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彬
【摘 ?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小學語文的教學也經歷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當下的語文教學正處于不斷創新的過程中,我們所追求的不再是以往以教師為中心、課堂講授為主的課堂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程度,最大化地拓展學生的主動性思維,從而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課堂的參與者和課堂的主人公。想要達到這種效果,就必須通過好的教學方法來實現。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效教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163
在教學過程中,好的教學方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沿用過去的方式而不加以創新,會給學生一種枯燥乏味的課堂感受,降低學生的聽課體驗,并且之前老舊的教學模式也不能夠再適應如今的課堂主體,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起課堂教學方法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去探索,去不斷地推陳出新。下面,我就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高效教學方法提出幾點建議。
一、在課堂上注重引導,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大多數的知識都是習慣性地從外界獲取,而我們也往往忽略了如果任由學生這樣不假思索,一味地向教師索取,最后將導致學生喪失自我思考的能力,最終養成一種不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課堂上,我們需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幫助學生養成自我學習、自主思考的能力。這一點可以通過教學流程的設計來實現。例如,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對于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通讀,有一個大體的了解之后,運用設問的方式來進行課堂的導入,向學生提出幾個引導性的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來針對課文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思考和發揮,從而真正參與到語文課堂學習之中。隨后我們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來鼓勵學生對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進行大膽的表述,通過討論,形成學生學習思維的二次碰撞。而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他們可以發現自己的思維與他人的不同之處,針對這些差異性的內容進行再次的思考,激發自主思考的能力,并且可以學習別的同學優秀的思考模式,從而培養在語文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養成主動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巧妙利用類比的思維
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基礎。而語文的基礎教學也是我們日常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我們經常會發現,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就是錯別字,這個問題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容小覷的,錯別字正反映了學生在基礎知識掌握方面的漏洞。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對于基本的拼音、漢字等掌握不好,對以后的語文學習也是影響很大的。針對這一點,我們需要提出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進行相對的突破,可以使用類比教學方法。在小學階段,學生的類比思維相對來說是較弱的,出現錯別字就是因為無法正確地區分類似的字詞而出現的后果,教師可以針對這一點來進行相應的整理和歸納,將相似的字形、字音的漢字以及詞語進行分類和整理,并且歸納在一起,也可以在詞語后面附上相應的圖畫或者動畫進行釋義。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學生對相應字詞的理解和記憶。通過歸納整理的方式,教師幫助學生更好地對字詞進行相應的區分,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學生錯別字出現的概率,幫助學生進行相應的區別與理解,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基礎知識水平的目的。
三、巧妙利用好早讀時間,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
俗語說:“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是教學的黃金時間段,教師應該對這部分時間提起重視,進行合理的規劃,幫助學生充分利用這段時間。
首先,可以在早晨這一時間段設置晨讀環節,可以讓學生將課文的內容大聲朗讀出來。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很多學生書寫的時候沒有問題,但是一張口就不知道如何去讀,經常會出現讀錯字的情況。通過早讀,學生能及時發現自己在朗讀、交流方面的短板,以便于及時地進行查補缺漏,并且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發現學生掌握得不好的部分,方便后期再進行重復性講解。早讀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對于小學生來說,想要集中課堂注意力其實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他們天性好動,如果讓學生只是盯著課本看,他們很容易出現走神的狀況,通過讀的形式,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達到全神貫注的學習效果,并且也能夠進一步加深對學習內容的記憶程度,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其次,教師也可以將一些古詩文內容安排在早晨的時間段進行復習。早晨往往是學生最清醒的時候,這個時候安排學生復習需要他們去記憶背誦的古詩文內容,效率會更高。并且,通過早晨的重復性復習,學生能加深對學習內容的印象,攻克最為頭痛的背誦部分,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四、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不斷進行反思
小學生與教師之間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代溝,作為教師,我們也無法保證自己可以永遠都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看問題,也無法保證完全以學生的角度去檢查自己的課堂授課方式。但是,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對語文課堂的感受與體會是我們必須重視的。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聯系,針對課堂內容不斷與學生進行交談。教師可以以班會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對于課堂的意見和建議,針對學生的共同的感受和意見,提出相應的改進。其中有一部分學生是我們必須重視的,那就是班級里學習較為吃力的學生。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關注那些學習較好的學生,那么會有一部分學生出現“掉隊”的情況,長期下去他們很容易喪失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針對教學進度的關注點應該略微照顧一下這部分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詢問他們對于課堂的看法,根據學生的實際反饋相應地調整好課堂進度和教學速度,方便學生能夠跟上自己的思維和進度,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掉隊。
小學語文是學生們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邁出的第一步,在小學階段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是一盞路燈,或者是一位領路人,責任是非常重大的,所以,教師必須對每一位學生負起應盡的責任,這就督促著教師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創新,通過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和突破,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質量,從而真正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楊健.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論文集卷三——教改新視野.2018.
[2]金翎.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