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忠海
【摘 ? ?要】中職數學結合學校培養目標和學生基礎水平,在做到難度均衡的同時又考慮到了結構的合理性與知識的實用性。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實現教學目的,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行為方式,探討教學方法,其實質上也是在探討如何呈現一堂好課。
【關鍵詞】中職數學 ?教學方法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158
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分類有許多不同的名稱,中外學者對其的定義也略有差異,對于一線教師來說,重要的是教師要在博采眾長以后找到最適合自身教學實況的理論,并進行深入的探究,隨后找到適合學生們的教學方法。
一、利用演示法可以實時構建復雜抽象的數學圖像或模型,有利于學生理解三維空間的概念
演示法,就是在中職數學課堂上,利用實際的、具體的模型,或者借助某種專門的數學軟件,在學生面前通過演示圖像的形成、數學模型如何得來的過程,讓學生領悟這個抽象的圖像或者復雜的數學模型。比如在中職數學教材的基礎模塊中,在幾何圖形的學習中,不管是平時教師作圖演示,還是作業題目分析,都需要教師作圖精準和形象。而幾何畫板是數學課堂上為了實時給學生演示以及做出標準圖像而經常使用的一種作圖軟件。通過這個軟件,教師在演示圓的概念時,只需要通過設置圓的半徑和中心點即可做出一個形狀優美的圓。對于初學的學生來說,學生在觀看教師作圖或者自己親身嘗試的時候,對圓構成的要素這一概念將會理解更加深刻。在便于學生觀察圓的構成要素的同時,也為復雜抽象的空間幾何的演示創造了條件。在圓的函數或幾何題目部分,經常要涉及作輔助線或者三維立體式的圖形,幾何畫板這個軟件也可以做到立體呈現圖像,并且允許學生嘗試做出不同的輔助線,再進行觀察與嘗試解題。
二、運用探究法可以引入對規律性定理的教學,便于學生找出規律的同時激發興趣
探究法的關鍵在于教師一開始的引導,因為要考慮到中職學生學業水平不高、學習基礎薄弱的情況。探究法不在于教師講了多少,而在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走到了哪一步,這才是探究法教學效果的真正體現。同時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探究法需要在備課的時候找好“引子”和“線索”,“引子”用于引導學生進入尋找規律的狀態,“線索”用于在學生探究過程中,遇到困難情況時暗示學生,增進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比如在“數列”的學習中,教師要根據難度的分布恰當地插入探究法的運用,等差數列難度比較簡單,可以用于等比數列的教學引入,同時比較簡單的入門任務也有利于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對這一充滿規律性的數列定理公式產生探究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找規律作為引導學生進入等差數列的教學,一開始設置難度較低、等差數值較小、容易看出規律的題目,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和談論,找出等差數列的通用公式,讓學生嘗試列出等差公式以后,再練習難度較高的題目,讓學生對照自己先前寫出的公式找出等差的數值以及等差數列中的第一個數或最后一個數。教師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個別指導,比如暗示更多的“線索”或者語言上的指點。
三、巧用案例教學法,通過分析經典案例,引導學生進一步歸納和總結
根據教材編制所遵循的“小步子原則”“循序漸進原則”,一般來說一個章節以內的知識是貫通的、相互聯系的,所以通常師生們在復習的時候最經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歸納總結。這不僅是對教學知識點的回顧與再次熟悉,也是引導學生們建構一種知識聯系觀,在腦海中嘗試構建知識網絡圖的啟蒙。案例教學法就是通過師生一起分析某一領域的經典案例,分析背后隱含的知識點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教師再加以合適的拓展,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知識點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課前搜集和篩選合適的經典案例,在課中的“新課導入”環節展示給學生,并和學生們一起分析和探究這個經典案例,最終獲取知識點的歸納總結的方法。對于一些知識點分布散亂的章節,我們在教學中發現,一堂課的課時不足以講清楚全章內容,所以需要分好幾節課來講,教師如果運用案例教學法,就可以把這些內容都串起來,最后一堂課上通過分析比較課上出現過的案例,歸納出案例的共同點和相似點,總結本章出現過的重點,在學生頭腦中構建本章的知識網絡,利于學生后續的復習和做題時進行參考。
四、運用討論法可以活躍教學氛圍,挖掘學生潛力
討論法比較貼合中職學生這個時期的特征:活潑好動、充滿好奇。在課堂氛圍比較枯燥或者難度較大的章節的教學中,適時地穿插討論法,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注意力。學生在積極討論的過程中,還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表達和發揮自己的真實水平,在生生討論中爭執、辯論、解釋和說服的過程中,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點。學生在進入圖形與方程結合的進階學習時,題目考查學生對這兩個圖形的公式、構成要素等知識點的把握程度,而且考查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分解圖形,依靠圖形的組成元素代入圖形中的已知,根據圖形方程求解,從而找到圖形方程的表達式。中職學生在初次接觸到這兩者結合考查的題目時,很可能會因為長時間找不到突破點而產生學習潰敗心理,然后放棄。教師就可以趁機運用討論法,將學生們分成各個小組,讓學生去嘗試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小組內不同學生成員看待問題的角度去觀察和分析,最后形成本小組的解題方案。學生們在小組內的發言和解釋,表達了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解題的落腳點,小組之間也是一種競爭與合作關系,小組代表可以分享己方情報或找到的關鍵信息,得到啟發之后迅速推進了本小組的解題進度,最后先人一步拿出解題方案或者得到答案。教師要關心的是討論中那些不發言的學生群體,因為這部分學生如果是因為心里知道不愿意說,教師要勸導學生言語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與分享;如果是因為這部分學生在走神和發呆,教師也要及時地關注到學生,并通過言語暗示與動作誘導讓學生回到數學課堂討論中。
新課改后中職數學的教材版本更加注重知識實用性、結構合理性、教學適用性和使用靈活性,這代表從教材方面就已經注意向素質教育靠近了,這也是職業教育的大勢所趨。教材編排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特征與心理特點,教師也要更加關注教學方法的探討,因為教師如果沒有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加以呈現課堂,學生學到的也只不過是教材中的皮毛。除了上述教學方法,還有很多的教學方法,但方法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看教師是否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這既是考查教師的專業能力,也是在考查教師的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