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斌
【摘 ? ?要】強調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務。人文素養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豐富學生個人情感有積極作用。人文素養能夠讓學生學會自我反思,自我提升,不斷豐富并完善個人德行修養,從心靈和情感上正面引導學生的行為,讓學生逐漸成為思想獨立、精神強大、行為端正的優秀人才。隨著語文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也逐漸成為初中教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 ?人文素養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177
一個人擁有的知識與內在品質通過其優秀的思維方式、人際交往關系、思想道德觀念等展現出來,這便稱之為人文素養。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初中語文教學只重視學生語文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語文教學未能真正發揮出人文教育的價值。對初中生來說,培養人文素養可以使他們養成良好的情感觀念,并逐漸影響其學習行為[1]。為實現在初中語文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目標,教師應進一步認識人文素養的內涵,適當創新教學方式。
一、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意蘊
初中語文教學使用的教材都經過了教育部門專家的篩選,具有豐富且深刻的教學價值,教材中蘊含的各種思想觀念、人文情感等都可以為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提供助力,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期間要充分把握教材背后蘊含的各種人文意蘊與教育價值。因為學生的生活經歷、學習經驗各有不同,所以對同一篇文章蘊含的情感、展現的思想觀念等內容的理解會存在明顯差異。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差異,發揮個人的引導作用,帶領學生共同挖掘教材意蘊,通過向學生展現文章豐富的情感與思想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讓學生從文章學習中逐漸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以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秋天的懷念》教學為例,教師在進行文章結構、作者遣詞造句等內容教學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感受母子之間的感情,要向學生傳遞作者想要表現的博大、寬厚的母愛,通過對文章詞句的分析向學生展現作者堅忍不拔、堅強成長的頑強意志,以此影響學生的個人情感觀念,讓學生能夠學習作者的優秀品質。而《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中所傳遞的價值觀念則集中在向學生展示直面人生路途上的困難的勇氣,讓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的過程中逐漸樹立起直面困難的精神。不同的文章蘊含的人文意蘊存在明顯差異,每一篇文章都宣傳了獨特的精神價值觀念,教師教學時就應帶領學生深入挖掘每一篇文章背后獨有的人文情感,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逐漸樹立起良好的人文精神,逐漸養成良好的人文品格,實現利用語文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
二、創造人文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人文素養概念比較抽象,教師教學時若只是用簡單的語言對文章蘊含的人文意蘊進行描述,很難使學生產生共鳴,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會浮于表面。為了能夠將抽象的人文意蘊變得更加直觀形象,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手段,科學地使用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生動的人文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切身體會人文意蘊[2]。創設相應情境,可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會更為透徹、全面。在生動真實的課堂環境下,學生更容易對人文素養產生直觀理解。
就八年級上冊《愚公移山》這篇課文的教學來說,當學生在看到本篇文章時會感到比較陌生,因為本篇文章作為一篇文言文,文章語言比較晦澀,學生理解難度較大。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后期更為深入的教學,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播放關于《愚公移山》這一故事的視頻或者是相關歌曲,在聲情并茂的背景音樂及視頻下,學生能夠直接感受到愚公那種堅定的意志。借助音頻更是渲染了一種宏偉壯觀的氣勢,可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聽覺、視覺等直接刺激學生感官,有效調動了學生的情緒,課堂氛圍將變得更為活躍。教師還可要求學生通過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而直接體會人物情感,在扮演的過程中,學生對于人物精神及文章想要表達的情感將會有更加透徹的體會,學生便可以在課堂中掌握一定的人文精神,進一步提高個人人文素養。
三、借助寫作應用人文素養
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為學生展示個人人文素養提供了有效途徑。在寫作過程中,學生不僅會充分展示個人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做到有感而發、直抒胸臆,教師通過學生的作文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觀點。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寫作,利用寫作實現人文素養滲透。
在七年級下冊的作文教學中,教材內有一主題叫“學會抒情”,本單元課文的主要內容都是作者通過對祖國大好河山景色的描述而表達自己對祖國的濃烈愛意。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這一教學手段,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走向自然,親自去發現自然中各種美好的事物。在這樣的寫作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有機會直抒胸臆,學生能夠從中發現、認識到生活的魅力,從而變得更加積極向上、熱愛生活。借助寫作這一教學手段,就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利用文字對生活進行充分的思考。
四、教師應不斷提升個人人文素養
初中生無論是生活經驗還是學習經驗都不夠充分,很難自行體會教材、生活中蘊含的人文素養,所以教師應充分發揮個人引導作用[3]。教師對人文素養的感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理解。為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積極建立起正確的人文精神。教師要重視個人行為,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做好學生的表率,通過自己的示范與榜樣作用向學生宣傳正確的人文素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與情感,不斷改進教學內容與手段,爭取在教學中向學生展現文字的力量,讓學生能夠有機會提高個人的思想覺悟。
五、結束語
在教育改革中,要求教師要從傳統應試教育的思想中脫離出來,并讓學生從教學中養成正確的人文素養。教師可通過帶領學生深入挖掘文章意蘊,創造人文情境,激發學生情感,鼓勵學生積極寫作等手段實現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充分發揮個人的引導作用,通過榜樣與示范的力量讓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實現個人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世凱.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20(05).
[2]段開榮,段文君.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
[3]鄭智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