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鳳
【摘 ? ?要】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教師讓數學教學立足于生活實踐,能有效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理解、感悟與運用。生活化數學教學課堂將數學知識融進生活,幫助學生輕松掌握數學重點和難點,建設學習平臺,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教學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017
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一門學習難度比較大的學科。因為數學屬于抽象知識,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更適應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知識學習,所以他們在學習數學時總會遇到諸多問題。而生活化教學不僅能將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和生活事物引進課堂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還能夠通過恰當的教學手段創設出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化的學習環境下對數學知識進行全方位的思考與應用。數學問題也是影響學生數學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設置一些與生活相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解答。這樣,既能讓學生通過思考問題提高數學思維能力,也能通過使用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而產生學習成就感,提高學習積極性。在生活化教學中,學生既能不斷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又能不斷探究實踐自己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所以,教師要選擇正確有效的生活化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對數學數字、數學符號以及數學計算的敏感度,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知識探究能力。
一、數學課堂引入生活元素以增強學生的理解
數學知識大多具有抽象性,需要學生具備很強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在學習時他們才能將自身的生活經歷與學習聯系起來,充分理解那些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點。但是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處于初步認知世界階段,生活經歷還不豐富,不足以支撐他們應付復雜的數學學習,所以教師要將生活元素引入課堂,建立生活化教學,來幫助學生用生活聯系知識,引導他們結合生活學習數學。學生對于理解生活中的事物遠比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概念容易得多,所以教師可以在新課講解時加入生活數學案例,讓學生從生活中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垂直”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了“垂直”的概念之后,觀察生活中存在的“互相垂直”的現象。學生觀察后會發現,“垂直”現象在生活中處處存在,包括但不限于生活中的建筑、墻體、黑板、書本之間的線條垂直。在學生的這一步觀察中,教師可以用他們所觀察到的“垂直”現象開啟下一個新的知識點教學,如點到直線的距離。這樣,教師使用生活化教學手段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現象聯系起來,方便學生理解,數學同類知識點的關系也更加緊密,教師用一個生活實例將好幾個知識點進行歸納講解,為學生之后的數學知識體系建設做好了充足準備。
二、設置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探索知識
學生并不是在進入小學后才開始學習數學知識,在小學之前他們已經有過接觸數學知識的經歷,但是因為沒有受過系統的數學教育,數學思想還未萌芽,所以他們沒有產生數學學習意識。數學因為學科知識具備特殊的思維性,教師并不能使用“灌輸教學”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必須要依靠他們自己去摸索、探究獲取知識,形成獨屬于自己的數學認知學習方式,才能產生自己的一套學習感悟,數學能力最終才會得到成長。生活化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知識探索平臺,他們能夠在生活中對新的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分析、掌握、運用,也能對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進行檢測、實驗、實踐、歸納、體會。學生所接觸到的所有數學知識,都能通過生活平臺精細雕琢,從中獲得最扎實的學習心得,產生最深入的學習感悟。
生活情境是生活在課堂中的縮影,它是生活與學生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關系聯系得最為緊密的部分。教師通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并結合數學教材內容對生活元素進行改造,設計出最貼合學生學習的生活情境。例如,在“可能性”一課中,教師在課堂上設置一個學生在生活中會遇到的相關情境。“揭蓋有獎”是學生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事情,如果學生買某種飲料便會在瓶身上看見“揭蓋有獎”的字眼。教師在課堂上引入該情境,能夠立馬引起學生的共鳴,使他們主動探討。教師設計該情境時,先自制幾個瓶子,并在其中設置出“有獎瓶”和“無獎瓶”,然后讓學生從中抽取一個瓶子。抽出瓶子過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一下所抽取的瓶子會出現怎樣的結果,是一定會中獎?還是一定不會中獎?或者可能會中獎?可能不會中獎?教師發現,學生選擇的結果有差別,那么接下來便可以讓學生圍繞這幾種觀點的差別進行討論。學生經過討論、思考之后,對“可能性”中的一定、可能、不可能等三種情況有初步的認識,然后經過生活化教學的進一步深入,學生對數學“可能性”有更深層次的探索和體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置相應的生活化情境,給學生探索知識、理解知識提供了足夠大的平臺,有效強化了數學教學效果。
三、設置生活問題訓練學生思維
立足于現實生活的數學問題不僅能夠指引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還能讓學生在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以數學運算為例,數學運算是學生在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問題,也是教師最容易在課堂上設置的生活問題。例如,很多學生都會與自己的父母去購物,那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生活購物的計算問題:媽媽今天去超市買水果,已知超市里面的蘋果5元一斤,香蕉3元一斤,柚子10元一個,媽媽最終買了2斤蘋果,3斤香蕉,1個柚子,3個石榴,付給收銀員50元找回12元,請問石榴多少錢一個?教師通過設置類似的生活問題不僅能夠完成當下的教學任務,還能讓學生以后遇到相似的情境時不斷加深計算印象,引導他們將問題思維發散到生活各處,擴大數學學習范圍。通過設置一個生活問題,便能夠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體會數學運算法則的先后順序,有效訓練數學思維。
總之,生活化教學立足于生活進行數學教學,必須要選擇與知識點息息相關的生活案例,引導學生理解探索,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能力。教師選擇有效的生活化教學策略,在數學課堂上引入生活案例讓知識點之間產生更多聯系,通過設置生活情境將抽象知識形象化,設置生活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能夠全面有效地提升數學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秦穎.試論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巧用生活知識提高教學質量[J].科技資訊,2020,018(010):197,199.
[2]張生貴.融入生活情境,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新課程(下),2014,000(00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