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仁波
【摘? ?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各階段的教育教學都越來越注重對科技人才的培養(yǎng),只有通過教育培養(yǎng)出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才能夠推動國家的持續(xù)發(fā)展。因此,作為初中物理教育者,需要具有培養(yǎng)科技人才的意識,在物理教學中滲透現代科技教育,既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又能夠提升物理課堂教學質量,有一箭雙雕之效。本文對初中學校物理教學及科技教育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然后對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現代科技教育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 現代科技教育? 滲透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70
在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現代科技教育,已成為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需要從以往的單一傳輸知識的課堂教學中走出來,加強對教材及現代科技教育結合的深入研究,適時、有機地滲透現代科技教育,這樣既能夠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學習,達成預設的課堂教學目標,又能夠提升學生的現代科技知識素養(yǎng),促使學生得以全面性的發(fā)展。因此,深入分析與研究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滲透科技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教育意義。
一、初中學校物理及科技教育的現狀
目前較多初中學生都存在物理學科教學與科技教育脫節(jié)的情況,并沒有進行任何的滲透,或者是滲透十分片面。大多數學校的科技教育都是以一種課外科技活動的形式開展,這類活動的主要方式就是設計各類競賽活動,單一的科技教育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理念、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能力等科技素養(yǎng)。而且參與科技活動的學生只占極少的一部分,活動的普遍性及廣泛性不足。另外,傳統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常以單一的知識教學形式進行,教學中缺乏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此種重視理論、結果,輕視實踐及過程的教學,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意識及能力,無法將所學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無法實現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及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這樣的初中物理及科技教育情況,非常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
二、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科技教育的策略
(一)科技教育在教學目標中的體現
從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學來看,雖然整體所設計的三維教學目標中有提到學生的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及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但是當細化到具體章節(jié)時,就存在無具體科技教育目標的情況,長久如此,便會使得物理學科的教學越來越不重視科技教育的滲透。因此,想要設計出合理的物理科技教育目標,就需要教師對物理學科教學目標與現代科技教育目標間的異同點進行了解,并對課標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將之結合起來探尋最佳的科技教育切入點,構建科技教育的科學教育體系,為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奠基。
比如在學習“從全球變暖談起”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選擇如下幾個切入點:第一,將“全球變暖”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了解科學技術的正負面作用,形成正確的科學觀;第二,將“各種溫度計”作為切入點,與新冠肺炎防疫期間運用的測溫計結合起來,讓學生真實感受科學技術對社會的價值所在……
(二)科技教育在教學內容中的體現
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科技教育,對教學內容的合理選擇十分重要。通過對當前初中物理教材的調查發(fā)現,雖然生活中的科技內容比較多,但有些不太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些信息又有些滯后,如果不對這些問題進行改善,那么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就會出現缺乏真實感和親切感的情況,會局限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對學生科學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滲透科學技術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科技素材,將之作為教學的重要載體,進一步充實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為理想科技教育奠基。
教師在選擇科技素材時,需要堅持以下幾個基本原則:第一,素材與教材有密切的聯系,即教師所選的科技素材要與實際教學內容有密切的聯系,絕不可以出現隨意選擇科技素材的情況,這樣才能夠保障科技教育效果;第二,素材的現實性和實用性較高,即教師所選的科技素材要貼近現實生活,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主動將科學原理轉化為勞動技術,將之服務于社會的作用發(fā)揮出來;第三,素材要具有新穎、時效性強的特點,即時代感,反映當代最新的科學技術知識;第四,素材要具有較強的教育性,即教育性體現在科學方法、價值觀等多方面。只要能夠遵循這四點,就能夠取得理想的科技教育效果。
(三)科技教育在教學方式上的體現
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科技教育,需要教師具有創(chuàng)新教學的意識,即要從知識傳授向注重學生發(fā)展轉變,從教師為主向以學生為主轉變,從課本為主向活動為主轉變。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科學探究學習的機會,這樣學生通過對概念、規(guī)律等探索的過程中,就會感知到其道路的曲折性,從而實現對學生科學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之后要再為學生提供體驗與實踐學習的機會,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學生科學能力的培養(yǎng)目的,為學生科技素養(yǎng)的提升奠基。
另外,在引導學生體驗學習和實踐學習的過程中,還需要鼓勵學生討論、辯論,促使學生思維火花的不斷迸發(fā)。整個教學結束后,學生理解了新知識,掌握了有效的學法,并使得自身的思維更加靈敏、寬廣和具有創(chuàng)造性。
三、結束語
物理學科的知識具有一定的科技色彩,在科技教育方面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科技教育和初中物理教學的研究,找出兩者的相同處,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逐漸深入滲透科技教育,循序漸進地強化科技教育效果,促使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及整體科技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代光平,陳澤偉.農村初中物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現狀調查及成因對策探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11).
[2]李鴻燕.淺談初中物理知識教學與農村科技教育的有機結合[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2).
[3]嚴國海.探討初中物理知識教學與農村科技教育的有機結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