒙。而在傳統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側重于對課本理論知識的講解,沒有看到學生在高中階段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對教師的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高中物理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受到師生及家長的廣泛關注。抽象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理解概念性的知識,建立知識間的相關聯系。高中物理難就難在它的直觀性不強,留給學生的想象與理解空間很大。而在高中階段,學生思維中得到強化訓練的是直觀思維與邏輯思維,因而高中物理教學在培養學生抽象思維上任重而道遠。
一、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將知識系統化
教材的知識是相互聯系的,前面學習的知識是后面學習的知識的基礎,或者后面學習的知識是前面學習知識的補充與升華。在遇到知識有聯系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如何在舊知識中理解新知識,在舊知識中抽象概括出新知識,找出新舊知識的一般規律。抽象思維要學生學通之后才能獲得。抽象思維不是來自死記硬背,它來自學生自己的頓悟與通達,在培養與訓練后形成。如果學生的物理知識是散的,那他的思維也是散的。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從一個小的知識點出發,想出與這一知識相關的其他知識,構建自己的物理知識網絡。將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后,學生對物理有了總體上的把控,知道知識之間是怎么樣聯系起來的,有什么聯系條件等,就對物理在微觀上有了理解,抽象思維也就因此得到培養。
如教師在上力學部分時,引導學生建立對“力”的整體認識,認識浮力、重力、摩擦力等“力”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在對物體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時,學生便能認識好這些力的作用情況。在后面教學磁場、電場時,將力學方面的知識運用過來,學習磁場、電場就能更容易。因為學生有對知識的概括能力,能抽象出新的知識。
二、開展實驗教學,理論聯系實際
物理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物理中看似晦澀難懂的理論、定律,其實也跟生活是大有關系的;生活中一些隨處可見的現象,也都有著其獨特的科學原理。通過實驗,把難懂的原理、概念轉化為學生在實驗中一步步切身的感受與體會,拉進學生與物理之間的距離。學生的抽象思維弱,沒有生動形象的感知是一個重要原因。比如教師在講磁場、電場知識時,由于磁場、電場是無形的,學生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其又是真實存在的,磁場、電場之于學生就是兩個概念性的東西,學生對其沒有感知,自然很難抽象地理解磁場、電場的功能、作用等。但教師如果讓學生去實驗室做磁場、電場的實驗,真實看到“同極相斥,異性相吸”、指南針不斷轉動指向南方、小電燈泡亮或者不亮等情況,學生就能感知到磁場、電場的存在,就能比較容易地理解磁場的磁感應、磁感線,電場的電荷移動等抽象存在的原理了。通過實驗,學生還能感知到磁場與電場的關系,對電生磁有更深刻的感受與理解。
抽象思維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必須是要合理合據的。因此教師在上高中物理時,不要讓學生干想。一來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接觸的又是陌生且難的領域,學生的抽象思維容易受限;二來,學生在抽象不出原理定律時,也容易對物理產生畏難甚至厭倦心理,這時教師再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就更難了。物理書本知識的教學,通過實驗,使理論聯系實際,抽象的書本知識易于被學生理解、吸引,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擴展,給以后的學習帶去益處。
三、啟發教學,留有抽象思維培養空間
高中物理是給學生留有很多思考空間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應把這思考空間留出來,不要講得太滿,這樣學生的抽象思維才能得到足夠的訓練。對書中的比較淺顯的推理,教師應點到為止,讓學生自主理解,讓學生動腦去想,對思維培養才有益處。教師在啟發學生時,學生也能認識到自己抽象思維的能力如何,能不能靠自己回答上老師的問題。對自己的抽象思維有了更清楚的認知后,學生也好調整自己的狀態,讓抽象思維的訓練更為有效。
啟發教學時,教師要設置情境。學生的思維方式、認識經驗等大多來源于生活。教師的啟發要設置學生熟悉的,最好是親身經歷過的情景。教師在設置情境時,設置情境的目的是引導教學,為教學服務,因而情境設置不能脫離課堂知識,不要生搬硬套,也不要設置得太滿,給學生一定的發揮空間。如教師在講浮力原理時,可以用學生去游泳或者乘船的例子來啟發學生去思考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教師啟發學生時,課堂氛圍要是活躍的、開放的,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假設,大膽猜想,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不要怕說錯。教師要多對學生進行表揚,包容學生的想法,不能嚴厲批評學生,這樣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在啟發學生時,對不想開口的學生,教師要暗示引導,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對不能開口的學生,教師開始不能一味強制,這樣容易使學生陷入窘境,進而排斥物理。在啟發式教學時,教師要設置難度適宜的問題。太難,學生思考無果而感到煩躁;過易,學生一蹴而就,抽象思維會隨之松懈下來。教師還可以根據班級情況,設置研討小組,學生間的討論更激烈,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抽象思維得到更好的訓練。
四、結束語
高中是學生抽象思維培養、科學素養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運用多種教育技術、多種教學模式與方法,盡量滿足學生們探知物理、探知科學的好奇心與想象力,更應該盡量培養他們對科學正確認知的抽象思維。培養抽象概括能力,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物理;開設實驗課,讓學生自己動手,揭開物理神秘莫測的面紗;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可以大膽的提問,大膽的表達,大膽的質疑,這樣才能提升自我,取得進步。物理雖難,但只要教師運用多種手段,培養好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將能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的理性科學魅力,在物理的指引下養成良好的科學素質。
參考文獻
[1]馬進.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J].祖國,2017(16).
[2]寧雄鵬.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