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琳
【摘? ?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配合所要教學的內容、氛圍等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代入感,改善師生交流效果,對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為了充分發揮情境教學法的作用,本文對情境教學法的運用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英語? 情境教學法? 運用方法? 運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175
隨著基礎教育重要性的不斷提升,小學英語學科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教師必須要在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優化上做出更多的努力。同時,根據小學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教師還必須要兼顧學生學習心理,打造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方案。而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提高英語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用對教學方法,切實提高英語教學成效。
一、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的價值
(一)迎合學生心理,打造人性化的教學課堂
現代化的教育講究人性化和素質化,只有學生真正參與課堂、主動學習的教學才是我們所期望的教學。小學生群體在學習方面相對缺乏主動性和目的性,其學習的主要動力往往來源于外界事物對其的吸引力,有趣好玩的事物才能夠抓住小學生的心,讓學生心甘情愿地投入到研究過程中。因此,傳統硬性的教學風格在小學教學中取得的效果是相對不理想的,學生不愿意被強迫,不愿意被動接受枯燥抽象的事物,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而情境教學法則是一種貼近生活實際,能夠打造特定環境氛圍的教學方法,是一種有效降低教學抽象感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創設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教學情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擺脫學習的被動性,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所在,從而打造人性化、趣味化的英語教學課堂。
(二)提高英語教學實用性
傳統的英語教學更加注重書面效果和考試成績,是應試教育的產物,也是造成我國學生英語學習出現“不敢說,聽不懂,不會用,沒興趣”等種種情況的主要原因。而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推進,英語在各個領域的運用價值也在不斷提高,強調英語實用性,強調學以致用的英語教學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成為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重要指導理念。因此,現階段教師十分強調以情境教學轉化抽象教學,以具體場景替代課本教育,重視構建英語教學課堂中不同的教學情境。這樣一種教學轉變不僅僅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化和豐富,更是對實用教學和實踐性教學的呼喚。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中,教師往往能夠對學生的英語會話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語言思維進行強化訓練,幫助學生牢牢掌握一門實用語言,從而提高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適應性。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的策略
(一)通過聯系實際,營造生動的生活情境
英語的日常運用頻率相對較低,因此對學生群體來說,英語學科始終是一門游離于日常生活,游離于實際對話交流的學科,缺乏親切感與運用的熟練度。學科與生活的距離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積極性,導致了學生對學習英語的松懈與輕視態度。因此,教師應當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強化英語課堂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幫助學生將英語知識運用于日常,在現實生活中感知英語的存在感和實用價值。一方面,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英語、聽到英語的一些經歷與體會。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問學生有沒有在生活中留意過文具用品、衣服、商店招牌等上面的一些英語單詞,引發學生的回憶和聯想,從而有效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氛圍。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將日常生活搬到課堂中,并用英語的形式和氛圍重新展開,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比如讓學生嘗試用英語還原超市購物場景、演繹朋友間的對話交流,將英語真正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增強學生的代入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通過角色扮演營造趣味的故事情境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占據著絕對的領導地位,教師讀單詞,教師讀課文,教師講語法是英語課堂中最為常見的現象。而這也導致了英語課堂越發刻板乏味,失去英語教學獨特的趣味性與生動性等情況。事實上,小學階段的英語課文主要以人物對話的形式呈現,單詞也貼近生活,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如果教師能夠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營造故事性、童話感、生動性的教學情境,將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提升英語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完一篇英語文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角色分配和表演練習,在下節課進行課本故事表演。而教師則要根據學生表演的情感語氣、發音的熟悉程度、文章的熟練程度給不同角色打分,以此來將課文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轉移到課堂教學中,真正營造學生喜愛的教學情境,提高英語教學的趣味性。
(三)通過強調語言特點營造良好的語言情境
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往往會陷入英語文化學習的困境,而這一情況的產生由來已久,與學生英語學習基礎階段的學習習慣密不可分。因此,從小學階段開始對學生的英語發音、口語表達進行糾正與指導,提高學生對英語聽力、閱讀、會話交流的敏感度,幫助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口語習慣和英語學習習慣是教師的責任,也是提高學生英語實際運用水平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創設英語教學情境時要格外關注英語語言本身,通過針對性的課堂情境來打造良好的英語語言情境,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英語習慣以及英語素養。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避免中文化的英語教學,積極化繁為簡,帶領學生熟悉英語會話、理解、運用的思維,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例如,教師要在課堂討論環節中鼓勵學生之間盡量用簡單的英語單詞和句子進行對話交流。在課文教學時根據文章內容為學生選取和播放相應的英語介紹視頻、英語動畫短片等,將語言文化與語言教學結合起來,以這種方式幫助學生慢慢走出以中文形式學習英語的困境,真正學會英語和理解英語。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擁有巨大的發揮空間,是教師用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高效轉化教學形式的重要方法。通過對情境的合理創設,學生能夠獲得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并讓英語學習過程貼近實際,融入生活,富有創意,展現英語學科趣味實用的一面。而根據學生實際需要創設的故事情境、生活情境以及語言情境則是吸引學生投入英語學習最為有利的武器,值得教師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情境教學的具體策略。
參考文獻
[1]馮裕雯.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體現分析[J].成功(教育),2012,000(008):181.
[2]于文忠.引入故事情境? 開展角色扮演——一年級“前滾翻”的教學設計及評析[J].江蘇教育,2018,1204(6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