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琳
【摘? ? 要】文化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文化自信的增強可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又能更好地增強文化自信。近年來,由于互聯網信息負面影響和多元文化的強烈沖突,大學生如果沒有正確的文化鑒賞和選擇能力,就會在價值取向、政治信念上出現偏差,極大地影響對民族文化的自信,使自身的文化認同意識和文化踐行能力受到很大挑戰?;诖?,促進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與核心價值觀培育協同并進,進而實現文化自信與核心價值觀自信的相互促進,歷史意義深遠,現實價值重大。
【關鍵詞】培育提升? 當代大學生? 文化自信?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093
一、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科學內涵及其重要性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是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夢的精神動力。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僅表現為其文化能夠在國際文化格局中自成體系,并具有相應的影響力,還表現為這一文化具有博大的精神內涵、蓬勃的生命力以及強大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支撐,關乎國家的興衰和民族的獨立。文化自信的增強能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又能更好地增強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信是思政課自始至終的重要目標,它有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認同、信任,是一種自覺基礎上的自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什么去培養人是教育的根基。文化育人,是感染人、影響人、轉化人的方式,對大學生而言,文化自信分為三方面。第一,大學生文化建設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第二,正確對待全世界各民族文化;第三,積極推動文化創新。正確的、積極的、先進的文化幫助當代大學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錯誤、消極、落后的文化會荼毒青年學子。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對祖國的強盛、民族的復興和文化強國的建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現
首先,當代大學生被動地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缺乏主動性,他們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只想通過考試,而不注重實踐。高校思政教育大多側重學生課堂出勤率,學生考試成績的評價,忽視了對課堂的學習效果、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及綜合素質的評價,不能深入到學生的價值觀層面,從而導致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缺乏創新性。不少大學生并未真正發自內心地認同和接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他們對傳統文化缺乏正確的認知。其次,當代大學生對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當前,網絡媒體在改變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沖擊著人們的價值觀念。當代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思維活躍,在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同時,對西方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又缺乏辨別力和抵制力。由于傳統文化的傳播途徑較少,受網絡媒體和潮流文化的影響,部分大學生為追趕時髦熱衷于過西方的圣誕節,情人節等,對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寧可接受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思想,也不愿花費時間和精力主動學習并深入了解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再次,部分當代大學生缺乏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使命感。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又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極易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導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不少大學生受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缺乏正確的認知,甚至排斥,認為傳統文化是過時的,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持否定態度。他們缺乏傳承、創新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培育和提升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路徑
1.高校應堅持主流文化導向,增強理想信念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國主流文化的導向決定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要通過思政教育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及文化自信,就必須確立正確的導向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方向的確立有利于進一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學生明確主流文化,自覺抵制非主流文化和腐朽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文化觀。因此,高校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教育時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其中,通過教育讓更多的大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產生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實現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2.高校應通過校園文化、網絡文化建設等培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能促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樹立,從而達到培育的目的,各種社團活動,如古詩詞朗誦、文化交流辯論會及各種傳統文化展示等,都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優秀文化的認知,有利于培養文化自覺、樹立文化自信。如舉辦“文化廟會”活動,設置文化體驗區,進行書法、剪紙、猜字謎、制作風車、制作中國結以及抖空竹、感受茶文化、吆喝、詩詞對句等活動。通過活動讓每一位參與的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促使大學生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3.要嚴守思想政治教育高地,培養大學生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在高校宣傳思想工作中,要堅定對國家主流媒體意識形態的捍衛,從辦學理念到校風校紀,從教材管理到教學管理,都應該堅守陣地。一旦發現錯誤、不良甚至反動的思想,要堅定不移地與之進行斗爭。高校應擴展大學生的公共事務參與渠道,使其積極參與到大學決策和事務管理中。如,大學生守則和班級章程的制定、道路和亭臺樓閣的命名以及食堂物價的聽證等,給大學生充分的參與機會,培養大學生對學校及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4.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利用多種活動形式創新文化教育,可在以下方面將傳統文化引入教育實踐:設置有中華文化特色的課程,通過課堂教育開設如書法繪畫、傳統武術、民族器樂、中華戲曲等公共課程,參觀博物館、民俗教育基地等形式,增強學生的文化體驗有助于學生感悟傳統文化氛圍,設置一些實踐體驗活動增強學生參與感,同時不失趣味性,如書法、繪畫、剪紙、篆刻、民族器樂及戲曲等,都是中華文化的優秀表現形式,可以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舉辦交流會及辯論會,展示各自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各方就各自的觀點進行有益交流,從而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5.提升文化鑒賞能力,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對待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篤思明辨的能力,要引導大學生以虔誠、敬畏的態度來對待文化,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要引導大學生分析、鑒別傳統思想文化中哪些是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的東西,哪些是糟粕、落后的要被歷史淘汰的東西,外來文化中哪些是中國社會所缺乏又能彌補中華文化發展之不足的東西,哪些是不良思想。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對大學生的影響不可小覷,大學生熱衷于過西方的節日,崇拜西方文化,盲目模仿西方的時尚文化,對中國的傳統節日卻漠不關心。學生有義務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繼承好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學習西方文化中的精華部分為我所用。
6.提高大學生自身的文化修養。提升文化自信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不僅要深刻認識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脈絡,更要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追求。唯有深刻學習并透徹領悟中華文化的內在價值,才能更有效地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核心價值觀的廣泛傳播。強化大學生自我教育意識,一方面,大學生要認識到文化自信的有益之處,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自己教育自己往往都是最有效的,他們必須要從內心深處認可和肯定文化的價值和作用;另一方面,大學生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不斷地學習科學文化的同時,要將自己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我們平時所學習到的各種理論,也都是來源于實際生活。
7.凈化新聞媒體環境,科學合理利用網絡加強全社會文化自信。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直觀而深刻,傳遞信息時要遵循客觀嚴謹的原則,積極傳播正能量,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要利用榜樣的優勢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判斷和自我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和道德素養,建立既符合個人利益又符合集體利益的價值觀,確立符合自身的長遠發展道路。幫助大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摒棄錯誤偏激的思想觀念,努力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通過各種新媒體將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先進文化以各種形式傳遞給人民大眾,利用網絡拉近文化與大眾的距離,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讓人們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利用網絡和新媒體時要堅守社會公德和個人品德,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凈化網絡空間,共建同心圓。
參考文獻
[1]李瓊.新形勢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4).
[2]張曉.淺談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缺失與培養[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7).
[3]吳華.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缺失及其重構策略研究[J].高校理論戰線,2017(24).
[4]馮剛.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現狀與對策研究[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