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親情護理模式應用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和體會。方法:選擇在我科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80例,使用數字隨機法將研究對象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給予我科常規的護理措施,而觀察組患者則給予親情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的依從性以及護理的滿意度方面有無差異。結果:觀察組的患者在治療的依從性以及護理的滿意度方面均要優于對照組的患者。結論:將親情護理模式應用在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治療工作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提高透析質量和生活質量,使護患關系更加和諧,從而滿足患者舒適的需要,有效保障了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薦開展。
【關鍵詞】親情護理;血液透析;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0)16-0-02
眾所周知,尿毒癥是腎功能衰竭的終末期,而血液透析是目前腎臟病終末期患者治療的一種主要方式之一,患者往往需要接受終生的治療,據統計目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人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且患者的并發癥和死亡率的發生率也很高[1-2]。我科對于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患者,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了親情護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這一年中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和親情護理模式后的觀察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在我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18~89歲,平均年齡45.3歲;文化程度:小學35例,初中32例,高中及以上13例;原發病:慢性腎小球腎炎35例,糖尿病腎病22例,高血壓腎病18例,多囊腎3例,其他2例;血管通路:自體動靜脈內瘺62例,長期導管15例,人造血管3例;并用隨機數字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兩組患者均每周透析10~12小時,其中兩組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原發病以及透析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上,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對照組的患者給予我科常規的一般護理常規,內容包括當班的責任護士根據疾病進行單純的護理,包括上機前的常規評估,如病情、血管通路、體重增長情況等,透析中包括血管通路、生命體征和機器運轉的監測,透析后血壓和體重的測量等,并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進行合理的健康宣教。(2)而觀察組的患者則給予親情護理模式,具體的內容包括:①護理管理的規范性,實行排班彈性化,制定相關的護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科室做好三基三嚴,專科操作以及應急預案培訓和考核,納入科室教育計劃和質控管理中,嚴格按照血液凈化操作規程(SOP)和醫院感染管理相關標準要求,做好相關管理工作,并定期進行護理質量控制分析,做到有措施、有成效、有追蹤。②健康教育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優質護理服務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應系統、動態、連續而又有針對性[2],我科根據不同時期患者的情況,將健康宣教分為誘導期和維持期,并制定不同的健康宣教路徑表,通過一對一的個性化評估教育、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建立腎友群、定期舉辦專題講座、播放健康教育視頻等多元化健康教育措施,并同時鼓勵患者家屬的參與,使護理工作更加的細節化、標準化以及流程化,我科讓親情護士依照健康教育路徑表進行宣教與鞏固,而護理組長和護士長不定期檢查,從而保證健康教育工作能有效、連續的進行。③舒適整潔的醫療環境是優質服務的必要條件[3],我們督導工勤人員,按規范進行清潔消毒,并保持地面干燥,以及環境的整潔,床單被套一人一用一換,兩班之間清場并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并增加溫馨元素,擺放綠植,在候診區張貼健康宣教資料,定期推出板報,推選最佳腎友活動等。
1.3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包括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方面有無差異,治療依從性分為完全遵從、不完全遵從、完全不遵從三個方面;護理滿意度則采用本科室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內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版塊,并采用無記名的問卷調查方法,其中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滿意人數/調查的總人數*100%。
1.4數據處理 本次的數據統計分析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其中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并采用χ2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比較 由下圖的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的患者,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由下圖的表2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護理的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據有關的統計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的人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尿毒癥患者由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后,就需要長期的依賴機器存活,加上疾病的痛苦,經濟上的壓力,飲食的限制,社會家庭的負擔等等,患者往往容易出現焦慮、恐懼、抑郁等心理問題,加上對相關知識的缺乏,嚴重影響著患者生理、心理及社會等方面,有時還會出現抗拒或不遵從治療護理的現象發生,從而造成諸多的不良后果,對患者造成很大的威脅。正所謂貼近患者的優質護理有利于提高護理工作質量[4],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一群特殊的團體,他們需要每周到醫院來進行2~3次的血透治療,從而與醫務人員形成了特殊的護患關系,介于朋友與家人之間。而親情護理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護士大多數時間是與患者直接接觸的,我們要求在每一個環節中,始終以病人為中心,始終融入尊重患者、關愛患者的服務理念,對他們進行全程和全面的護理以及健康指導,這樣不但能拉近護患關系,更好的了解患者,有利于健康的宣教,同時還積極鼓勵家庭支持系統的參與,就可以發揮家庭督導的作用,讓患者覺得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使患者能樹立積極治療的信心,讓其能更好地做好居家的自我護理和管控工作,從而減少了醫患糾紛,使護患關系更加緊密,讓患者在治療護理過程中,能感到安全、舒適、滿意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從而達到最佳的透析質量。由本研究可以看出,在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將親情護理模式應用在護理工作中,不但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還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和諧醫患關系,值得在臨床上推薦開展。
參考文獻
[1] 吳澤雄.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相關性及臨床意義[J]. 現代醫藥衛生,2005, 21(21): 2945-2945.
[2] 文艷秋. 實用血液凈化護理培訓教程[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84-84.
[3] 張云霞. 親情護理服務在血液透析室的應用[J]. 基層醫學論壇,2013, 17(36): 4934-4934.
[4] 楊仙妹, 張瑞芹, 楊生華, 等. 血透室實施親情優質護理服務的體會[J]. 內蒙古中醫藥, 2012, 12(6): 144-144.
作者簡介:鄒夢嬌,女,本科學歷,主管護師。