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敏
【摘? ? 要】新課改的背景下,提高教學效率成為教學的重點任務,語文作為小學課程中重要的科目,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以及組織各種實踐活動三個方面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希望可以為教學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效率?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183
隨著時代的變化,語文知識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對于學生來說,需要掌握的語文知識越來越多。而小學生活潑好動,玩心重,所要學習的內容也很多,如果教師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便會占用學生過多的課余時間,給學生帶來壓力,從而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惡,失去興趣。因此,改革教學方式,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堂,是小學語文教師的重點任務。
一、創造有趣的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為學生創造有趣的課堂,使學生在主動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有趣的課堂,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提升自身素養
教師的行為方式、道德品質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如果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敷衍了事,不認真對待,那么學生在學習本門學科時也會采取敷衍的態度。因此,教師要認真對待教學工作,不斷完善自己性格的不足之處,對學生富有耐心,對工作盡職盡責,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認真制定教學計劃,利用好課堂的每一分鐘,做好學生的榜樣。教師在提升職業素養的同時還要注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高。教師要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的文學素養,適應時代潮流,學習社會中出現的新鮮詞匯,在學生提出問題時能及時并給予正確的回答。隨著教師各方面素養的提升,學生便會逐漸對教師產生崇拜與尊重,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也會隨之提高。
(二)優化教學設計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為教師教學生讀生字,讓學生讀課文,教師為學生講解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以及文章的主旨大意,這種教學方式是枯燥無味、沒有感情的,學生在課堂上容易產生疲憊感,而且通過死記硬背來學習記憶知識,這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教師應該改革這種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設計,將課本知識融入生活,創造情境來引起學生的共鳴,將情感融入教學,為學生創造有趣的課堂,吸引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講解“白鷺”時,可以先詢問學生是否見過白鷺,并請見過白鷺的學生來講講白鷺是什么樣的。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白鷺的圖片、白鷺的叫聲以及白鷺的生活狀態,并讓學生講講他們看過這些視頻、圖片后的感受。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課文,就會與作者產生共鳴,也會發現自己與作者看法的不一致之處。同時,學生還能體會到作者所用修辭手法的多樣與生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再帶領學生學習課文中的知識,便會使學生印象更加深刻,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學完課文后,教師要問學生對于白鷺看法的變化,從而使學生明白自身認識的不足之處,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將自己的情感引入了課堂,在愉快輕松的狀態下進行學習,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往往會把課堂變成教師的“一言堂”,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小學生處于好奇心較強、活潑好動的時期,如果教師講課常常使他們走神,他們就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將課堂還給學生。
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可以通過設置課堂提問的方式來完成,教師要將更多的問題留給學生來進行思考,讓學生擁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要及時地予以肯定和鼓勵,并根據學生的回答來引導學生,這樣,教師便可以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因材施教,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在遇到學生回答不上問題的情況時,教師要給予一些提示,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而不是馬上說出答案。
例如,教師在講解“父愛”時,可以提問學生一些較為貼近生活的問題,“你可以把父愛比喻成什么”“你與父親之間最開心的事情是什么”“你為父親做過什么事情”,這些問題可以把學生內心最深處的感情挖掘出來,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不僅教會了學生知識,還讓學生體會到了父愛的偉大,從而使學生在生活中做到孝順父母、尊敬老人,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三、組織各種實踐活動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新鮮事物,如果每堂課都只是通過傳統的教學方式來完成,學生很難將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課堂上,課堂的教學效率是比較低的。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打破課堂的固定模式,創造多樣化的課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舉行多種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每學期抽取幾篇貼近生活的課文,把它設計成實踐活動或者進行情景模擬,讓學生通過親身感受來學習知識。例如,在學習課文《月跡》時,教師可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帶領學生一起觀察月亮,并為學生講述有關月亮的故事,讓學生使用多樣的修辭手法來描述月亮,教師在與學生交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加深了學生的印象,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在學習“牛郎織女”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提前了解故事,在課堂上模擬故事進行情景表演,學生在表演中便可以體會到各個角色的情感狀態,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學生表演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的評價要以表揚為主,并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從而使學生在愉快的狀態下進行學習,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結束語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學生要努力學習,以教師為榜樣,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要提升個人素養,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重點任務,為學生創造多樣化的課堂,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因材施教,創造學生滿意的課堂,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汪錦云.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J].中國農村教育,2020(2):99-100.
[2]薛素梅,朱學亮.關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方法的探討[J].中國農村教育,20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