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艷


【摘? ? 要】在“產出導向法”理論指導商務英語教學中,通過驅動、促成和評價的教學流程進行商務英語教學實踐探索,旨在檢驗“產出導向法”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提供教學新思路,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 商務英語?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084
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合作與交流空前密切,我國急需一大批既有專業能力又有外語交際能力的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
目前高校商務英語專業恰恰在“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出現若干塊短板,呈現出與國家及地方經濟發展人才需求的不平衡、不對稱的趨勢。文秋芳教授提出“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強調有效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用一體的教學理論,試圖解決這一矛盾沖突。本研究試圖在商務英語教學中引入“產出導向法”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不但是時代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商務英語學科建設與發展的需要,還是學生文化交流和人格發展的需要。
一、理論基礎
文秋芳教授結合中國本土教育特色,在“輸出假說”(Swain,1985)的基礎上,遵循“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認知發展規律,完善建構了“產出導向法”。文教授指出“產出導向法”(POA)理論體系包括三個部分:1.教學理念;2.教學假設;3.教學流程。教學理念包括“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文化交流說”和“關鍵能力說”;教學假設涵蓋“輸出驅動”“輸入促成”“選擇學習”“以評為學”;教學流程由“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階段的N循環構成。
POA理論指導下建立的商務英語教學體系以實用夠用為原則,突出了語言產出的主導地位,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基于POA的商務英語教學模式在商務英語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前驅動、課上知識內化的促成和課后評價的教學流程,即實現“產出—輸入—產出”的教學任務的轉化,使學生在“任務—子任務”的產出完成中實現教學目的。
本研究主要在POA理論指導下進行教學實驗,試圖探討構建商務英語多模態教學模式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旨在對商務英語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探索,提升教學效果和質量。
二、POA商務英語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
班級描述:本次教學實驗的對象是某專科師范學校的商務英語專業班級學生(男生2名,女生31名),他們的主要特點是男女比例失衡,女生偏多;學生學習基礎較為薄弱,輸出的質和量都稍顯不足;學習內驅力及學習主動性較本科生稍差,依賴性較強,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更多的鼓勵、指導和引領。
教材描述:實驗教學教材使用的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職業英語”系列的《職業綜合英語1》,以下是對Unit 2 Office(Business Etiquette)進行的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本單元計劃8學時,教學過程基于產出導向法的三個基本流程:驅動—促成—評價。
1.驅動(共1.5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及吸引學生對教學主題的學習興趣,分解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教師設計了多模態化的驅動任務(見表1),然后將評價轉化為量化評價表(見表2)。
通過任務1學生一方面可以了解自己的商務禮儀知識水平,學習到新的商務禮儀知識,意識到自己的知識缺口;同時以計分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提高了學生的關注度。通過任務2的視頻(《當幸福來敲門》中主人公的面試)討論學習,學生在問題陳述過程中發現自己在詞匯、句型結構及禮儀知識內容方面的不足,激發學生更強烈的學習意愿和動力。
學生嘗試產出后,教師說明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產出任務。教學目標圍繞知識、技能、情感確定,本單元教學目標是掌握涉及職場社交及辦公室管理的詞匯及句型;了解特定商務場合的社交禮儀和職場規則,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產出任務是請2—3位同學為一組,按照特定場景進行角色表演:接待新客戶(Students work in two or three.Have a role-play based on the following setting,namely,you represents your company to greet the new client)。
2.促成(共5學時)。促成環節中,教師根據產出任務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內容、語言和話語結構,提供相應的輸入材料,設計系列活動,讓學生將這些輸入材料從接受性知識轉換為產出性知識。為了產出任務的完成,教師設計了三個子任務。
子任務1:討論關于讓人討厭的辦公室習慣(Annoying Office Habits)。在這個任務中,教師提供閱讀材料,開展重點詞匯拓展學習,學生以小組為學習單位進行討論然后展示討論結果。
子任務2:觀看教學視頻,指出社交禮儀打招呼場合視頻中的不合禮儀之處。教師呈現介紹與自我介紹英文表達方式、社交距離、儀態及著裝規定(Dress Code)等輸入材料。這些輸入材料可以是視頻、圖片、文字等形式。多模態化的輸入材料可以豐富課堂形式,活躍課堂氛圍。
子任務3:通過教學視頻的學習,再現視頻中的交際場景,進行角色扮演。教師提供少量文本,指導學生利用移動數據收集篩選素材編寫文本。
通過子任務的內容可以看出,子任務包括了復習性產出任務和遷移性產出任務,難度逐漸增大,符合精準性、漸進性和多樣性的指標,為本單元POA教學有效性提供保障。通過準備系列子任務,學生學習、了解了職場禮儀、職場術語和職場文化,通過完成子任務,學生把所學知識內化并且轉化為產出性技能。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關鍵能力即遷移能力(舉一反三)、學習能力(知識學習能力和技能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而這些能力也是學生人格培養的重要內容。
3.評價(共1.5學時)。子任務都是由小組在課堂上展示產出結果,學生課堂產出任務量化由師生合作共同評價。評價指標圍繞教學目標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展開。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及關鍵能力的鍛煉。師生合作共評讓學生更加明確學習目標,學習方向清晰,課堂參與度提高,提高產出質量,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教學反思:通過POA的教學流程,本單元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對本單元的教學主題很感興趣,通過多樣化和多模態化的子任務產出,學生課堂參與度、活躍度較高,學習效果良好。
三、教學評估
為了更加量化學生的學習體會及檢驗POA教學效果,課題組設計了一套關于學生對POA教學模式的評價與體會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見表2。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結果分析,84.8%的同學表達了對POA教學模式的喜愛,表示該模式能夠學以致用,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溝通,有的同學也表示通過任務的產出呈現,使自己變得更愿意表達自己和更加自信。該數據結果進一步肯定了綜合商務英語課堂實行POA教學模式的實際意義。同時通過對數據的進一步分析,為提高閱讀教學效果,一些教學環節需要進一步改進,如驅動環節部分內容可以放至課前,給予學生更多空間和時間自由收集準備驅動任務的完成,這樣可以減緩基礎較為薄弱、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的學習焦慮心態,也能夠提高驅動任務的完成質量;產出任務的交際場景和交際價值應該更加真實和生活化,有利于學生就業時盡快適應工作場景;促成活動應該更加多樣化,如采取演講、辯論、訪談和表演等形式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讓學生交替使用大腦的不同加工機制,以提高學習效率。這些問題還需在將來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討解決,簡而言之,研究結果表明POA教學在產出目標達成性方面效果不錯,也初步表明POA教學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適用于商務英語教學。
四、結語
“產出導向法”的驅動+促成+評價的教學流程和“輸出—輸入—輸出”的教學順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習目標焦點化,提高產出性學習效果。這既符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突出學生中心、突出產出導向和突出持續改進的三大原則,也符合商務英語學科內在發展的規律,為商務英語教學提供新思路。教學實踐切實可行,可以加強教學質量與水平,值得在教學中廣泛試行。【基金項目:2017年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數據時代基于“產出導向法”理論的商務英語多模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XJG-17-46-1)】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文秋芳.“產出導向法”與對外漢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18(3):38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