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陽光體育運動在中職各個學校的推廣和有效的開展,大大的激發了中職學生的體育運動熱情,促進了學生良好體魄和完善人格的形成,我們要不斷的重視起中職院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有效的創新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模式,讓學生在陽光下運動,為其強身健體與塑造完善人格助力。本文將就中職學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若干問題進行討論和解決,希望可以為中職院校高效率和高質量的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助力。
關鍵詞:中職;陽光體育運動;問題;探討
雖然陽光體育運動逐漸的進入到中職各個學校,也在這個過程中也暴露出很多的問題,如院校的重視程度較低、體育運動的氛圍不夠濃厚、相應的主題活動較少、考評體系不完善等等,制約著陽光體育運動在中職院校的有效開展,需要我們每一位中職教師積極的對此進行研究、分析和探索,以不斷的解決這些突出的問題,有效的促進中職院校陽光體育運動的有序開展和實施,不斷的促進中職學生體質的提升。
一、提高重視程度
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各科教師往往偏重于對理論知識和相應技能的教授,對于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開展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熱情,需要我們積極的進行反思和改進。其一,中職教師要積極的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真正的從心底重視起陽光體育運動,并積極的將陽光體育運動有效的與提升學生體質、塑造學生完善人格相聯系,這是中職院校有效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前提。其二,中職院校要建立有效的機構,就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和實施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并設置常駐人員專職于解決陽光體育運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有效的明確各個階段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目標和重點。其三,通過各種途徑來強化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的認知和理解,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滲透陽光體育運動的理念,讓學生真正的理解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意義和重要作用,讓他們積極的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來,不斷的促進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的有序開展。
二、營造良好氛圍
目前中職院校的體育運動氛圍不夠濃厚,教師和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的認知和理解不夠深入,使得他們的重視程度和積極參與度不夠高,需要我們積極的為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一方面,需要各科教師尤其是中職體育教師積極的在課堂進行滲透教育,讓學生理解和認識什么是陽光體育運動、陽光體育運動的作用和意義,也需要學校的領導、班主任積極的帶頭參加有關陽光體育運動的活動、討論會。另一方,要積極的通過各種途徑來營造有效的體育運動氛圍。例如,可以在校園的墻壁上張貼一些關于陽光體育運動的圖片或者一些主題簡介、有感染力的話語,還可以通過校園廣播對陽光體育運動進行細化介紹,也可以搭建相應的網站供全校師生分享在運動中的收獲和趣事等等,從而讓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為學校開展有效的體育運動助力。
三、開展多樣活動
當前中職院校統一組織的體育活動場次和數量還是相對偏少,使得學生的自覺參與性沒有被有效的激發,需要中職院校積極的以多樣化、豐富化的活動為依托,進一步的激發全校師生的參與熱情。例如,可以開展以“為什么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為主題的討論活動,讓學生在積極的研討中明確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作用和意義,可以組織開展相應的征文活動,如以“我在體育運動中取得收獲”、“我在陽光體育運動中遇到的趣事”等為主題,讓學生暢談陽光體育運動,也可以組織開展相應的體育比賽,如籃球對抗賽、足球友誼賽等活動,當然,需要學校對這些活動進行有效的組織,積極的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從而不斷的借助多樣化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
四、完善評價體系
在中職院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進展如何、效果是否良好,需要我們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進行定量的考察,以更好的推進陽光體育運動在中職院校有效的開展。一方面學校要對教師提出嚴格的要求,如將是否在教學中進行陽光體育理念滲透、對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是高還是低等,納入到對教師教學的總體評價之中,并根據評價的結果督促教師進行改進。另一方面要對學生提出適當的要求,如每天要有多少運動量、每個階段要完成怎樣的體育運動內容等情況進行明確,并將這些內容的學習也一并的納入到對學生的評價之中,確保陽光體育運動能有效的開展。
總而言之,在中職院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對于學生強身健體、塑造完善人格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每一位中職教師要全面的重視起該項運動的開展和實施,積極的為中職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合理的組織開展豐富化與多樣化的體育主題活動,有效的完善陽光運動的評價體系,以讓陽光體育運動在中職院校有效的開展和實施,讓學生真正的能夠在陽光下有效的開展體育運動,進而不斷的強健學生的體能,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張精,柏忠梅,成素英.中職學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2):268.
[2]林學智,張卓熙,林建忠.陽光體育運動在中職學校深入開展的策略研究——以福州地區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為例[J].現代交際,2015(11):242-243.
作者簡介:沈玲(1989-),男,漢族,湖南人,單位:湖南省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學歷:大學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