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盼
摘要:“少年強,則國強”,其中的“強”,不僅僅體現的是扎實學習和淵博知識的“強”,也體現了年輕一代的身體健康的“強”。體育文化和教育文化的融合,傳授的不僅是體育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學生堅毅的精神品質,讓學生得到綜合性的全面發展。優秀的體育文化可以幫助學校提高核心競爭力,欲創建多元的校園文化,也需要體育文化的價值促進,體現濃厚的校園特色。提高了學校競爭的籌碼,保持了校園內持久的活力。將體育文化的精髓與校園文化相融合,不僅讓學生的體魄得到了強健,也塑造了學生堅忍不拔的品質。
關鍵詞:體育文化;校園文化;當下價值
一、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融合的價值
在素質教育的引導下,不少學校開始追求高質量的校園文化建設,其中,包含了社會實踐體育活動,體育健身項目活動,科技創新展覽體育活動,學生社交活動等。不管是高等院校還是中小學,體育文化都展現了重要的地位和價值。例如:趣味運動會等。第一,可以促進學生綜合性素質的全面發展和延伸。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融合之后,不僅需要傳授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還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將馬克思主義思想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健全學生的人格[1]。第二,構建特色校園體育文化的現實需求。在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交融之后,就開始探究新的結合點,加強社會文化的關聯性,吸納體育文化的新鮮成分,開闊視野,構建特色性。第三。實施和諧校園的有效途徑。體育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不僅可以預防和抵制校園當中的不良風氣,還可以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制度建設,提高競爭力和嚴謹性。第四,促進素質教育目標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了知識育人和道德育人的和諧統一,展現了穩固校園體育文化的精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對接融合的實施路徑
(一)校園核心價值觀融入德育工作
從制度和戰略的角度看,素質教育的引導下,對學生價值觀的要求上升了一個重要的臺階。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融合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并融入校園生活。將優秀的校園文化價值觀,轉變為自身所需要的內在素養,滿足辦學理念的價值訴求。例如:學校實行跑早操制度,就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避免被窩成為了學生青春的“墳墓”,加大克服困難的勇氣,達到鍛煉的目的[2]。
(二)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精神文化氛圍
優秀的校園文化,可以調動強大的精神動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融合之后,不僅可以彰顯體育精神,還可以營造氛圍。需要使用校園各種載體,加強體育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展現體育精神。例如:可以使用“互聯網+”的方式,校園網、板報等,加大知識與技能宣傳,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挖掘深度的體育教育文化,弘揚體育文化,感受體育魅力。
(三)全面提升體育教師的文化素養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體育教師是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融合的主要力量,體育教師素養的高度,決定了這兩者之間是不是可以融合成功的主要要素。因此,體育教師需要保持清晰的頭腦,加強自身的學習,與時俱進,轉化知識結構,增強自身的體育和文化素養。首先,學校也應該把文化素養作為培養體育教師的重點,在培訓的過程中,讓教師認識到體育文化的內涵。之后,將自己的感悟和理解,運用到文化的融合過程當中。其次,體育教師需要不斷的延伸自身的能力,讓自己成為“復合型”教師[3]。時刻關注體育教育的新動向,展現體育文化的主要特征。
(四)組建各級各類體育社團,積極參與課外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體育文化在和校園文化融合的過程中,就需要使用有效的載體和平臺,實現交流與體驗。讓學生和教師在體驗當中,實現創造,實現目標的達成。因此,這個時候,就可以舉行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競賽活動,或者是社團活動,提高體育文化的傳播途徑。例如:籃球社、足球社、排球社等。各類球類社團在深層的價值觀當中,首先,高校需要構建有效的制度保障體系,例如:體育社團活動的評價和學生的考核制度掛鉤。其次,高校可以充分的使用體育社團,加強學生參加體育競賽活動,提升素養和精神境界。最后,可以使用網絡的方式,開展專題講座、體育知識答題競賽等,讓不同的興趣愛好者,可以得到展現自我的舞臺,開拓視野,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三、總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體育文化作為素質教育的靈魂和主題的德育,與校園文化融合之后,讓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通過各種途徑,掌握體育項目的知識與技能,拉近同學間的情誼。回歸原點的思考,提升校園文化的格調與品位,塑造學生的樂觀精神和昂揚斗志。讓學生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以后走進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密暉.創建優質體育高校圖書館的思考——以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為例[J].海峽科學,2018 (05).
[2]田小健.高校競技網球運動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契合的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7 (03).
[3]付星星,張磊.校園體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研究——以湖南科技學院為例[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