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志剛
【摘 ? ?要】在新課程改革工作的影響下,教育相關部門開始提倡教師應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以順應時代的發展。近些年,教學領域一直處于不斷創新的狀態。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簡要闡述在新高考模式下對高中歷史教學的思考。
【關鍵詞】新高考模式 ?高中歷史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141
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教育相關部門開始創建新的高考模式。新高考模式和傳統高考模式不同的是,新高考模式更加適合對當代學生的測評,其側重于測評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對知識點的運用能力,同時還會涉及對學生創新思維的考查。本文中,筆者將淺議在新高考模式下對高中歷史教學的思考。
一、教師應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較為繁重,他們不僅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學科知識,還需要培養自己應對高考的能力。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高考是他們改變人生命運的一次重要機會。近些年,高考備受家長關注,他們甚至將對孩子的所有期望寄托于高考之中。在高考備受家長關注的同時,教育相關部門也要求教師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以便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應對高考這一環節。在創新的高考模式下,教師應始終持有全新的觀念來應對教學。就高中歷史學科而言,筆者認為教師應引導學生拓展學習視野。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歷史教師只會完全依據歷史課本進行教學,即要求學生扎實地掌握課本內容,而不重視學生課外知識的補充。有些教師甚至過于夸大課本內容的重要性,他們認為知識來源于課本,并且測試范圍也只局限于課本之中。當然筆者并不否認課本內容的重要性,但只依據課本內容進行教學并不能適應當今的高考模式。傳統的高考模式具有測試范圍僅限于課本的特點,因此引導學生鉆研課本內容能助力學生取得優異的高考成績。然而據分析,新高考模式的測試范圍較廣,不僅涉及對課本內容的測試,還涉及對課外知識的測試。如若教師只引導學生學習課本內容,則很多學生遇到和課外內容相關的試題時都會出現失分嚴重的現象。因此,教師應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讓學生打開學習的眼界,這樣學生才能得心應手地應對新型高考的挑戰。
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指的是教師應擴展學生學習的范圍,并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補充相應的課外知識。眾所周知,歷史是一門教學內容較為豐富且教學范圍較為寬廣的學科。只有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資源,才能保證學生歷史學習的完整性和豐富性。近些年,多媒體已經被普及運用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中,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學習資源。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之前仔細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鉆研教學內容,并為學生搜集能幫助他們學習且能拓展其學習視野的資源。教師切勿給學生提供一些和教學內容沒有任何聯系的學習資源,這樣不僅會無端浪費教學時間,還會降低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無論教師采用何種方式給學生提供學習資源,都應該保證學習資源的真實性以及和教學內容的聯系性,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只有學生不斷拓展學習視野,才能站在不同角度看待歷史問題,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歷史試題的解答,并確保歷史觀點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二、教師應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
筆者個人認為,高考不僅是對學生所掌握知識的檢測,同時也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檢測。如若教師具有高超的教學能力,則大多數學生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高考必備的知識點。而影響教師教學能力的因素何其多,其中教學方法是主要影響因素。只有優良的教學方法才能確保教學過程能有效地執行,同時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所以筆者建議教師應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新高考的模式下,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識并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力求以創新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并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分析新高考模式下的歷史測試卷,不難發現歷史試卷中不僅會涉及對學生歷史知識的檢測,還會涉及對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的考查。創新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置于一個輕松且創新的模式中學習,長久下去,很多學生都會漸漸地以創新的思維來學習歷史。雖然歷史是一門富含大量知識點的文科學科,但只有學生具有創新性思維,他們才能在歷史學習中取得明顯的進步。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給學生灌輸知識,并要求學生記憶課本上的知識點。雖然記憶知識點的確有益于學生學習歷史,但長期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歷史只會固化學生的思維,從而不能以創新的思維來解答歷史試題。近些年,高考歷史試題越來越新,需要學生用創新的思維才能解答。因此,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采用學案導學法、分層教學法以及情境導入法等創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教師應給學生布置稍有難度的學習任務
據觀察,很多歷史教師都會給學生布置抄寫或記憶知識點的學習任務,這樣的學習任務只能使學生停留在基礎學習階段。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稍有難度的學習任務,即給學生布置在基礎學習上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任務。高中生年齡稍長,他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早已厭倦于完成基礎性的學習任務,很多學生都樂于完成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基于歷史學科的特點,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談論歷史”或“挖掘歷史”的任務。也就是說,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相應的歷史題材,并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所積累的知識和見解談論相關歷史。如若時間和條件允許,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歷史事件中挖掘相關歷史信息。雖然這樣的學習任務具有一定的難度,卻能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同時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歷史學習不只局限于課本中現有的知識。
在新高考模式的影響下,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積極地思考教學方式方法,并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過程。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地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并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才能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楊宏艷.高中歷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赤子,2015,000(092):301.
[2]張紹俊.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課堂學習任務單”設計研究[J].教育參考,2020,000(002):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