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摘 ? ?要】眾所周知,興趣是推動學生前進的動力,而小學是英語學習的第一站,也是為未來學習打基礎的重要時期。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學習技巧。
【關鍵詞】小學英語 ?學生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125
新時代的來臨,促使世界漸漸連成一個整體。外語作為走出國門的一個門檻,難住了很多人,英語課程因此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伴隨著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學生開始接觸英語的年齡也越來越小。幼兒時期,因為身體和心理的發育不夠成熟,大多無法系統地學習英語,而小學是學生正式學習英語的時期,這個年級的學生仍然具有好奇心強、自制力弱、愛表現的特點,但已經褪去了一些稚氣,思想上更加成熟,能夠收住性子遵守紀律。而且無論之前是否接觸過英語,他們對于正式的英語課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加上好動的天性,不會輕易羞怯。另外,小學學習的英語語法以及單詞都是比較基礎的,不會出現類似初中和高中詞匯量斷崖式增長的情況,不需要小學生付出大量時間。因此,小學英語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輕松地學習英語,為英語學習開一個好頭。
一、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英語的教學著重三個方面:語感、詞匯量以及基礎語法。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從各類媒體平臺了解到了國外的一些熱點資訊,大多數學生對學習英語這件事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于教師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但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想要將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為學習興趣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學生間存在的差異是目前教學中最棘手的問題。差異一方面來自于學生的語言天賦,有些學生天生語感就很好,能夠輕松完成學習任務,而有的學生花費大量時間也無法達到一個好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的差異則是學生的基礎不同,有的學生很早就接觸到英語學習,同樣的,也有幾乎沒有接觸過英語的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綜合發展來制定教學方案,權衡優劣,同時,做到隨時改進教學方案,多嘗試不同類型的教學方式,側重趣味性,從課堂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減輕學習壓力,增強自信心,做到“大膽說,大膽寫”英語。
二、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從課堂活動入手
英語教學不能局限于傳統的講解知識,課本只是一個輔助工具,教師要從依賴課本的教學模式走出來,將重心放在課本之外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當學生認知不再局限于課本的時候,學生的心理壓力也會相應減少,不僅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首先,英語教學要擴大知識范圍,利用新奇事物來吸引學生。很多學生不喜歡英語,是因為課堂太過沉悶,語言學習本身就是枯燥的,而小學生都是好動的,很難沉下心專注英語學習,并且受生活環境的影響,課外的興趣愛好也大相徑庭。而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嘗試擴充課本內容,利用一些英語視頻、歌曲等來觀察學生的反應,找到大多數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從而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收集了足夠的信息以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課程調整,在以后的教學中適量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此來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其次,在擴充課本內容的基礎上,還要設置一些課堂情景來豐富課堂內容。課上可以加入朗誦、游戲、故事會等形式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解放天性,主動參與到活動中,邊玩邊學。比如在圣誕節的時候,可以組織排演英文情景劇,讓學生自己規劃有關于圣誕老人的劇情,自己來編寫臺詞。學生在活動中為了更好地表現自己,不僅會發揮自己所長,還會產生強烈的創作熱情,在課下積累英語知識以完善情景劇。
(二)從課堂氛圍入手
個性的不同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而學生的個性差異會表現得更加明顯。學生的個性會直接影響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度,有的學生活潑愛熱鬧,非常喜歡表現自己,有的學生則文靜不愛說話,很少參加課堂活動。這種情況也會間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況,造成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的差異。因此,想要打破這種局面,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要營造一種有趣、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更加和諧地相處,并且要積極鼓勵學生說英語。
首先,課堂教學要圍繞一個或者多個問題來進行,問題不能太高難度,更多的是從趣味性出發,比如“你該如何用英語回答他”“他剛才在做什么”等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回答,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參與互動。孩童時期的學生天真爛漫,但也容易產生自卑或者害怕的心理。因此,教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以后不要急著去判斷問題正確與否,即使面對錯誤答案也不要直接否定,而是先對學生進行鼓勵,再引導學生發現答案中的錯誤。這樣不僅能夠消除學生的負面心理,還能讓課堂氛圍變得更融洽,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課堂氛圍的營造,除了要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還要有學生之間的交互。比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和小組討論。集體活動不僅能夠增強班級凝聚力,還能讓學生之間相互檢驗監督,發現英語學習中的問題。學生之間實現了互幫互助,課堂氛圍就會更加輕松。另外,小學生擁有超強的模仿力,教師可以將知識精簡概括,然后將知識融入游戲中,比如以學生為單位組織融入知識點的你畫我猜游戲,增加學生的默契,同時,緩解課上壓力,打造一個有趣的課堂氛圍。
(三)從生活體驗出發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實和漢語一樣存在于生活的各個角落,就像嬰兒學說話一樣,英語的學習也從關于未知的求知欲到學習興趣的高漲,并且基于表達和記錄生活中的所聽、所看等。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想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就要讓教學從生活體驗出發。教師可以安排觀察、積累、寫作等學習任務。其實小學生的記憶力都很強,只需要穩扎穩打,就能很快進步。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生活中的大小事在不同的國家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教師在督促學生養成觀察細節習慣的同時,還可以將學生身邊的一些事物與國外相似內容進行類比,告訴學生英語國家中有趣的語言玩笑,將課堂內容變得更有趣。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是一門趣味性不高的科目,但我們教師應該做到樂教樂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要從課堂活動、課堂氛圍入手,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將英語學得扎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