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瑪麗婭·葉然漢
【摘? ? 要】合唱是集體音樂藝術的重要組織形式和表現形式,合唱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小學階段藝術教育的組織實施產生著關鍵性的影響。新時期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引領下,小學音樂教師組織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采取多種差異化教學手法,激發學生的合唱興趣,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參與合唱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教學組織成效。本文針對合唱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究,提出了增強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 合唱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81
合唱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唱教學活動的科學組織推進對學生合作能力、意志品質以及音樂藝術能力的培養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新時期按照新課程標準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探索創新教學方法的組織實施,循序漸進提高合唱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確保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得到良好的培養,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合唱興趣
學生興趣的激發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合唱教學的前提條件,新時期在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活動進行改革創新的過程中,教師選取合適的切入點探索教學情境的創設,在課堂中營造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對合唱音樂形成全新的認識,能主動參與到合唱訓練中,激發學生學習合唱知識的興趣,有助于顯著提高合唱教學的綜合效果。同時,借助趣味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合唱興趣,能確保學生對合唱音樂形成深層次感知,進而在情感教育的作用下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合唱教學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對《小鳥,小鳥》歌曲進行合唱訓練的過程中,就可以嘗試創設趣味性游戲情境,即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模仿小鳥飛翔的游戲,并結合歌曲旋律特點在飛翔游戲中體會圓舞曲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在學生產生對歌曲合唱的濃郁興趣后,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到合唱訓練中,并且在低聲部組織學生以歌聲演唱,在高聲部讓學生模仿小鳥的歌聲進行演唱,教師先對學生實施模仿小鳥歌聲方面的合唱訓練,然后再組織學生對歌曲低聲部演唱進行學習,感受合唱音樂的藝術魅力。如此就能在濃郁興趣的作用下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主動性,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音樂教學實效,保證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得到良好的培養。
二、創新器樂訓練,提高學生合唱技能
對于小學合唱音樂教學來說,有效的器樂輔助訓練能讓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美形成更深層次的感知,對學生的節奏感、音樂鑒賞能力加以培養,使學生在美的音樂藝術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導入多種形式的器樂輔助訓練,在器樂演奏對比中提高學生對音準、旋律和節奏的把握能力,優化學生合唱學習綜合能力,進而循序漸進提高課堂教學整體效果。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對《小松樹》進行演唱的過程中,就可以將聲勢訓練與器樂訓練有機融合在一起,并對學生實施合唱訓練。在具體教學組織活動中,教師指導學生結合樂曲旋律使用樂器進行演奏,然后配合捻指、拍掌、跺腳等方面的聲勢動作,感受音樂旋律與節奏的變化。在學生基于聲勢訓練和器樂輔助訓練形成對音樂藝術的深層次感知后,教師導入合唱訓練方面的教學,發揮器樂訓練輔助作用提高學生的合唱技能,優化教學組織效果,保障小學音樂合唱教學質量得到明顯的提升,逐步實現合唱教學組織目標。
三、開發展示環節,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對于小學階段的合唱教學改革活動而言,適當地為學生創造展示條件,組織學生進行合唱表演,能加深學生對合唱知識和技能的理解,確保小學生在有效參與合唱訓練的基礎上增強學生合唱表演能力,能對學生在合唱表演環節的藝術感染力和情感宣傳力進行優化,切實突出小學階段合唱教學活動的整體質量。
例如,教師在結合《歌唱二小放牛郎》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采用童聲合唱訓練的方式,在教學組織活動中先向學生講解故事內容和故事情節,讓學生對故事背景以及音樂曲目所傳達的情感形成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為學生提供合唱表演的舞臺,組織學生在學校中實際完成合唱表演,引導學生在表演環節將個人情感融入其中,形成良好的合唱藝術渲染力。如此就能真正提高小學生在合唱活動中對音樂藝術的理解能力,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綜合質量也會得到明顯的增強,對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產生相應的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在全面深入推進小學音樂課堂合唱藝術改革的情況下,小學音樂教師針對教學活動的科學推進進行分析,能促進完善教學體系的構建,也能顯著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綜合效果,對學生全面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要客觀審視合唱教學的重要性,并嘗試從不同的角度針對合唱教學改革進行深入系統的探究,為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體系的構建和教學作用的系統發揮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易禎.對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合唱教學的研究[J].戲劇之家,2020(11).
[2]董剛.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踐及意義[J].戲劇之家,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